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根腐病

花生根腐病

花生根腐病俗稱鼠尾、爛根病等,是由多種鐮孢菌引起的、發生在花生的一種病害。該病主要為害植株根部,也可為害果針與莢果。

花生根腐病屬於世界性花生病害,中國各地均有發生,以中國南方各花生產區發生較重。在花生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引起植株生長不良,爛種、根腐、果腐,造成全株枯死,一般零星發生,病株率在10%以下,減產5-8%,重者發病率20-30%,減產20%以上。

花生根腐病的防治可以使用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的方法。在農業防治上,需要及時清潔田園,實行輪作間作,適時排、灌水,進行合理的施肥,選用優質、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在化學防治上,在保證種子質量的基礎上,採取種子包衣或拌種;在發病初期,當田間病株(穴)率達到5%時,及時進行藥劑防治。

癥狀


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莖基腐和莢腐,病株地上部表現矮小、生長不良、葉片變黃,終致全株枯萎。由於本病發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維管束,使病株根變褐腐爛,維管束變褐,主根皺縮干腐,形似老鼠尾狀,患部表面有黃白色至淡紅色霉層(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病原


花生根腐病癥狀圖
花生根腐病癥狀圖
花生根腐病由半知菌亞門的鐮刀菌侵染所引起。包括尖鐮孢菌、茄類鐮孢菌、粉紅色鐮孢菌、三隔鐮刀菌和串珠鐮孢菌5個菌種,它們都可產生無性態的小孢子、大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孢子卵圓形至橢圓形,無色,多為單胞,大小2-3微米×5-12微米。大孢子鐮刀形或新月形,具3-5個分隔。厚垣孢子近球形,單生或串生,直徑7-11微米。病菌習居土壤中,在土中能存活數年,屬維管束寄生菌,可堵塞導管和分泌毒素而使植株枯萎。

傳播途徑


病菌在土壤、病殘體和種子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主要藉助雨水,農事操作傳播,從作物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株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苗期多陰雨,濕度大發病重。連作田、土層淺、沙質地易發病。

發病規律


發病時間:由於氣候條件和水肥管理方式的影響,在中國廣西武鳴、貴港等縣市,花生根腐病一般在4月中、下旬出現,盛發期在5月中、下旬。
降雨量多,發病嚴重:連續降雨,土壤粘性加重,晴天土壤板結,花生的側根、鬚根蔓延生長,發育不良,莖葉缺水,使根變黑,表皮開裂。同時,當降雨持續時間長,濕度過大,影響根瘤菌活動,導致根、莖基部易感病,腐爛,全株死亡。
植株鬱閉,易於發病:過度密植,枝葉過於茂盛或雜草叢生,通風透氣不良,抗病力下降,大雨過後,利於花生根腐病的發生。
管理粗放,加促發病:土壤耕作粗放,整地質量差,表土層高低不平,造成積水猛灌;土壤肥力不足,花生生長緩慢,植株矮小,同化作用差,一旦遇長期陰雨,易感染根腐病
連作年限長,發病嚴重:多年連作,土壤營養、水分被大量消耗,同時,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病殘體和病原菌,常會引起花生根腐病的流行發生,並傳染給次年的同種作物。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清潔田園:減少病菌殘留和傳播,花生收穫后及時清除田間植株和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搬離田間堆樞肥處理。
輪作間作:破壞病原菌的生存環境,與玉米、高梁等作物輪作是減少病害的重要途徑。應盡量避免連作,並避免與大豆、紅薯套種、間種。實行起啡雙行種,減少根部傷口,行株距一般按25厘米×17厘米種植,畦寬80-90厘米(包溝),畦高15-18厘米。
適時排、灌水:播種前土壤需保持一定濕度,過於干早要適當淋水,花生長出2-3葉時應淋苗水,促進幼苗的健壯生長。嚴禁在盛花期、雨前或久早后猛灌水。午後不能小水淺灌,以免燙傷花生根部。大雨過後要及時做好田間排水工作。
合理施肥:播種時,每66平方米施農家肥500千克或磷肥30千克、尿素3-4千克、鉀肥5-6千克或複合肥30千克、石灰20-30千克;開花迎針培土時施尿素35千克,過磷酸鈣75千克,硫酸鉀25千克。培土時,將肥料與土混合覆蓋在花生苗墩中部,15-20內天不要淋水。
選用抗病品種:必須選優質、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如桂花17號、桂花22號、粵油22號、魯花6號、魯花9號等。播種前精選粒大,飽滿,顏色新鮮,無破損,無病蟲害,胚根未萌發過的種子作為栽培用種。

化學防治

花生根腐病
花生根腐病
在保證種子質量的基礎上,採取種子處理,在發病初期,當田間病株(穴)率達到5%時,及時進行藥劑防治。
種子處理:播種前,按葯種比,可選用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1:(250-500),或400克/升氟硅唑乳油1:(125-167),或1.5%咪鮮胺懸浮種衣劑1:(100-120),30%萎銹·吡蟲啉懸浮種衣劑1:(100-130)等包衣或拌種;或者按種子重量,可選用0.6-0.8%的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或0.04-0.08%的35%精甲霜靈種子處理乳劑,0.1-0.3%的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或0.5-0.7%的22%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等包衣或拌種。
藥劑噴霧:發病初期,每畝可選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90克,或70%敵磺鈉可溶粉劑300-500克,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40-80克,或30%醚菌酯懸浮劑50-70毫升,或25%戊唑醇可濕性粉劑25-35克,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50-80克等,兌水50-60千克,噴淋花生莖基部或灌根,使藥液順莖稈流到根部。也可選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600-800倍液,或80%乙蒜素乳油800-1000倍液,或10%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等,均勻噴淋花生莖基部,每畝噴藥液50-60千克,或每穴澆灌藥液0.2-0.3千克。發病嚴重時,間隔7-10天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藥劑交替施用,藥液噴足淋透,兼治莖腐病、冠腐病等病害。

分佈範圍


花生根腐病屬於世界性花生病害,中國各地均有發生,如廣東、廣西、山東、江蘇、河南、安徽、湖北、福建等。

侵染循環


病菌主要隨病殘物在土壤中越冬,帶菌的種仁、果莢及混有病殘物的牛糞和土雜肥等,也可成為病害初次侵染源。病菌接觸寄主后,主要從傷口侵入,也可以從表皮直接侵入。病部不斷產生的分生孢子輾轉傳播,重複侵染不斷發生,遂使花生根腐病普遍發生流行。

病原特徵


病原無性世代為多種鐮孢菌,是半知菌亞門、瘤座菌目、鐮孢菌屬真菌。主要有茄類鐮孢菌(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尖鐮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t)、粉紅鐮孢菌(Fusarium roseum (Lik) S.et H.)、三線鐮孢菌(Fusarium tricinctum (Corde) Sacc.)和串珠鐮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等。
無性世代產生兩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或新月形,具3-5個分隔,兩端很尖;小型分生孢子圓筒形,無色,多為單胞,大小(5-12)微米×(2-3.5)微米。厚垣孢子單生或串生,近球形,大小7-11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