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皮埃爾·達內

讓·皮埃爾·達內

比利時著名兄弟導演達內兄弟中的哥哥,其弟是呂克·達內。達內兄弟來自比利時瓦隆地區,上世紀70年代以激進的紀錄片創作者身份入行。1975年,達內兄弟創立了他們的第一個製片公司Dérives,隨後又在1981年成立Film Dérives Productions,到1994年又成立新的工作室。

人物介紹


讓·皮埃爾·達內
讓·皮埃爾·達內
讓-皮埃爾-達內是比利時著名兄弟導演達內兄弟中的哥哥,其弟是呂克·達內。
中文名:讓-皮埃爾-達內
外文名: Jean-Pierre Dardenne
出生日期: 1951-4-21
性別:男
職業:導演
血型:不詳
國籍:比利時
星座:金牛座
畢業院校:不詳
家鄉:不詳
比利時著名兄弟導演達內兄弟中的哥哥,其弟是呂克·達內。達內兄弟來自比利時瓦隆地區,上世紀70年代以激進的紀錄片創作者身份入行。

經歷


這個上世紀60年代的冶金重鎮如今因大批人口失業而蕭條荒蕪。為了拍片,達內兄弟需要這個環境,需要晃蕩在那些小街上,呼吸被污染過的混濁空氣,儘管可能由於太熟悉,他們幾乎不直接以此作為拍攝對象。可他們的靈魂則始終來自成長中形成的內心世界。1951年4月出生的長兄讓皮埃爾接受過專業的演員培訓;小他三歲的呂克則擁有哲學學士的頭銜。在戲劇藝術學業即將完成時,讓皮埃爾結識了劇作家、電影和戲劇導演阿曼·蓋蒂。蓋蒂聘請讓皮埃爾在其執導的戲劇中擔任助手,兄弟倆自此開始了對影像創作世界的探索。從1974年(直至1977年)起,由讓皮埃爾攝像,呂克錄音,年輕的達內兄弟即興完成了一系列反映瓦隆地區工人生活條件的報道。在接下來的六部紀錄片里,他們講述了反納粹抵抗運動(《夜鶯的歌聲》),1960年比利時總罷工(《里奧先生第一次去拉牡斯》),目光還重返工人世界(《為了戰爭結束,圍牆坍塌》),也涉及自由電台(《不再回應》),波蘭移民問題(《臨時大學的課程》)和無產階級戲劇創始人讓·盧萬(傳記片)。1975年,達內兄弟創立了他們的第一個製片公司Dérives,隨後又在1981年成立FilmDérivesProduc-tions和1994年的LesfilmsduFleuve。此時,這對導演兄弟已製作了六十多部紀錄片。當然電影方面也沒有停滯,除幾部自拍片外,達內兄弟還與其他優秀導演進行過多次合作。這些相識交流讓達內兄弟由於借鑒了社會現實主義和人文主義,而使他們的電影從製作到執導上都受到了影響。

作品特點


如今,兄弟倆更喜歡在生活中捕捉那些頗具電影元素的巧合,比如舍拉林小街上與當地居民的偶遇等,總之富有人情味兒的場景。全新戛納參賽片《孩子》的最初創作念頭就源於舍拉林街頭,一位少女媽媽獨自推著童車,躑躅而行。“做電影,必須保留些許天真並懂得信任你的人物。幸而總還有一些遠離潮流又能不敵視他人的人存在。”讓皮埃爾坦言。在他們的作品里,達內兄弟尋找真實,探索著還原個體天生的人性。有別於其他的美感和敘事方法,兄弟倆創造出一種達內式的美與敏銳,經由畫面、靜默、節奏、凸顯或空白,時間性變化等種種藝術方式表現出來,逐漸形成了他們電影的風格。起伏的情節,生活化的影像,賦予演員的極大表演空間,達內電影的這一切讓人們共睹了奧里維耶·古梅(《兒子》)的成功。人們有理由相信他們的新片《孩子》能帶來又一輪衝擊,這回接力棒傳到了年輕人讓雷米·何尼耶和德波拉·弗朗絲瓦手中。拭目以待吧。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年份作品名稱主演
2016無名女孩阿黛爾·哈內爾、奧利弗·古爾邁
2014兩天一夜瑪麗昂·歌迪亞、法布里齊奧·羅吉恩
2011單車少年托馬斯·多雷、西西·迪·法蘭絲
2008羅爾娜的沉默安塔·多布羅西、傑瑞米·雷乃
2007每人一部電影喬治·巴布魯阿尼
2005孩子黛博拉·弗朗索瓦、奧利弗·古爾邁
2002兒子奧利弗·古爾邁、摩甘·馬林納
1999美麗羅塞塔奧利弗·古爾邁、艾米莉·德奎恩
1997Gigi,Monic...et Bianca--
1996一諾千金奧利弗·古爾邁、傑瑞米·雷乃
1992我想你羅賓·瑞努奇、Fabienne Babe
1987Falsch--

編劇作品

年份作品名稱
2016無名女孩
2014兩天一夜
2011單車少年
2008羅爾娜的沉默
2005孩子
2002兒子
1999美麗羅塞塔
1996一諾千金
1992我想你
1987Falsch

製作作品

年份作品名稱
2018食肉動物、保羅·桑謝回來了!、身邊
2017瀕危物種
2016畢業會考、無名女孩、舞女、天文館、約瑟夫之子、赫、Achter de wolken
2015女僕日記、牛仔們
2014兩天一夜、野蠻生活
2013職業死人
2012越過群山
2011單車少年
2010K.O.R
2008羅爾娜的沉默
2006陸軍上校
2005孩子、職場殺手
2003Stormy Weather、活著的世界、被暗殺的陽光
2002兒子、Romances de terre d‘eau、Brook by Brook
2001人類溫柔之乳
2000La deviniere
1999美麗羅塞塔
1992我想你
(信息來源: )

獲獎記錄


戛納國際電影節
▪ 2019 第72屆 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 年輕的阿邁德(獲獎)
▪ 2019 第72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年輕的阿邁德(提名)
▪ 2016 第69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無名女孩(提名)
▪ 2014 第67屆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獎 兩天一夜(提名)
▪ 2011 第64屆 評審團大獎最佳影片 單車少年(獲獎)
▪ 2011 第64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單車少年(提名)
▪ 2008 第61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羅爾娜的沉默(提名)
▪ 2008 第61屆 主競賽單元-最佳編劇獎 羅爾娜的沉默(獲獎)
▪ 2005 第58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孩子(獲獎)
▪ 2002 第55屆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 兒子(獲獎)
▪ 2002 第55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兒子(提名)
▪ 1999 第52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美麗羅塞塔(獲獎)
▪ 1999 第52屆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 美麗羅塞塔(獲獎)
歐洲電影獎
▪ 2014 第27屆 觀眾獎 兩天一夜(提名)
▪ 2014 第27屆 最佳編劇獎 兩天一夜(提名)
▪ 2011 第24屆 最佳導演 單車少年(提名)
▪ 2011 第24屆 最佳影片 單車少年(提名)
▪ 2011 第24屆 最佳編劇 單車少年(獲獎)
▪ 2006 第19屆 觀眾獎最佳影片 孩子(提名)
▪ 2005 第18屆 最佳影片 孩子(提名)
▪ 2002 第15屆 觀眾獎最佳導演 兒子(提名)
▪ 1999 第12屆 最佳影片 美麗羅塞塔(提名)
▪ 1997 第10屆 最佳紀錄片 Gigi, Monica... et Bianca (獲獎)
法國電影凱撒獎
▪ 2015 第40屆 最佳外國電影 兩天一夜(提名)
▪ 2012 第37屆 最佳外國電影 單車少年(提名)
▪ 2009 第34屆 最佳外國電影 羅爾娜的沉默(提名)
▪ 2006 第31屆 最佳原創劇本 孩子(提名)
▪ 2006 第31屆 最佳影片 孩子(提名)
▪ 2006 第31屆 最佳導演 孩子(提名)
▪ 1997 第22屆 最佳外國電影 一諾千金(提名)
義大利大衛獎
▪ 2006 第50屆 最佳歐洲電影獎 孩子(提名)
英國電影和電視學院獎
▪ 2015 第68屆 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獎 兩天一夜(提名)
(信息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