渦噴-6

渦噴-6

渦噴-6是瀋陽發動機廠在蘇制Pд-9Б噴氣發動機基礎上仿製並發展而形成的一個發動機系列型號。渦噴-6於1959年7月定型,是中國首型超音速航空發動機,屬於軸流式單轉子帶加力燃燒室渦輪噴氣發動機。1984年沈航首次將中國獨創的沙丘駐渦火焰穩定器(北航高歌發明)成功應用於渦噴-6的改進型,徹底解決了Pд-9Б所固有的振蕩燃燒現象。渦噴-6系列發動機是產量最大國產航空發動機,總產量高達29316台,主要用於殲-6系列和強-5系列國產戰機,目前仍有相當數量在役。渦噴-6是我國在蘇制Pд-9Б噴氣發動機基礎上仿製並發展而形成的一個發動機系列型號。該系列發動機是軸流式單轉子帶加力燃燒室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於1966年5月正式命名為“渦噴6型發動機”。

器械簡介


渦噴-6發動機
渦噴-6發動機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引進蘇聯米格-19型戰鬥機,經過仿製,形成殲-6系列,渦噴6的原樣機即是前蘇聯米格-19飛機的動力裝置。1958年由黎明發動機製造公司(410廠)根據前蘇聯提供的愛爾德-9Б(Pд-9Б)技術資料開始試製。1959年3月國家鑒定委員會鑒定驗收、批准投產,但從1961年以後方開始實際批生產。首翻期為100小時,經多年改進,於1972年首翻期提高到200小時。從1962年開始,成都發動機公司也試製該機,同年9月製成。在1964~1982年期間,進行了大量改進。首翻期達到200小時,1977年渦噴-6實現在殲-6和強-5飛機上通用的目標。渦噴-6甲系黎明發動機製造公司為滿足強-5飛機的需要改型研 制的,從1964年到1983年經過四個批次的改進,性能有較大提高。在文革期間,曾發生過擅自修改發動機技術構造,縮小軸頭,導致發動機大批故障,出現機毀人亡事故。渦噴-6也是我國迄今為止生產數量最大的航空發動機。
構造特點:單轉子加力式渦輪噴氣發動機。進氣口環形。進氣錐通過4個整流支板與前機匣相連。壓氣機9級軸流式。渦噴-6甲加裝可調進口導流葉片。在第5和第6級之間有放氣口。第1級轉子葉片為跨音速設計。環管式燃燒室。有10個全氣膜冷卻火焰筒,筒壁用7段氣膜冷卻。渦輪為2級軸流式,第1級導向器葉片為氣冷,其餘葉片均不冷卻。加力燃燒室由擴壓器、“V”型火焰穩定器、預燃室、燃油總管和直流噴油桿組成。尾噴管為簡單收斂式。
使用年代:20世紀60年代至今。
用途:殲-6、強-5,殲-12
渦噴-6系列主要有以下改型:
渦噴-6甲 黎明發動機製造公司為滿足強-5飛機的需要改型研製的,從1964年到1983年經過四個批次的改進,性能有較大提高。
渦噴-6乙 成都發動機製造公司為滿足殲-12的需要改型研製的,推力提高800公斤,后因殲-12下馬而停止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