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維揚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田維揚(1906-1977),原名田文揚,1906年11月生於湖北省棗陽縣(今為市)吳家店皇村一個農民家庭,7歲入私塾讀書,10歲起給地主當長工,1927年參加鄂北起義,1929年12月參加大冶暴動,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央蘇區一到五次反圍剿和長征,獲得紅星三等勳章,抗戰中任新四軍3師7旅副旅長,解放戰爭中任第四野戰軍第41軍122師師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77年6月11日在昆明逝世。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田維揚
田維揚
1906年11月生於湖北省棗陽縣(今為市)吳家店皇村一個農民家庭。 7歲入私塾讀書, 10歲起給地主當長工。
1927年參加鄂北起義。
1928年到國民革命軍湖北省警備第5團當兵,后編入獨立第15旅。
1929年12月參加大冶起義,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
1930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5軍第5縱隊排長,紅8軍第4師第2團排長、連長,紅3軍團參謀、第5師第13團營長。參加了攻打長沙、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曾獲三等紅星獎章。長徵到達陝北后,任紅15軍團第81師營長、騎兵團團長、第75師第225團團長。率部參加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
1936年11月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爆發后,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軍事二隊學習並擔任隊長。
1938年5月畢業後任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營總支書記、蘇魯豫支隊參謀長,八路軍第5縱隊第1支隊政治委員、教導第1旅第1團政治委員,新四軍第3師第7旅副旅長等職。在山東微山湖、江蘇洪澤湖等地區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1943年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參加延安整風。
1945年4月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日本投降后赴東北,任遼西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騎兵第1師師長、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第11師長、第四野戰軍第41軍第122師師長。率部參加東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勢作戰。
遼瀋戰役期間,為配合主力部隊攻取錦州,率部在縱隊編成內於塔山地區阻擊國民黨軍增援錦州,澈戰6晝夜,擊退國民黨軍11個師進攻,為攻克錦州起了重要作用。戰後,所屬第31團被縱隊授予“英勇善戰模範團”榮譽稱號。繼而率部參加平津、渡江、衡寶、廣西諸戰役。
新中國成立后,任第41軍副軍長、軍長。指揮部隊執行廣東西江地區剿匪任務,並解放南鵬島。
1951年5月後任第41軍軍長兼粵東軍區司令員、中南軍區水利工程部隊副總指揮、人民解放軍工兵司令部司令員。參與領導修建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荊江分洪工程、海南島海南公路建設工程。
1954年2月入中南軍區幹部文化學校高幹班學習。1955年9月後任總後勤部後方建築工程部部長、貴州省軍區司令員、昆明軍區副司令員。
任貴州省軍區司令員期間,發現培養了人民武裝幹部典型—貴州省軍區從江縣人民武裝部組織科科長吳興春;借鑒人民解放軍開展“五好”運動的經驗,率先在貴州省民兵建設中開展以爭創“政治思想好、生產勞動好、工作學習好、組織紀律好、執行任務好”為主要內容的“五好”運動。
1955年獲三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77年6月11日在昆明逝世。

人物故事


嚴於律己

新四軍三師七旅副旅長田維揚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1957年6月,田維揚來到貴州省軍區,擔任司令員整整八年。八年時間,他和貴州人民和貴州的駐軍一起,改天換地,治窮致富,為貴州的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嚴於律己、率先垂範的高風亮節,給貴州人民和貴州的駐軍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也留下了許許多多珍貴的故事。

吳興春

在貴州工作時,田維揚突出的貢獻是在他的領導下,貴州省軍區發現和培養了聞名全國的人民武裝幹部典型———吳興春。
吳興春是安徽省鳳台縣人。1949年隨大軍南下,被分配到黔東南邊遠山區的從江縣人武部工作。
由於受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壓迫,黔東南人民長期過著刀耕火種、結繩記事的原始生活。吳興春到從江后,克服語言不通和生活上的差異,和苗、侗、瑤等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他不畏艱險,和群眾一起建設山區,被當地人民群眾親切地稱為“苗族侗族人民的好兒子”。

傳遍全國

田維揚敏銳地察覺到吳興春是人民武裝幹部學習的好榜樣。他多次指示軍區和軍分區機關認真考察吳興春同志的先進事迹,幫助他總結經驗。解放軍報社得知吳興春同志的先進事迹后,立即派記者劉大為、胡奇坤、張靈霄等來到貴陽。
那時,從江縣不通公路。田維揚不放心,就親自帶領記者去採訪。1960年1月2日,田維揚和三位記者以及機關的同志一道,驅車數百里,來到離從江縣最近的公路終點站黎平縣,與步行來到這裡的吳興春同志匯合。在黎平縣,田維揚給大家開了一個會,就這次採訪活動的方法步驟,以及記者的生活都作了詳細的安排。當時,從江社會治安不好,田維揚從分區警衛連抽了一個班的戰士來協助記者工作。田維揚把工作安排好后,就讓吳興春陪同記者一塊步行返回從江。記者在從江採訪一個多月,圓滿完成了任務,返回貴陽。田維揚又是看望,又是聽彙報。當記者向田維揚反映吳興春工作太勞累,已經病倒了時,田維揚立即把吳興春送到醫院治療。
不久,解放軍報上就刊出了報導吳興春同志事迹的長篇通訊。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貴州日報和昆明軍區《國防戰士》報都相繼刊登了吳興春同志的事迹。吳興春這個來自中國邊遠省份、邊遠縣境默默奉獻的人民武裝幹部的事迹,迅速傳遍全國。

關心士兵

在貴州省軍區,田維揚關心士兵、愛護士兵,一直是有口皆碑。就拿他的警衛班的戰士來說,誰家裡有幾口人,誰的父親生病,誰和家鄉的女朋友鬧彆扭,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田維揚雖然文化不高,但他經常給戰士批改文化作業。他還多次從自己的津貼費中拿出錢,給家庭有困難的戰士寄去。一次,田維揚出差到一個少數民族地區,那裡有時會發瘧疾病。為了防止感染,每天早晨,田維揚都要一手拿藥瓶,一手端開水,把他的駕駛員吳仲華喊過來,讓他按時服藥。這件事使和田維揚一塊出差的同志非常感動。

讚揚

提起田維揚關心士兵的事,曾跟隨田維揚13年的警衛戰士郭明才有說不完的話。那是30年前的一個中秋之夜。就在警衛戰士沉浸在與遠方親人團圓的思念中時,田維揚和他的夫人范動華來到大家中間。田維揚對大家說:“今天是中秋節,你們遠離家鄉和父母。我和范阿姨和你們一起共度中秋。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我的家也就是你們的家。”田維揚的話使警衛戰士熱淚盈眶。接著,田維揚又讓他的大女兒田愚端來月餅和水果。范動華同志把月餅和水果送到每一個警衛戰士手上。大家邊吃香噴噴的月餅邊賞月。整個晚上,大家都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
像這樣的情景,幾乎年年都是。一提起老司令員,戰士們心中總是充滿了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