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種作戰學院
全軍重點建設院校
陸軍特種作戰學院(Special Operation College of PLA)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是全軍重點建設院校,副軍級建制,主校區坐落於世界著名山水旅遊名城桂林市,是全軍唯一一所特種作戰、情報偵察領域的高等教育院校。
學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51年成立的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偵察與特種作戰指揮專業;2011年,偵察與特種作戰指揮專業從南京整體轉隸至廣州,與軍事體育綜合訓練基地合併組建特種作戰學院,時任副總參謀長戚建國向學院授旗 ;2017年7月,特種作戰學院和桂林綜合訓練基地合併組建陸軍特種作戰學院。軍事體育綜合訓練基地前身是成立於1952年的解放軍體育學院,現為學院廣州營區,位於院內的黃埔軍校燕塘分校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桂林綜合訓練基地(原桂林陸軍學院)前身是1949年創建於浙江金華的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三分校,江澤民先後兩次來院視察並題寫了學院校名 。
學院分佈在廣西、廣東和湖南3省(自治區),在桂林、廣州、衡陽、株洲4市共8個營區,擁有軍事共同、專業技術訓練場90餘個,多種作戰地形綜合訓練場4個,總面積達13000餘畝。學院面向陸軍、海軍陸戰隊、空軍空降兵培養特種作戰、情報偵察領域軍官和士官,承擔全軍狙擊作戰、軍事體育領域人才培養任務,是全軍偵察特戰人才培養基地、全軍高中級狙擊手培訓中心、全軍軍事體育人才培訓中心、特種作戰理論和戰法訓法研創中心,此外還承擔駐港澳部隊輪換進駐幹部培訓任務。
國際關係學院偵察與特種作戰指揮專業:1978-2012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是全國重點高等院校之一,始建於1951年6月。學院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佔地面積4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2萬平方米,是一所指揮與技術合一,以外語為基礎,多專業、多層次、多規格的綜合性軍事外交學院,是軍隊培養國際關係、國防外事、軍事外交、國際戰略研究、外語師資、部隊偵察、技術偵察、航天偵察、特種作戰指揮等各類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時也為我軍高等院校培養外語師資,是中國軍事外交和外語專業人才的培訓基地,被稱為“中國軍事外交官的搖籃”。1951年建校,前身是中央軍委外國語學校,學院具有輝煌的歷程和優良的傳統,受到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高度重視。1957年2月,在中南海懷仁堂,毛澤東主席親切接見了學院的畢業學員和部分幹部、教員,併合影留念。1963年4月,經周恩來總理批准,學院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1986年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 。
學院1978年開辦偵察與特種作戰指揮專業。2011年,根據第16次全軍院校會議精神,學院由學歷教育院校調整為任職教育學院,同時承擔部分學歷教育培訓任務,原偵察與特種作戰指揮專業轉隸至廣州成立特種作戰學院。學院培養了十五大代表馮敏,十六大代表趙正濤,十七大代表黃和平,十八大代表劉珪,“特戰英雄”扈華國等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 。
解放軍體育學院(軍事體育綜合訓練基地):1946-2012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種作戰學院
解放軍體育學院是一所具有光榮歷史的軍事體育院校。學院的前身是冀熱遼軍政幹部學校,於1946年11月底成立於熱河省林西(現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1946年11月至1953年7月,學校先後更名為冀察熱遼軍政幹部學校、南下工作團第二分團、華中軍政大學廣東分校、廣東軍政大學、中南軍政大學第六分校、第25步兵學校。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為解放戰爭培養了大批軍事指揮人才。1953年7月6日,解放軍體育學院正式成立。1974年9月恢復體育學院,1981年增設通信專業,1986年定名為體育學院(廣州通信學院)。2004年7月,改建為軍事體育綜合訓練基地(軍事體育進修學院)。
學院是惟一的兼有體育和通信兩種專業的綜合性學院,具有“嚴格、求實、奮進、奉獻”的校風。軍事體育學被列為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學院肩負著培訓部隊體育幹部、院校體育教員和陸軍通信初級指揮軍官的雙重任務,學院重視對教員的培養教育,有一批政治素質和專業素質較好,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員隊伍,湧現出許多體育專業和通信專業的學科帶頭人 。
桂林陸軍學院(桂林綜合訓練基地):1949-2017年
桂林陸軍學院是一所培養陸軍基層指揮幹部的初級指揮院校,隸屬於廣州軍區。學院位於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內,總面積近5.3平方公里,學院內有五山九湖,環境優美,被譽為“軍中小桂林”。1949年6月18日,桂林陸軍學院前身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三分校創建於浙江金華,在半個多世紀的歷程中,先後四遷校址,十四易校名。 1955年4月成立“北碚步兵學校”(重慶);1958年5月,校址遷至廣西桂林市,改名為"桂林步兵學校";1973年10月,更名為"廣州軍區軍政幹部學校";1986年6月,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桂林陸軍學院";2005年,桂林陸軍學院被撤消,改建為廣州軍區綜合訓練基地,走過55年光輝歷程的桂林陸軍學院圓滿完成了歷史使命;2016年,改建為桂林綜合訓練基地 。
建校以來,學院得到了黨、國家和軍委首長的親切關懷。先後有周恩來、賀龍、羅榮桓、聶榮臻、徐向前、葉劍英、胡耀邦等幾十位黨和國家及軍委領導同志來院視察和指導工作。徐向前元帥為學院題寫了"團結、創新、求實、獻身"的校訓。江澤民主席先後兩次來院視察並題寫了學院校名。1987年學院開始對外開放,接待了包括美國、俄羅斯、英國等50多個國家的軍事代表團。建院半個多世紀以來,學院先後為部隊培養和輸送了6萬多名軍事指揮人才,許多畢業學員已走上了軍師團領導崗位,成為部隊建設的骨幹 。
特種作戰學院:2011-2017年
2011年,根據第16次全軍院校會議精神,國際關係學院偵察與特種作戰指揮專業和原軍事體育綜合訓練基地合併組建特種作戰學院。組建特種作戰學院,是中央軍委著眼新形勢加強我軍特種偵察作戰部隊能力建設做出的重大決策。2011年8月籌建以來,學院堅持“一手抓調整改革,一手抓教學訓練”,科學謀划頂層設計,紮實推進幹部、學員、教學裝備轉隸移交,逐步構建了以特種作戰與特種偵察為主體牽引、軍事體能與特種技能為基礎支撐、軍隊指揮與保密檔案為兩翼的特色辦學格局。時任副總參謀長戚建國出席授權儀式並向學院授旗 。
作為一所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培養院校,學院學科專業特色鮮明,形成了體系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為軍隊培養了一大批體育、通信專業人才和高素質新型作戰指揮人才。學院取得了包括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軍隊教學成果一等獎在內的一大批教學科研成果。學院各類教學訓練設施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各類教學訓練場館15萬平方米,建有攀岩場、格鬥棚、游泳館、運動場、抗眩暈訓練場等較為完備的體能訓練設施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種作戰學院
陸軍特種作戰學院:2017年-至今
習主席指出,“要扭住特種作戰,儘快形成我軍特色,關鍵時候能夠一招制勝的特種作戰力量”。中央軍委高瞻遠矚,英明決策,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種作戰學院順勢而生。2017年,根據中央軍委命令,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種作戰學院,以原特種作戰學院、桂林綜合訓練基地為基礎調整組建,副軍級,主校區在桂林,佔地13000餘畝。
學院按照戰術、指揮、訓練等3個學科領域,區分特種作戰、情報偵察、狙擊作戰和軍事體育4個專業領域構建體系,擁有軍事碩士、體育碩士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
學院擁有一支德才兼備、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團隊,現有教員500餘人,其中高職教員143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198人,有援外教學、出國留學和國際維和等經歷的97人,獲世界冠軍、全國冠軍的19人,獲軍隊育才獎97人,全軍優秀教師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
學院承擔科研項目347項,獲科研成果獎52項,其中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軍事科研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軍隊教學成果獎9項。辦有全軍特種作戰領域綜合性學術期刊《特種作戰學報》和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入期刊《軍事體育學報》。
學院深入貫徹新時代習近平強軍思想,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聚焦能打仗、打勝仗,立起為戰育人鮮明導向。培養新型特戰人才,發展特種作戰理論,創新特種作戰技術,傳播特戰先進文化,為全軍特種部隊建設提供關鍵支撐,為強軍事業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陸軍特種作戰學院主要承擔陸軍特種作戰指揮軍官、全軍狙擊手培訓,以及海軍陸戰隊、空降兵部分指揮生長軍官本科基礎教育任務,設作戰指揮(特種作戰分隊指揮、偵察分隊指揮、陸戰分隊指揮、空降分隊指揮)、偵察情報(偵察分隊指揮)、指揮信息系統工程(特種作戰分隊指揮、偵察分隊指揮)等3個專業。本科畢業學員主要分配特種部隊、偵察部隊、空降部隊和海軍陸戰隊。駐港、駐澳部隊和中央警衛團每年從學院選調部分優秀學員,青年學員在全軍範圍內統一分配,士兵學員在原送學戰區級單位範圍內分配,優先補充原送學單位。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專業介紹 |
---|---|---|
110101 | 作戰指揮 (空降兵初級指揮) | 本專業主要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軍事基礎理論和技能、自然科學基礎理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管理科學基礎知識。掌握空投空降、攀登橫越、實戰格鬥、特種裝備、特種偵察、無人作戰、水下作戰、特種射擊、特種爆破、狙擊作戰等特戰技能課程。參加部隊實習和戰役戰術綜合演習,完成初級指揮軍官的基本訓練。使學員系統地掌握特種作戰初級指揮軍官崗位必備的專業理論和技能,具有較強的科學、人文、軍事素養,具備指揮作戰、組織訓練、管理教育和做基層政治工作的崗位任職能力。 |
作戰指揮 (傘降兵初級指揮) | ||
作戰指揮 (特種兵初級指揮) | ||
110103 | 偵察情報 (海軍陸戰初級指揮) | 本專業主要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軍事基礎理論和技能、自然科學基礎理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管理科學基礎知識。學習偵察與情報處理、偵察兵戰術、偵察分隊戰術、偵察兵極限訓練等專業課程。掌握儀器偵察、武裝偵察、特種偵察、無人偵察等偵察技能。使學員掌握情報搜集傳輸、情報分析整編、戰場態勢融合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戰略視野、戰術思維和情報意識,具備從事偵察情報對抗和研發、裝備原理及使用、戰法研究、作戰指揮和管理部隊的任職能力。 |
偵察情報 (偵察兵初級指揮) | ||
110301 | 指揮信息系統工程 (海軍陸戰初級指揮) | 本專業主要學習軍事信息基礎、思想政治基礎、自然科學基礎、人文社會科學、指揮控制的基礎理論以及指揮信息系統分析、設計等技術,完成信息化條件下特種部隊聯合作戰初級指揮軍官的基本訓練。使學員掌握信息化作戰、指揮控制、系統工程、運籌優化等方面的知識,具有計算機應用、網路通信應用、情報偵察應用、電子對抗應用、信息安全應用以及指揮信息系統綜合運用開發能力,具備信息化作戰策劃、組織、實施和戰場信息綜合管理能力。 |
指揮信息系統 (特種兵初級指揮) | ||
指揮信息系統 (偵察兵初級指揮) |
研究生教育包括軍事碩士(軍事指揮)專業學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學制 |
---|---|---|
115101 | 軍事碩士(軍事指揮) | 全日制培養方式,學製為2.5年,在校全程學習或在校課程學習1年,部隊綜合實踐和學位論文課題研究1.5年。 非全日制培養方式,學製為3-4年,主要採取在崗自學與在校分階段集中時間進行課程面授相結合的方式學習。其中,第一、二年分別集中學習不少於3個月,共計不少於6個月。 |
045200 | 體育學碩士 |
院徽全部要素包含3個模塊、9個部分:
通用元素和基本屬性:五角紅星與八一字樣,是我軍軍徽核心,代表性質和方向;長城,寓意守護國土安全的基本功能;陸軍特種作戰學院,最基本的文字標識。
特色元素和專業屬性:紅色閃電,寓意特戰官兵“鐵血忠誠”“一招制勝”的信仰底色和職能使命;三支羽翼組成的翅膀,既指海陸空三棲作戰的基本樣式,也呈現學院轉型重塑、換羽騰飛之勢;雙色利刃,緊扣《孫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勝”的特種作戰戰術起源。
輔助元素和精神屬性:虛擬的網路地球,強調特戰人才要立足國際視野、搶佔科技前沿;兩條折線,勾勒出狼眼睛的輪廓,使院徽整體神似戰狼,彰顯特戰尖兵的戰鬥精神;書本底座,寓意學院人才培養托起特戰力量發展的支撐作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種作戰學院
陸軍特種作戰學院積極投身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的宏偉事業中,牢記使命,振奮精神,實幹創業,努力把學院建成特色鮮明、全軍聞名、世界知名的特種作戰人才培養基地、理論研究基地、科技創新基地、裝備訓練基地、特種兵文化傳播基地、特種作戰人才走向未來戰場的前沿基地。
3張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種作戰學院
現任領導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種作戰學院院長肖秋良、政委謝貽平。
陸軍特種作戰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孫曉勇、王炳軍、趙亮江、肖雲開。
公開信息顯示,肖秋良曾任原總參二部綜合局副局長等職。
謝貽平早年曾在原南京軍區服役,后調任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政治部主任,2015年改任該校副政委 。
2018年9月17日,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陸軍“精武-2018”軍事比武競賽院校學員組競賽成績揭曉。陸軍特種作戰學院奪得象徵比賽 最高榮譽的“ 精武之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