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橋鎮
自來橋鎮
自來橋鎮位於明光市的東南部,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8046 34-118038 36,北緯32036 07-32044 07,地處兩省(安徽、江蘇)四縣(市、區)交界處,東與江蘇省眙盱縣、安徽省來安縣接壤,南部與南譙區相毗鄰。北部與澇口鄉、西部與嘉山集鄉搭界。全鎮轄10個村民委員會,110個自然村莊,12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2.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00人),鎮域面積86.4平方公里(其中街道2平方公里,人口5000人),現有耕地面積23514畝,其中旱田面積15114畝,水田面積8400畝。鎮內宜林山場面積近三萬畝。
本鎮屬低山丘陵地區,典型的江淮分水嶺脊背地區,鎮內四周環山,屬小盆地地形,中部平坦開闊,土地 肥沃。全鎮從1958年後陸續修建小(一)型水庫一座,小(二)型水庫10座,塘壩250面,總蓄水量為500萬方。氣候屬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15.6℃,年平均降水量940毫米,無霜期為219天
自來橋鎮是因橋而名,根據《眙盱縣誌》記載:"自來橋為滁州、來安大路,橋石系大水流至,故名"。說起自來橋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早在元代以前,自來橋就是著名的兩淮赴六合的古道,古道經過一條河澗灣,河上無橋,枯水季節來往行人只能從幾塊"石頭步"上行走,車馬只能淌水過河。如遇山洪暴發,來往行人只能望河興嘆了。元至正元年(1341年)古鎮人民慷慨解囊,踴躍捐助修橋錢物,覓工匠,購石料,年初開工,幾個月後,橋基、橋墩建成。唯獨橋面的石料難以尋找,這可急壞了修橋之人。相傳這件事感動了玉皇大帝,當年六月二十三日天空突然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山洪暴發,急流中有一塊平整方正的巨大石塊順流而下,行至橋墩之上,戛然而止。天造地設,正好吻合,成為自然橋面。"天人合一"修橋便民的奇迹就這樣在山區小鎮上誕生了。後來,人們為了永遠紀念這段優美神奇的故事,就在橋頭立"自來橋"石碑,並撰寫《自來橋重建古自來橋碑記》,以記永志。
集鎮經數百年建設,到上個世紀初自來橋集鎮已十分繁華,南北一條街(老街)寬八米,長千餘米,南北兩頭建有城門、牌坊,街面全由條石鋪成,由於長年行使獨輪車,石溝清晰可見,街道兩面青磚小瓦,建築別緻優雅,店鋪林立,設有糧行、鹽行、煙行、造紙業、織布業、商業、飲食業、油坊、酒坊、澡堂、客棧等經濟十分興旺,古有“小南京”之稱。解放前後,數十年自來橋均為鎮、區、縣政府所在地。1943年共產黨領導的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就設在自來橋街道北頭直到1946年。抗日戰爭時期,劉少奇、譚震林、方毅、徐海東、羅炳輝、汪道函等都曾在自來橋戰鬥或工作過。由於自來橋是縣政府所在地和路東路西秘密交通線的特殊地位,從1938年2月至1941年元月日寇曾經三次轟炸,五次侵擾過自來橋,燒毀房屋近千間,老街古建築基本被毀。給自來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隨著社會的發展,1990年集鎮進行全面規劃,沿澗來公路開闢“十”字型新街,總長1100米,連接老街形成“干”字型,新街道寬40米。1995年至今,先後建了農貿市場,商貿小區,下水道等工程,街道上樓房鱗次櫛比,式樣別緻新穎。由於集鎮古老,位置適中,每逢農曆一、四、七日的逢集日,上集人數多達萬人左右,日成交額可達30萬元。萬伏高壓電貫通鎮內所有村組,農電低改率95%以上。1992年建成的自來水廠,幾經革新改造,滿足集鎮用水。程式控制電話裝機3000餘門,約佔全鎮農戶的70%。集鎮有線電視用戶達200多戶。鎮內已分別建有聯通和移動通訊網塔。交通十分便利,來澗公路貫穿鎮內11公里,張--自、楊--自公路交叉通過,鄉村公路、村組道路已達沙石化,並形成網路。
農業經濟方面,在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中,初步形成了以“三瓜一葯”為支柱產業的農業種植結構 (即冬瓜、葫蘆嫁接西瓜、9籽瓜、山藥),年產冬瓜約2500萬公斤,西瓜2800萬公斤,山藥500萬公斤。冬瓜被國家農業部評定為A級綠色食品,遠銷南京、上海、揚州、青島、安慶等地,鎮內建有冬瓜食品加工廠,年加工5000噸。近年來,該鎮白雲寺、甄港、竹元等村規模化種植優質水果山芋得到了蓬勃發展,2005年種植面積更是突破了萬畝,產量在三萬噸以上,儲藏量在二萬五千噸以上,反季節銷售潛力很大。山區潛力在山、優勢在山,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希望很大。近年來,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扶持、培植養殖大戶,並積極實行優良品種更新。現全鎮已擁有戶養牛數十頭、養豬、養羊數千頭、養禽數萬隻的養殖大戶。
鎮內各種礦石資源十分豐富,大理石、花崗岩、鉀長石分佈在鎮南部,範圍約四平方公里。大理石經國家地質礦產部南京礦產中心實驗室化驗,質量全國領先。鉀長石貯量大,質量好,經安徽省地質部門和南京大學化驗均屬稀有礦產資源。是加工玻璃等產品的必不可少的原料。近年私營企業發展較快,目前鎮內已初建長石加工企業4個,年開採礦石10萬噸,精加工2萬噸,米面、食品加工廠5家;從事個體工商戶和三產人員達千戶數千人。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社會公益事業近年也有較大的發展。全鎮設有7所小學,1所中學,在校學生3500人。中學投資近百萬元,建成教學樓、實驗樓等,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中心小學引進外資和籌資近百萬元,新建教學樓一座,使教學環境、教學條件大大地得到改觀,現校園環境優美。鎮衛生院1992年後至今先後建成門診樓等建築用房,新購進大量醫療器械,增加科室10個,床位30張。
自來橋鎮按照江淮分水嶺易旱地區綜合治理開發2008—2012年規劃綱要,2008年項目完成情況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現對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優化質量、全面節約和有效保護。重點對甄港小I型水庫和梅花水庫、躍進水庫、大嶺水庫、鳳凰水庫五座小Ⅱ型水庫擴容、除險加固、開挖疏浚硬化溢洪、灌溉渠道15000米,修建泄洪涵閘15座,修建迎水面護坡工程完成土石方33萬方,消除病險水庫的安全隱患,使其提高效益發揮正常功能。
全面提高塘壩蓄水能力,以“挖深擴容”為重點,堅持庫、塘、壩、井並舉,小塘擴大、淺塘挖深、低塘改高,充分提蓄徑流,擴大自流灌溉,增加抗旱能力。2008年重點“挖深擴容”8面當家塘,基本達到每村一面當家塘,對白雲寺、梅花、橋鎮、澇口等村澗灣修建攔蓄水工程6座,完成土石方6.4萬方,其中完成漿砌塊石1萬方,完成混凝土0.4萬方。
2、加快土地整理步伐,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田、水、路、林、村莊進行綜合整理,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結合新農村建設,加大土地置換力度,大力治理“空心村”,努力減少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2008年對橋鎮、楊港、白雲寺、寨山4個村置換出200餘畝。
3、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在鞏固糧油生產區的基礎上,轉變農業種植模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建設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近年來,自來橋鎮黨委、政府在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突出以山芋產業化發展為抓手,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08年全鎮種植山芋面積1.8萬畝,佔耕地面積52.2%,種植農戶3800餘戶,占農戶總數的51%,每畝平均產量3000公斤,畝效益2000餘元,僅此一項,全鎮農民增收3100餘萬元,人均增收近1000元。全鎮儲藏山芋戶達554家,其中10萬斤以上的儲藏戶有49家,30萬斤以上的有16家,100萬斤以上的有4家。明光市兆星農特產品有限公司所屬的儲藏量達1800萬斤的特大型儲藏窖更為省內僅有,通過儲藏山芋有效解決了增加農民收入及部分剩餘勞動力就業等問題。今年儲藏和運銷山芋能力將超過5000萬斤。通過儲藏每斤山芋可增值0.2元,共可增值1000萬元,人均增收350元。在山芋深加工方面已建有一座年加工能力達600噸的山芋澱粉加工廠,共發展生產訂單面積8000餘畝,同時發展山芋育苗基地200餘畝。同時大力推進了種植甜葉菊0.2萬畝,冬瓜0.5萬畝。
目前,自來橋鎮以山芋為特色的“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已經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正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大力建設優勢特色養殖基地,充分利用發展養殖業的有利條件。重點建設澇口、烏山、尖山、楊港等村的養牛業,並通過招商引資發展肉食性牛2000頭,五年內養牛規模將達到2.5萬頭,達到戶均3頭以上;利用各村山場、水庫、塘、壩等自然資源發展三元雜交豬,年出欄近1萬頭;大力發展大燕鵝養殖,形成年產10萬隻規模,雞、鴨等家禽養殖規模達到年產3萬隻,水產養殖2萬畝。
1、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重點解決苦鹹水、污染水和水源不足問題。有效利用地下潔凈水源,加強人畜飲水專用塘壩、大口磚井建設,防止水源污染,保證水源水質達標。到目前為止,全鎮68個自然村莊都建有大口磚井和深井,另外解決澇口、寨山、梅花、橋鎮、張山等5個村的安全飲用自來水主管道已架設到寨山村境內。
2、全面建設農村交通條件。一是爭取農村公路項目建設和自籌資金修通自來橋至嘉山集27公里水泥路面,目前正在實施。二是完善“村村通”工程,2008年修通“村村通”23公里,同時加強管護,保障鄉村公路安全暢通。三是改善村組道路和村莊內部道路,2008年度各村利用夏修和冬修每個村都修建了一條村級主幹沙石路,其中澇口至唐柳路4公里,尖山村大陳郢至林港5.2公里,都是高標準、高質量的沙石路面。
3、積極推廣農村新能源。加快調整農村能源結構,著力提高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加快農村沼氣工程建設,全年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200座,以後逐步普及戶用沼氣,同時積極開展改圈、改廁、改廚,變“農村三廢”(秸桿、糞便、垃圾)為“農村三料”(燃料、飼料、肥料)。
加強林權制度改革,提高廣大農民植樹積極性。2008年鎮綠化生態林5000多畝,經濟林3000多畝,低產林改造2000多畝,有效改變生態環境。
2009年治理工作的思路和想法:
一、進一步全面提高塘壩蓄水能力。全鎮11個村每村每年重點“挖深擴容”一面當家塘。特別是梅花村老母豬港水庫、平田村楊姜港水庫、楊港村棺材港水庫串涵漏和壩埂滲漏較為嚴重,急需除險加固。
二、逐步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鎮11個村198個村民組206個自然村莊,除澇口、寨山、梅花、橋鎮、張山5個村通上了安全飲水外,其他6個村116個自然村莊都需要建設大口磚井和深井。
三、發展特色農業,打造自來橋以山芋為主導產業這張王牌,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品種質量增加單產,擴大儲藏量,利用反季節銷售增加農民收入。
四、自來橋山芋合作社和明光市兆星農特產品有限公司在引導農民山芋產業化種植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儲藏和運銷中還需要國家給予一定的貼息貸款支持。
五、積極開發山芋城堡利用率,自來橋鎮山芋城堡不但儲藏山芋,利用反季節銷售增加農民收入,而且在山芋售完后及時安置食用菌、蘑菇,此項目是一項旱作節水農業,大大提高了山芋城堡的利用率和使用價值,同時為自來橋鎮特色農業的發展增添一份亮點。
六、進一步改善農村交通條件。在完善“村村通”的基礎上,爭取農村公路項目建設修通自來橋至楊郢約8公里的柏油路,使自來橋南接白鷺島,北連躍龍湖,東接楊郢,西連張八嶺104國道,為自來橋經濟發展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再一個利用“自來橋、飛來廟”等名勝古迹和革命老區等優勢,修復文物古迹,依託白鷺島、躍龍湖的優勢打造開發自來橋生態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