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的沉思集

魯濱遜的沉思集

《魯濱遜的沉思集》是由英國十八世紀啟蒙文學的重要作家“笛福”所創作的、《魯濱遜漂流記》的續集,於1720年完成。該作品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著作,它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階段進取精神和啟蒙精神。這一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的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出來的。遜和孫的意義是相同的,所以《魯濱遜的沉思集》也譯作《魯濱孫的沉思集》。

作者簡介


笛福(1659或1660~1731)英國作家。生於倫敦。父親經營屠宰業。笛福只受過中等教育,信奉不屬於英國國教的長老會教派。二十多歲時,笛福已是倫敦一個體面的商人,經營過內衣、煙酒業等等,到過歐洲、大陸。
1692年經商破產,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謀生。他給政府當過情報員,設計過開發事業。他還從事寫作,早年以寫政論文和諷刺詩著稱,反對封建專制,主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1698年他發表了《論開發》,建議修築公路,開辦銀行,徵收所得稅,舉辦水火保險,設立瘋人院,創辦女學等。
1702年他在政論文《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中用反語諷刺政府的宗教歧視政策,由於文筆巧妙,開始未被識破,發覺后被捕入獄6個月,並受枷刑示眾。他受枷刑時散發了他的長詩《枷刑頌》,諷刺法律的不公,圍觀的倫敦市民把他奉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為哈利主辦《評論》雜誌,製造輿論,搜集情報。

作品前作


《魯濱孫漂流記》(1719年)、《魯濱孫漂流續記》(1719年)

作者其他作品


《辛格爾頓船長》(1720)
《摩爾·費蘭德斯》(1722)
《傑克上校》(1722)
《羅克薩娜》(1724)
《彼得大帝》(1723)
1719年笛福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人教版譯為《魯濱孫漂流記》),大受讀者歡迎。接著出版了《魯濱遜漂流續記》。1720年他又寫了《魯濱遜的沉思集》。
魯濱孫漂流記圖書圖片(20張)
此後他還相繼發表了《辛格爾頓船長》(1720)、《摩爾·費蘭德斯》(1722)、《傑克上校》(1722)和《羅克薩娜》(1724)等長篇小說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