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華山

北宋寇凖創作五言絕句

《詠華山》是北宋大臣寇凖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描寫華山的高峻,人在頂峰,群山白雲都在腳下,頂天立地,氣象萬千。此詩布局嚴謹,句意明晰,語言精當,氣象闊大,寥寥數語就道出了華山的雄偉峭拔。語言雖簡單,但貴在氣勢非凡,頗具內涵。

作品原文


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宋)寇準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華山:五嶽之西嶽,在陝西省東部,北臨渭河平原。山勢險峻,是遊覽勝地。
⑵與齊:和它(指華山)一樣高。
⑶紅日:太陽。

白話譯文

登臨頂峰,只有藍天籠罩著華山之巔,群峰環繞,再沒有山峰可與華山平齊。
站在峰巔上,抬頭就能看到紅色的太陽有多近,回頭看甚至覺得白雲都很低。

作品簡介


寇準是北宋時期稀世神童,聰慧過人。他詠的這首詩,緣境構詩,詩與境諧。孩子的詩是即景即情之作,與先前的爬山描寫投榫合縫,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確傳神,應該說是難能可貴了。
據記載,寇準七歲,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一首五言絕句:“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詩還要快出許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寇凖早年。其創作契機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寇凖小時候讀書很用功,並注意觀察研究周圍的事物。巍峨的華山離他家很近。他七歲那年的春天,父親帶領他登華山,小寇凖高興極了。當他們登到華山高處極目遠眺之時,只見渭水如帶,群山皆小,八百里秦川盡收眼底。小寇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這首五言絕句《詠華山》。
第二種說法:寇凖小時候,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這首五言絕句《詠華山》。

作者簡介


寇準像
寇準像
寇準
字平仲,華州下邽(屬今陝西渭南)人。太平興國進士。公元994年(淳化五年)為參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賞識。后因剛直不阿,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即位后,召寇準回朝。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拜相,時值遼兵進攻,他力排眾議,堅決主張抵抗,反對南遷,促使真宗往渲州督戰,與遼訂立澶淵之盟。后因受王欽若的挑撥,漸失宋真宗的信任。公元1006年(景德三年)罷相任地方官。公元1019年(天禧三年),再度被起用為宰相,不久罷為太子太傅,封於萊,故世稱寇萊公。后遭副相丁謂誣陷,被一再貶逐,直至雷州(今廣東海康)司戶。后死於貶所。著有《寇萊公集》、《寇忠愍公集》。
中文名:寇準,別名:字平仲,國籍:中國(宋),民族:漢族,出生地: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出生日期:公元961,逝世日期:公元1023,職業:政治家﹑詩人,代表作品:《書河上亭壁》,《寇萊公集兩》,《宋名賢小集》,《寇忠愍公詩集》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此詩描寫華山的高峻,人在頂峰,群山白雲都在腳下,頂天立地,氣象萬千。詩的語言簡單通俗,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修飾,但是,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華山的高與不凡氣勢。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兩句,容易讓人聯想到杜甫杜甫《望岳》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華山之高,舉目望去,平視之中,再無其他山峰能夠與之比肩,山峰之上,只有青天,可見華山高聳,直入雲霄。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兩句,繼續描寫在華山之上舉頭便是紅色的太陽,雲海都只在它的下方。華山連接著天與地。通過紅日和雲海,可以越發具體直觀的感受到華山之高,而全詩的氣勢,在此也越顯的不凡。
此詩為了突出華山的高大雄偉,作者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在詩中,詩人沒有直言華山的峭拔險峻,雄渾蒼茫,而是藉助日月雲霧,突出華山的神秘高深,烘托山的精神含蘊。
這首詩緣境構詩,詩與境諧。孩子的詩是即景即情之作,與先前的爬山描寫投榫合縫,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確傳神,著實難能可貴。全詩布局嚴謹,很有章法。前兩句以華山為基準,表現天宇、群山與華山的關係,突出華山高聳峭拔。后兩句以“我”為中心,先寫抬頭仰望,再寫回首俯瞰,所見景象,色彩明麗,氣勢非凡。此詩語言雖簡單,但貴在氣勢非凡,頗具內涵。少年寇凖的內心追求與華山奇景不謀而合,於是壯麗的詩篇脫穎而出,作者剛正的性格和不朽的成就,從中皆可窺見一二。
名家點評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魯迅紀念館館長徐昭武《小學古詩詞背育篇目譯釋與賞析大全》:詠華山很有氣勢,頗具內涵。少年寇凖的內心追求與華山奇景不謀而合,於是壯麗的詩篇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