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李國璋的結果 展開

李國璋

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國璋李國璋,男,1944年9月生,北京順義人,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力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


1980年起在蘭州大學經濟系任教。1993年起任蘭州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同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起任蘭州大學數量經濟研究所所長,1998年起任蘭州大學西部開發研究院副院長,2000年起任博士生導師。學術兼職:中國投入產出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數量經濟學會理事。。
社會兼職:第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人大常委,民進甘肅省委會主委。
李國璋[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國璋[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軟投入理論及模型,中國經濟增長因素,區域經濟增長因素比較分析。

主要貢獻


項目

科研工作:先後主持國家級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11項。主持的課題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軟投入與經濟增長”(1989~199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反映軟投入作用的廣義投入產出模型和應用研究”(1991~1993)等。已經發表論文60餘篇,獨立出版學術專著2部。提出軟投入概念和理論框架,提出增量投入產出模型,以及測算軟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模型方法。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原理事長張守一教授評價說,“軟投入與經濟增長”研究成果。

課題

先後主持國家級課題4項,省級課題11項。
關於軟投入研究的兩項國家級課題是:
1、“軟投入與經濟增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研究時間為1989~1992年。主要研究軟投入理論,提出軟投入與投入組合理論構想,內容見“代表性成果”。研究中國經濟增長因素,對中國經濟增長和30個省、市、自治區經濟增長中軟投入的作用進行實證分析。研究成果為著作《軟投入與經濟增長》,蘭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
2、“反映軟投入作用的廣義投入產出模型和應用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項目編號79170039),研究時間為1990~1993年。主要研究定量描述經濟增長中軟投入作用的模型方法,增量投入產出表,內容見“代表性成果”。研究成果為著作《軟投入及產出數量分析》,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
主持的省級課題屬於軟投入系列的主要有:
1、“市場經濟與甘肅資源優化配置研究”。甘肅省政府項目,研究時間為1994~1995年。
2、“白銀市經濟增長因素和產業結構調整研究”。省級軟科學課題。研究時間為1997年12月至1999年12月。
3、“金昌市經濟增長因素和產業結構調整研究”。金昌市政府立項。研究時間為1997年4月至1999年6月。
4、“甘肅經濟增長中科技進步作用分析”。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研究時間為1997年10月至2000年6月。
5、“甘肅省建行資金籌措與運用研究”。省級軟科學課題。研究時間為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
6、“肅南縣綿羊群最優結構的確定和實施”。甘肅省科委項目,研究時間為1986~1992年。這項研究成果已經被肅南縣政府採用,在1991~1993三年間由於採用這項成果使養羊業純收入增加28%(按照可比價格)。《光明日報》曾作報導。
7、“確定肉豬最優出欄條件的方法”。甘肅省科委項目,研究時間為1984~1986年。新華社記者曾為此對李國璋進行採訪。這項成果於1987年獲甘肅省社科二等獎。
8、“扶貧資金使用效益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研究”。省級軟科學課題。研究時間為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
9、“軟科學成果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研究”。甘肅省科委項目,研究時間為1992~1994年。這項成果於1995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0、“軟投入制約下GDP損失:東中西部比較研究”。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研究時間為2002~2004年。

成果

成果分為軟投入理論和模型方法、中國經濟增長因素,甘肅經濟和西部經濟增長、農業經濟增長等幾種類型,這些成果都屬於軟投入的範疇。已獨立出版專著2部,發表論文60多篇。
成果被採用情況:大部分應用性課題都屬於軟科學課題,這些成果已經不同程度被政府部門和生產部門採用。獲得了較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養羊”成果被肅南縣採用后,在不增加物質投入的前提下,僅1991~1993年(實際上這項成果可長時期起作用)比基期累計增加純收入1266萬元(按基期價格),年均比基期增加36. 6%。“養豬”成果被金塔縣採用后,在不增加物質投入的前提下,每年純收入比基期增加15%~20%(按可比價格)。專家們認為,這兩項成果具有在全國推廣的價值。新華社記者和其他一些報社記者曾經進行過採訪。新華社記者發過內參,光明日報及一些全國性報紙作了報道。這些課題是政府部門的領導決策過程中所關心的問題(如上述第5至14),委託我們承擔研究任務。因此,取得的成果能夠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為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代表性成果

1、《軟投入與經濟增長》,李國璋主編,蘭州大學出版社(1993年2月完稿)1995年2月出版。該書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的研究成果,全書共28.8萬字。理論成果:該書在國內提出並闡述了軟投入概念和理論框架。把軟投入要素概括為綜合政策投入、綜合科技投入、勞動者積極性投入三大類,提出科技型軟投入與非科技型軟投入、科技型投入組合與非科技型投入組合、存量投入組合與增量 投入組合、單位投入組合等概念。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正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中國經濟增長具有自身的規律性。研究軟投入理論的目的就是探尋中國經濟增長的規律性。
認為當前及未來較長時期內,中國經濟投入組合屬於非科技型,即投入組合質量主要是由政策、體制、勞動者積極性等非科技型軟投入的質量決定的(這一結論適合於世界上廣大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即,初級階段中國經濟增長因素中,關鍵性的因素是非科技型軟投入。認為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主要靠提高非科技型軟投入質量。提出從投入—產出關係上評價經濟增長質量的標準: ①增量投入組合總潛能水平和單位 投入組合潛能水平;②增量投入組合潛能釋放程度;③產出增量中軟投入組合的貢獻率;④增量投入組合總潛能水平和單位投入組合潛能水平提高的速度。關於科技型軟投入與非科技型軟投入的關係,指出科技投入發揮積極作用必須以非科技型軟投入質量達到較高水平為前提條件。
模型方法:提出增量投入產出表的概念和方法,建立了分析投入組合潛能水平、潛能釋放程度與TFP(綜合要素生產率)變化率三者關係的模型。認為把中國經濟增長的“索洛余值”解釋為“科技進步”的貢獻不符合中國的實際。對中國1950~1990年全國經濟增長、30個省市自治區和東部、中部、西部經濟增長進行了實證分析,實證分析支持並證明了“中國經濟投入組合屬於非科技型投入組合”的結論。
2、《軟投入及產出數量分析》,李國璋著,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1月完稿) 1995年10月出版。該書內容主要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的成果,全書共26.0萬字。提出了描述產出總量和產出增量中軟投入組合貢獻的模型方法,提出軟投入的直接貢獻、間接貢獻(軟投入的作用在各產業部門的擴散)和完全貢獻的概念,和測度它們的模型方法。
1995年在國內發表關於增量投入產出表理論、方法的成果,編製了中國1987-1990年和甘肅省1987~1990年增量投入產出表,提出硬投入對產出的彈性係數、增量直接消耗係數、增量固定資產佔用係數、增量勞動報酬係數、增量純收入係數等重要參數的概念及計算方法,分析了增量投入產出表在拓展投入產出分析理論上的重要意義(在靜態模型與動態模型的銜接上有重要應用),以及在研究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應用。該書內容取自6項國家級課題和5項省級課題的研究成果。
3、產出增量中軟投入貢獻分析,李國璋,《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5年第4期。該文提出增量投入產出表的概念,並給出若干重要參數的表達式。
4、Increment Input-output Table of Gansu,China:Compilation and Application, LiGuo-zhang ,第12屆國際投入產出年會論文,1998年8月,紐約。
5、西部大開發中的軟投入制約,李國璋,於素慧,《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年第1期。
6、警惕軟投入制約,李國璋,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5月10日,第10版。
7、增量投入產出表及其應用,載《當代投入產出實踐與研究》,李強等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年3月。
8、直接和間接軟投入貢獻分析,載人李強等主編《當代中國投入產出應用與發展》,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年10月。
9、軟投入的成本與效益分析,載人李強等主編《當代中國投入產出實證與探新》,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年11月。

獲獎記錄


李國璋任課題負責人的項目中,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甘肅省社會科學最高獎二等獎各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