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導式教學法

學導式教學法

學導式教學法是近十餘年國內興起的一種啟髮式教學法之一 ,是有利於教學質量提高的可行方法。所謂學導式教學法,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自學、自練的一種方法。它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知活動視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讓學生用自己的智慧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發展各自的智能 ,從而達到在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基礎上 ,滲入教師的正確引導 ,使教學雙方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內容簡介


學導式教學法既是一種教學法,同時也體現一種教學組織模式,是一種充分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的因素的教學。在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基礎上,教師採用各種教學手段創造條件、積極引導,為使學生主動探索,開發智力,發展體能,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學導式”教學法沒有固定的模式 ,不能生搬硬套 ,而應根據學科教學任務、課程性質、學習對象和學生自學能力等不同情況 ,採用不同的方式。

本質特徵


學導式教學法提倡學生自學 教師的指導貫穿其中,其本質特徵是:教學重心從 教 移到 學 上,學生自主地 直接地 快速地參與教學全過程,課堂上幾乎三分之二的時間是由學生主動進行的 自學 解疑 精講 演練 活動,個體和群體相結合,變 講 堂為 學 堂這是對傳統習慣的以教師為中心 重教輕學 同步教學和學生被動依賴的注入式滿堂灌的徹底否定和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啟發而 不啟不發 乃至 啟而不發 的 啟發與注入並存 的重大突破。

教學過程


學導式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包括提示、自學、解疑、精講、演練和小結。提示:導入新課,提出本次課的目的與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自學:課前預練,課上自學、自練,學生通過反覆練習,掌握重點,發現難點,自學和教學提供依據。
解疑:由學生自提問題,通過練習與相互討論或教師輔導進行答疑。
精講:教師重點講解、示範,解析教材的重點、難點。
演練:課堂上反覆練習,課後堅持練習運用,力求掌握知識技能。
小結: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掌握“三基”情況,教師也可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提出課外練習 和下一次課進行預習的要求。
以上的自學、精講、演練是主要環節,而提示、解疑、小結是輔助環節,各環節的程序應自然流暢,環環相扣的。

注意事項


學導式教學法是“學”與“導”的統一,放手讓學生自學、自練,不是降低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對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導式教學法一般以單元教學為宜。因此,應該制定合理的單元教學計劃,設計教材練習的程序,必須依據教材的系統性其動作的原理來編排,設計好學生自學、自練內容,體驗動作技術結構的環節,努力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地進行練習。
在學生自學、自練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激疑設問。“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要引起思維、探索的興趣,使學生真正能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認真備課,搞好教案的設計。要了解學生掌握“三基”情況的信息,明確動作的疑點與難點,特別是課外活動情況,適當布置一些課外和家庭體育作業,使課內與課外更密切地相結合。

方法原則


科學性原則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發展增強能力,培養基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是教師要選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在教材的處理、發掘程度、傳達程度具有正確性、準確性、邏輯性。
主體性原則是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視作學習的主體,培養和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創造性。充分考慮安排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並要落實到全班每個學生。增加其課堂上獲得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去感知、觀察和思考間題,使其處於一種能動的學習狀態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其學習的主體意識,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以學生髮展為本,面向全體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發展,相信每個學生通過努力都能達到教學目標。教師要從發展能力出發傳授知識,通過傳授知識發展能力。
教與學最優化原則
學導式教學要求教學環境是和諧融洽的,教學過程是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在活動中,通過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並且在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方法目標


基本目標
即常規的雙基目標。知識學導式教學法通過“自主複習、自主預習——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合作討論——鞏固練習、課堂評估”各個環節,做到了知識傳授上的完整、準確,使學生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發展性目標
即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個性的健康發展。學導式教學模式把培養學生的知覺能力、記憶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形象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作為重要目標,通過著力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心智的平衡發展。
可持續發展目標
即有關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的目標。學導式教學倡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樂學的學習情感,為以後自我的不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方法特點


⑴先學后導,問題先行。
⑵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⑶學導結合,符合認知。
⑷以導利學,學導相長。
⑸及時評價,注重效益。
⑹開發智能,適應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