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針灸針

一次性針灸針

是一種能夠按一定的穴位刺入患者體內,並通過捻轉、提插等針灸手法治療疾病的一種器具。針灸針最早的雛形是針石,起源於商朝。因古人未能鑄鐵,用石為針,故命之針石。

使用範圍


供中醫臨床針灸療法時使用。

結構性能特點


針灸針的結構組成:一般針體採用選用GB/T4240《不鏽鋼絲》中的06Cr19Ni10或其他奧氏體不鏽鋼絲,經拔直、磨尖等工序製造而成。

型號規格


針灸針分為滅菌和非滅菌二種。型號和規定為:平柄針、環柄針、花柄針及塑柄針等;規格:針體直徑,長度按治療需要來定。技術參數為:針體硬度≥460HV0.2kg,表面粗糙度Ra之數值不大於0.63um.

使用方法


一般臨床常選用26-30號針灸針。
1、針灸針供具有資格的專業針灸醫生使用。
2、滅菌針灸針為一次性使用產品。
3、非滅菌針灸針使用前應進行嚴格的沸煮消毒處理。
4、一次性無菌針灸針打開包裝盒后,取出針灸針即可使用(如帶管針的使用方法是取出塑片撕開透析紙,一手握住針灸管,一手把針柄,拔出定位片,對準穴位於進針)。

注意事項

1、非滅菌針灸針使用前進行嚴格的煮沸消毒處理。
2、滅菌針灸針為一次性使用產品。
3、滅菌針灸針採用環氧乙烷方法滅菌。
 4、滅菌針灸針啟封后即可使用,不準重複使用,以防止交叉感染,包裝破損嚴禁使用。
 5、如發現針灸針生鏽、針灸有倒鉤及毛刺的不能使用。
 6、針灸針貯存於相對濕度不大於80%,無腐蝕氣體和通風良好的室內。
 7、滅菌針灸針有效期為二年,過期不準使用。

不能反覆使用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由於人類行為和人口流動使傳染病的病原體及
其媒介有機會播散到世界各地,導致疾病的傳播。而針灸針是是進入人體,
人體有豐富的毛細血管,針灸針受污染若未消毒或消毒不良,則會通過血液
傳播一些血源性疾病。故反覆使用針灸針存在著潛在的危害。

反覆使危害

1、醫護人員整理及消毒過程中有可能被針刺,然後交叉感染,
 (乙肝及丙肝1/10的可能,艾滋病萬分之7.7);
2、消毒過程並不能100%確保安全,百密可能會有一疏,針灸重複使
 用隱患很大,會造成病菌傳播、引起交叉感染,傳染以上疾病;
3、重複使用可能會引起一些不良後果,如醫療糾紛等。

古代針法


絮刺

 提針操作姿勢近代楊永璇先生將七星針叩刺出血后再拔罐的刺法稱作“絮刺”。這一名稱使很多人感到費解,為什麼會用這個“絮”字作刺法名呢?《針灸甲乙經·卷五·九針九變十二節五刺五邪第二》中指出:“員針者,取法於絮針……鋒針者,取法於絮針。”對《靈樞·九針十二原篇》中的九針內容作了詮釋。這些內容被後世針灸著作紛紛轉載,如《針灸大成·四卷·九針式》亦照此轉錄。從中不難看出,我們現在使用的針灸針,有些原是從絮針發展而來的。

七星針叩刺

從針刺的操作來看,如刺得輕就似“員針按摩分間,不得傷肌肉,以瀉分氣”;刺得重,則似鋒針“寫熱出血,發泄痼病”,兼有員針與鋒針的刺法,而七星針最初的雛形,用的就是絮針,將幾枚絮針扎縛在一起針刺。後來將五枚針扎在一起的稱作梅花針,七枚針的就叫七星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