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赤字
文化赤字
文化赤字是指和中國對外貿易出口多於進口相比,中國的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正相反——嚴重“入超”,存在“赤字”。這種“文化赤字”主要表現在電影、電視劇、圖書、文藝演出等文化產品的進口多出口少。中國要成為強國,文化與政治、經濟必須同時強大,因此應該儘快增強文化軟實力,消除“文化赤字”。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強國。然而,令國人十分尷尬的則是中國文化的持續低迷。根據文化部的報告,在國際文化市場的份額中,日本和韓國的文化產業佔有13%,而中國及亞洲其他國家僅有6%。這與中國作為一個政治與經濟大國的地位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有人將這一現象稱作“文化赤字”,意思是說,與對外貿易“出超”相比,中國的對外文化交流嚴重“入超”。僅以圖書為例,對歐美的進出口比例居然超過100比1。這種巨大的數字逆差警示我們,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無所不在,而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卻微乎其微。但圖書進口畢竟是顯性的物化產品,而文化赤字方面的隱性危機,我們斷不可小視。
文化赤字
1949年以後,中國一直處在“破舊立新”的歷史訴求中,“新思想總比舊觀念好”成為社會的共識和人們的心理定勢。尤其是“文革”給傳統文化帶來了一場空前的浩劫和災難,從過去的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到傳統的文化節日,統統都在砸爛破除之列。80年代改革開放,許多人從新的角度來反思、批判自己的傳統文化。於是,否定傳統、全盤西化的思潮再一次應運而生,惟洋是從瀰漫於中國大地,其勢頭之大,領域之廣,延續之久,世所罕見。圖書的“文化入超”只是冰山的一角,對西方文化的自覺體認和張揚,對自己傳統文化的冷落和遺棄更是觸目驚心,許多事實都可以證明了這一點,在此不贅。
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文化都有積極和消極的東西。中國傳統文化確有保守、落後的一面,但也有重人倫、求和諧、盼安定的一面。西方傳統文化雖有鼓勵競爭進取,尊重首創精神的積極層面,但也有可能引發個人至上,人慾橫流,秩序混亂的消極層面。正確的文化策略無疑當是揚長補短,和而不同。但在全盤否定傳統的思潮中,人們過於強調了中國文化的消極方面,而掩蓋了其積極的方面。中國最大的敵人歷來就是中國人自己。從自我迷戀的一個極端到自我迷失的另一個極端,這是中國文化陷入尷尬的癥結所在,自我迷戀造成了“天朝上國”,自我迷失導致了顛覆傳統。“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屬於西方的思維模式,它雖與傳統文化中不偏不倚的和諧之道格格不入,但在中國這個東方大國卻體現得淋漓盡致。正如何兆武教授所言,“我們國家的民族心態總是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一個心態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自己自高自大,另一個極端就是一種自卑自賤的心態,認為自己百不如人,什麼都比不上人家。……
這種不正常的心態總是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搖到這個極端就是崇洋媚外,搖到另一個極端就是排斥一切洋的東西。
一百多年來,中國從西方“抄襲”、“拿來”了很多東西,其中有被迫的,但更多卻是主動、自願的。西方文化雖有許多可以借鑒之處,但它畢竟不屬於中國的本源文化。一味模仿西方造成了今人與傳統文化的斷裂,這是民族的悲哀。文化人類學家萊奧·弗羅貝紐斯認為,“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靈魂”。
據此說來,缺失了自己的文化就等於清空了自己的靈魂。在文化赤字的無意識影響下,我們的靈魂被西方文化俘虜了。如此而已,雖為中國人卻處在一種“集體遺忘”的文化處境中,處在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尷尬身份中。傳統文化被顛覆了,理想的文化體系又沒有建立,中國人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園。有論者指出,事事處處只認同別人,最後竟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也不知道誰是自己的爹娘。人迷失了,沒有了根,沒有了精神寄託,最後只會感到空虛。
文化赤字
二是重新審視和完善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在文化發展的物質基礎、社會環境、傳播條件發生深刻變化的形勢下,文化發展也必須象經濟發展一樣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切實摒棄那些狹隘封閉、急功近利的陳規陋習和體制束縛,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重,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業,增強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在確保國家文化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前提下,積極吸收借鑒國外文化發展的有益成果和市場經驗,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更好地推動文化發展繁榮。
三是加大對外文化交流,切實改變文化貿易弱勢。一方面,政府進行合理的干預,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搭建各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平台,策劃組織一系列高端的文化產品,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整體水平。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借鑒一些發達國家在特定時期的做法,適當運用關稅、補貼等手段,實施進口保護和出口促進貿易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加強對國外受眾的接受心理、接受習慣和思維特性的研究,善於借用西方人易於接受的歌劇、舞蹈、交響樂等藝術形式,增強對外文化交流的實際效果。加強文化傳播媒介的建設和管理,特別要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的無界性,將其作為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的陣地和窗口,擴大在網路文化世界的影響力。
長期的文化赤字必然造成人們思想貧乏,真理缺失,到頭來只能拾人牙慧,盲從他人。沒有令世人信服的思想觀念,無疑也就沒有與他人平等對話的資格。媒體日前報道,“中國科研成果90%無價值”,這當然與急功近利的浮躁環境有關,但實質上也是學術思想缺場的表現。只有弘揚本體文化,才能產生有價值的思想觀念,才能得到世人的認可和尊敬,否則就會被人鄙視。已如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斷言,中國成不了超級大國,因為中國出口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隨著中國政治地位和經濟實力的提升,相信文化赤字的問題一定會逐步得到解決,文化重建和振興工作一定會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中國也一定會成為文化、政治、經濟同步發展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