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逸志

抗戰時任第九戰區參謀長

吳逸志(1896—1961),本名吳福勝,字學行,號錫祺,廣東省豐順縣豐良鎮莘陂村人。民國時期著名將領、抗日名將。先後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大學柏林大學

北伐戰爭時,任第四軍團長、支隊長、第八路軍總參謀、廣東國防設計委員、中央訓練團教育委員,1937年4月1日,晉陞少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任第九戰區參謀長,輔佐薛岳進行長沙保衛戰。1939年7月12日,晉陞陸軍中將軍銜。曾任教育部部員、交通部廣州航政局局長兼治海航政局局長。1938年3月,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廣東代表。1949年2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前去台灣后,於1958年前後任“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台北區兩權第一研究組召集人。軍事著作尤多,如《薛伯陵將軍指揮之—德安萬家嶺大捷回憶》,詩文甚佳。

1961年,在台灣去世。

人物生平


吳逸志(1896—1961)生於1896年12月15日(清光緒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廣東豐順人,號錫祺,字學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
1919年3月軍校畢業后參加援閩粵軍。
1920年11月升任廣東陸軍第1師(師長鄧鏗)機關槍連(連長薛岳)中尉排長。
吳逸志
吳逸志
1921年7月機關槍連擴編為機關槍營(營長薛岳),升任第4連上尉連長。12月所部改編為大元帥府警衛團(團長陳可鈺)第1營(營長薛岳)第4連,仍任上尉連長。
1923年1月調升廣東陸軍第1師(師長梁鴻楷)參謀處少校二等參謀官。
1925年8月第1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軍長李濟深),調任獨立旅(旅長張發奎)少校參謀。
11月改任第12師(兼師長陳可鈺)第36團(團長黃琪翔)第2營少校營長。
1927年1月升任第12師(兼師長黃琪翔)第36團(團長李漢魂)中校副團長。12月調升第4軍(軍長繆培南)教導第1師(師長鄧龍光)第1團上校團長。
1928年3月教1師改稱第4軍教導師(師長鄧龍光),仍任第1團上校團長。8月教導師併入第4師(師長繆培南),改任第10旅(旅長謝膺白)教導第1團上校團長。10月教1團與教2、教3團並編,改任第4師教導團上校團長。
1929年9月隨部反蔣,教導團擴編為教導旅(旅長陳芝馨),改任上校參謀長。
1930年1月第4軍擴編為護黨救國軍第4軍(軍長張發奎),改任第12師(師長鄧龍光)上校參謀長。2月第4軍縮編為第12師(師長張發奎),降任第34團(團長吳奇偉)上校參謀主任。7月調升第10師(師長薛岳)少將參謀長。12月赴德國考察軍事。
1931年6月回國,出任第1集團軍(總司令陳濟棠)少將參議。
1936年7月升任第4路軍(總指揮余漢謀)中將總參議。
1937年4月1日敘任陸軍少將。12月調任第12集團軍(兼總司令余漢謀)中將高級參謀。
1938年7月調任第1兵團(總司令薛岳)中將參謀長。12月兵團部改組為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司令長官薛岳),改任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羅卓英)中將參謀長。
1939年5月調任第9戰區幹部訓練團中將教育長。7月12日晉任陸軍中將。
1940年7月升任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兼干訓團教育長。
1944年3月調任軍事委員會中將高級參謀。10月入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學習。
1945年1月陸大畢業後派任中央訓練團教育委員會委員。
1946年7月11日獲頒忠勤勳章。10月10日獲頒勝利勳章。
1947年3月退為備役。
1948年3月當選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2月12日當選廣東省政府(主席薛岳)委員兼省航政局局長。
1960年3月當選“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代秘書長谷正綱)台北區兩權第一研究組召集人。
1961年11月11日在台灣台北無疾而終。

個人作品


《實際統帥法之概述》《德安萬家嶺大捷回憶》《模型戰術概要》《抗戰五年我軍戰見戰法之研討》
《現代軍人》《為政與論兵》《國家盛衰之理》《南潯抗戰回憶》
《長沙各次會戰記》《做人與做事》《現代人與現代青年》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父親吳少蓬清末貢生,博通經史
夫人羅蕙英

藝術形象


年代電視劇飾演者
2014年《長沙保衛戰》徐永革飾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