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學院

公辦高等院校

閩江學院(MinjiangUniversity,MJU),簡稱“閩院”,坐落於福建省福州市,是由福建省人民政府舉辦的一所高等院校、入選雙萬計劃、“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高校、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福建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閩江學院是2002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其前身是原福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創辦於1958年)和原閩江職業大學(創辦於1984年),2010年,福建音樂學院併入閩江學院。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校園總面積2245畝,校舍建築總面積554.1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3.99億元;館藏各類紙質圖書199.6萬冊,電子圖書166萬冊;設有二級學院15個,開辦本科專業66個;有專任教師10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約1.6萬人。

歷史沿革


前身溯源
● 福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1958年,創辦,校址福州國貨路。
1960年,改稱福州師範學院。
1961年,撤併入南平師範專科學校。
1978年5月,復辦,稱福州師範大專班,分散在市內幾所學校辦學。
1979年春,定址六一路王莊。
1981年7月,改稱福州師範專科學校。
1987年,遷長樂路光明港。
● 閩江職業大學
1984年7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創辦,原設倉山、鼓樓分校。
1985年11月,兩分校合併。
1986年7月,福州新聞職業專科學校併入。
1988年8月至1991年7月,曾在馬尾設立馬江分校。
● 福建音樂學院
1994年,福建音樂學院獲批成立,為專科層次高校。
1999年7月,福建音樂學院與華僑大學簽訂掛靠協議書,並正式掛牌華僑大學福建音樂學院。
合併發展
2002年3月,在福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閩江職業大學合併基礎上建立閩江學院。
2010年1月,創辦“新華都商學院”;同年4月,福建音樂學院併入閩江學院。
2011年10月,學校入選“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高校。
2017年6月,學校成為福建省“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同年8月,學校正式進入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2018年1月,學校新增為“福建省2018-2020年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名單”;同年3月,入選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9年12月,學校入選“雙萬計劃”。
2020年11月,閩江學院昕影電影學院揭牌儀式舉行;同年12月,學校入選第三批全國郵政行業人才培養基地。
閩江學院
閩江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1年6月,學校設有二級學院15個,開辦本科專業66個。
院系專業
新華都商學院金融學、會計學、工商管理
經濟與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稅收學、國際商務、財務管理、電子商務、物流工程、旅遊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
海洋學院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製藥工程、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海洋資源與環境、地理信息科學、測繪工程、導航工程
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師範)、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
新聞傳播學院廣告學、網路與新媒體、文化產業管理、數字媒體藝術
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紡織工程
美術學院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繪畫、繪畫(漆藝方向)、雕塑
音樂學院音樂學(師範)、音樂學、表演(影視表演類)
外國語學院英語(師範)、英語、日語
法學院法學、社會工作
數學與數據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統計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物理學(師範類)、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機械電子工程
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軟體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信息安全
軟體學院軟體工程、軟體工程(大數據技術與信息管理方向)
海峽學院會計學、工商管理、廣告學、環境設計、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服裝與服飾設計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013人,外聘教師114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專任教師912人,占專任教師的90.03%;具有博士學位的360人,占專任教師的35.54%;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494人,其中正教授124人。有“雙師型”教師442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43.63%;具有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494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48.77%;具有研究生學位(碩士和博士)的專任教師912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90.03%。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國家級、省部級人才102人(含柔聘),有省級教學團隊7個。
雙聘院士:姚穆、林惠民
國家級人才:王宗華、康心汕、匡文波、魏取福、劉元安、賈力、李偉啟、杜少武、黃鴻鴻、潘輝
省級人才:陳松彪、陳建明、林霖、匡文波、穆景利、馬輪、林佳弘、樓靜文、邰子學、魏取福、林青玫、賈甫、蔣建成、劉元安、鄭雲堅、蔡瑞容、黃鴻鴻、潘輝、薛菁、陳小雲、阮曉鶯、林文忠、林棋、周鴻旋、鄧啟明、王軍、楊艷春
省級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李永貴、周贏武、陳建明
省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王瑩、林棋、婁本勇、朱高龍、江淼華、閻波傑、陳毅挺、李艷霞、蔡江珍、毛曉陽、李穎、肖翠雲、王念祖、房建國、阮曉鶯、林安民、林耿、吳炳燁、賴軍將、陳曦曜、傅平、李佐勇、徐戈
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何偉、王瑩、陳頤、楊小山、李艷霞、陳毅挺、張燕傑、靳少非、薛涵與、肖翠雲、房建國、張勝璋、董瑞蘭、戴程、李群、許鵬俊、呂佳、柯惠珍、王衍、吳明微、林耿、蔣學程、李佐勇、陳新偉、阮志強、林文、汪濤
閩江學院省級教學團隊一覽表
序號所在部門團隊名稱團隊帶頭人評審時間
1服裝系服裝工程教學團隊陳東生2008年6月
2服裝系服裝設計教學團隊甘應進2009年6月
3軟體學院計算機網路與軟體開發教學團隊周鴻旋2007年9月
4傳播學院廣告學專業教學創新團隊劉建萍2018年12月
5人文學院閩都歷史文化課程教學科研創新團隊薛菁2018年12月
6服裝學院服裝藝術工程教學團隊呂佳2018年12月
7海洋學院虛擬模擬實驗教學團隊林棋2018年12月

學科體系

截至2021年6月,學校有專業碩士學位點1個、省級一流學科(高原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應用型學科6個、省級新建本科高等學校重點學科5個。
專業碩士學位點:工商管理
閩江學院省級學科建設項目一覽表
序號學科名稱批準時間類別
1工商管理2018年省級一流學科(高原學科)
2紡織科學與工程2017年省級應用型學科
3測繪科學與技術2017年省級應用型學科
4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017年省級應用型學科
5電子科學與技術2017年省級應用型學科
6設計學2017年省級應用型學科(培育)
7新聞傳播學2017年省級應用型學科(培育)
8工商管理2012年省級重點學科
9紡織科學與工程2012年省級重點學科
10信息與通信工程2012年省級重點學科
11專門史2007年省新建本科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12財政學2007年省新建本科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13計算機應用技術2007年省新建本科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14電路與系統2007年省新建本科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15服裝設計與工程2007年省新建本科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人才培養

●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6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14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7個、省示範性應用型專業群3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個、省級精品課程17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34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類課程5個、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個。
閩江學院省級及以上專業建設項目一覽表
所在部門專業名稱專業負責人所屬科類評審時間項目名稱
中文系廣告學劉建萍文學2010年國家級特色專業
服裝系服裝設計與工程陳東生工學2010年
經管學院電子商務————2019年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服裝設計與工程陳東生——2013年國家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經管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2019年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傳播學院廣告學————2019年
海洋學院應用化學————2019年
海洋學院測繪工程————2019年
物電學院電子信息工程————2019年
服裝學院紡織工程————2019年
服裝學院服裝設計與工程————2019年
服裝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2019年
商學院工商管理————2019年
人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2020年
海洋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2020年
海洋學院地理信息科學————2020年
計控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020年
新華都商學院會計學————2020年
中文系廣告學劉建萍文學2009年省級特色專業
服裝系服裝設計與工程陳東生工學2009年
計算機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林文忠工學2010年
地理系測繪工程吳文英工學2010年
蔡繼琨音樂學院音樂學鄒敏華文學2011年
化學與化學工程系應用化學林棋——2015年省級創新創業改革試點專業
物理學與電子信息工程系物理學李玉良——2015年
計算機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張小進——2016年
海洋學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李心忠——2017年
海洋學院輕化工程方潤——2017年
計算機系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林文忠工學2016年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
服裝學院紡織工程王建剛工學2016年
電子系機械電子工程唐曉騰工學2016年
化工系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林棋工學2016年
中文系廣告學劉建萍文學2016年
經管學院電子商務賈甫管理系2016年
旅遊系旅遊管理吳金林管理系2016年
——服裝設計與工程陳東生——2012年省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對外漢語李義海——2012年
——測繪工程吳文英——2012年
——廣告學劉建萍——2012年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林文忠——2012年
——應用化學林棋——2012年
——電子信息工程傅平——2012年
服裝學院紡織服裝專業群————2018年省級專業群項目
經濟與管理學院跨境電商專業群————2018年
計控學院信息技術和智能應用專業群————2018年
服裝系服裝設計與工程甘應進工科2007年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服裝系藝術工學特色服裝專業陳東生——2008年
藝術系工藝美術汪天亮文學2008年
中文系廣告實踐劉建萍文學2009年
地理系測繪工程吳文英工學2010年
電子系新建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劉天健、陳利永工學2011年
閩江學院省級及以上課程建設項目一覽表
所在部門課程名稱課程層次課程負責人評審時間項目名稱
服裝系服裝材料學本科陳東生2008年國家級精品課程
服裝系服裝材料學本科陳東生2013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服裝系服裝材料學本科陳東生2006年省級精品課程
服裝系服裝結構設計本科甘應進2008年
計算機系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本科林文忠2008年
中文系廣告創意本科劉建萍2008年
地理系自然地理學本科吳文英2009年
管理系基礎會計學本科王賢斌2009年
音樂系聲樂本科鄒敏華2010年
計算機系資料庫原理與應用本科謝儲暉2010年
化工系有機化學本科林棋2010年
旅遊系旅遊市場營銷本科吳金林2010年
管理系市場營學本科謝弦2010年
思政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本科趙麟斌2011年
數學系解析幾何本科吳炳燁2011年
化學系物理化學本科李獻文2011年
服裝系織物結構與設計學本科王建剛2011年
經濟系社交禮儀本科林友華2011年
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本科蔡江珍2011年
數學系數學模型本科魏首柳2015年省級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類課程
外語系英美文學中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本科吳文南2016年
經管學院跨境電商運營實訓本科宋秀峰2017年
人文與傳播學院品牌管理本科戴程2017年
法學院國際商法本科陳小雲2017年
數學系高等數學本科吳炳燁2016年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人文與傳播學院廣告創意本科陳思達2017年
海洋學院儀器分析本科陳毅挺2020年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海洋學院物理化學實驗本科黃雅麗2020年
商學院高級財務會計本科錢曉嵐2020年
物電學院電子系統設計本科傅平2020年
傳播學院新媒體廣告策劃與營銷本科戴程2020年
人文學院世界近現代史本科房建國2020年
服裝學院專業導論(服裝設計與工程)本科呂佳2020年
三創學院創新思維本科郭培才2020年
海洋學院高分子材料基礎(雙語)本科王莉瑋2020年
計控學院Python程序設計本科張福泉2020年
海洋學院錦綸6長絲製造的模擬實訓本科林棋2020年
海洋學院城市划設計方案決策虛擬模擬實驗教學本科符小洪2020年
經管學院農村電商精準推廣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以閩東“中國食用菌之都”(寧德古田)為例本科林中燕2020年
軟體學院高危場景下用電信息採集終端安裝與調試的虛擬模擬實驗本科林文如2020年
法學院法律診所本科王冬2020年
經管學院專業崗位實踐本科陳亮2020年
經管學院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本科宋秀峰2020年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1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3個、共建省級工程技術創新中心1個、“一帶一路”聯合共建實驗室1個、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1個、省級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2個、省級科技創新基地1個、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省級行業技術開發基地1個、省級協同創新院1個、省級創意設計中心1個、省級產業集群窗口服務平台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級高校特色新型智庫1個、省級新型智庫基地1個、省級智庫分中心1個,其他廳級各類科研機構15個。
閩江學院省(部)級科研機構一覽表
序號科研機構名稱批准單位
一、省級重點實驗室
1福建省海洋感測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省科技廳
2福建省新型功能性紡織纖維及材料重點實驗室省科技廳
3數字福建智能化生產物聯網實驗室省發改委
4福建省信息處理與智能控制重點實驗室省科技廳
二、省級工程研究中心
5福建省船舶智能航行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省發改委
6福建省中國漆新型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省發改委
7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分中心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三、省級工程技術創新中心
8自然資源部東南生態脆弱區監測修復工程技術創新中心自然資源部
四、“一帶一路”聯合共建實驗室
9智慧海漁與智能生產新一代信息技術聯合研發中心省科技廳
五、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
10福州市海洋產業技術研究院省科技廳
六、省級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11省級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省科技廳
12省級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海洋學院)省科技廳
七、省級科技創新基地
13福建省心理健康人機交互技術研究中心省科技廳
八、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
14閩江學院紡織服裝研究所院士專家工作站省科協
九、省級行業技術開發基地
15福建省服裝行業技術開發基地省工信廳
十、省級協同創新院
16福建省協同創新院電子商務分院省發改委
十一、省級創意設計中心
17福建省服裝創意設計中心省發改委
十二、省級產業集群窗口服務平台
18福建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窗口服務平台省工信廳
十三、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19水上生產安全控制與生態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省教育廳
20面向智能化生產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省教育廳
十四、省級高校特色新型智庫
21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庫網際網路創新研究中心省教育廳
十五、省級新型智庫基地
22福建省政協經濟委員會新型智庫基地省科協
十六、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23先進運動控制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省教育廳
十七、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24海洋生物與藥物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教育廳
25海洋智能船舶裝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教育廳
26工業機器人應用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教育廳
27綠色材料與化工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教育廳
28紡織服裝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教育廳
29電子信息與控制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教育廳
十八、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30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省教育廳
31效率與生產力研究中心省教育廳
32流行音樂研究中心省教育廳
33海洋旅遊研究中心省教育廳
34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省教育廳
35網際網路創新研究中心省教育廳
36海西財政與金融發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廳
37閩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省教育廳
十九、省級智庫分中心
38閩僑智庫閩江學院研究中心省歸國華僑聯合會

科研成就

截至2012年10月,學校教師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610項,其中主持參加國家級科研項目30項,省(部)級項目193項。截至2011年,獲省級以上(含省級)政府頒發的科研成果獎勵27項,獲授權專利26項;發表學術論文5827篇(其中被SCI、SSCI、EI、ISTP收錄221篇);主編出版學術著作225部。
2019年,學校新增國家級科研項目20項,省部級項目52項,省級科研平台6個。有4個項目獲省社科優秀成果獎,4個項目獲省科技獎。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0年9月,學校擁有圖書館2個,有紙質圖書198.25萬冊,擁有電子期刊65.64萬冊,學位論文602.65萬冊,音視頻64821.0小時。截至2019年9月,學校引進58個中外文電子資料庫,試用資料庫30個,自建“閩都文化資料庫”“海西財政資料庫”“海西服飾資料庫”“電子教參資料庫”等資料庫。
● 學術期刊
《閩江學院學報》是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由閩江學院主管、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學報第1、3、4、6期為哲學社會科學內容,主要設有“閩文化研究”“政治學”“經濟學”“文學”“語言學”“教育學”“藝術學”“旅遊學”等欄目;第2、5期為自然科學內容,主要刊登數學、計算科學、物理、電子科學、化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學報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重慶維普)、超星資料庫等全文收錄。

學術交流

截至2021年6月,學校與福州市各縣(市)區開展科技開發合作;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東華大學、溫州大學等中國國內高校開展辦學合作;與輔仁大學、逢甲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實踐大學等中國台灣地區高校進行閩台高校應用型人才聯合培養;與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中國國(境)外30多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關係。承辦加拿大布魯克大學孔子學院;與澳大利亞墨爾本理工學院合作舉辦福州墨爾本理工職業學院。
2019年,學校招收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留學生60名,全年赴台學習交流學生570餘人次,與台灣教師互訪交流140餘人次。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學校徽志由兩個半徑不等的同心圓構成,以閩院藍為標準色。內圓中央是由校名英文縮寫“MJU”構成的抽象的書本圖案。外環上部為英文校名全稱,下部為新魏體漢字校名。
學校徽章為題有新魏體漢字校名的長方形證章。其中,學校教職工佩戴的徽章為紅底白字,學生佩戴的徽章為白底紅字。
閩江學院
閩江學院
● 校旗
學校的校旗為閩院藍與白色相間的長方形旗面,中間白色部分並排印有學校徽志和中英文校名全稱。

精神文化

● 校訓
崇尚完美,追求卓越
釋義:“完美”是對人的道德素質的崇高要求,儘管世上難有“完美”之事,但作為一種追求的境界,“高山仰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大而言之,讓師生不斷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不斷完善自身;小而言之,一個人求知、為人、處事,講求認真,一絲不苟,常懷“完美”之心,不懈努力,則離成功不遠。古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卓越”即超然獨立,高超出眾之意。超越平庸,突顯特色,成就自我。這八個字,體現美好、求新、向上、超拔的精神追求。
● 校風
盡責善仁光而不耀
● 教風
革故鼎新精益求精
● 學風
博學篤行誠實厚重
● 校歌
學校校歌為《閩江學子之歌》(作詞:陳揚富、作曲:胡小環)
《閩江學子之歌》
歌詞曲譜
我們是閩江的學子/我們是旗山的驕傲/肩負時代的重託/搏擊世紀的浪潮/胸納百川/志傲千仞/登雲凌風我為高/我們是閩江的學子/我們是旗山的驕傲/博學多思求卓越/融匯中西領風騷/曇石丹青/船政豪情/祖國昌盛我折腰
副歌:踏著閩江的波浪/唱著旗山的松濤/物競天擇/愛拼會贏/奔向勝利的航標
閩江學院
閩江學院
社團文化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有學生社團72個,開展了大學生藝術節、大學生電影節、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校園活動。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葉世滿
院長王宗華
黨委副書記陳曦、劉元芳
黨委常委、副校長李新賢、吳建銘、傅高升、陳興明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鄭煦林

歷任領導

福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958年)
姓名職務任職時間姓名職務任職時間
汪無浪黨總支書記1958.7-1959冬張繼中校長1958.7-1961
高展黨總支書記1959冬-1962秋石益校長1978.5-1982.8
石益
臨時黨總支書記
黨委書記
1978.5-1979.11
1979.11-1982夏
陳漢章代校長1983.8-1985.9
劉秉富黨委書記1985.9-1993.5俞維誠校長1985.5-1992.7
劉良知黨委書記1993.5-2000.3李永燊
代校長
常務副校長
副校長
1993.6-1994.3
1994.3-2001.4
1985.8-1993.6
劉通黨委書記2000.3-2002.8吳亞俊校長1994.2-1998.3
趙麟斌校長1998.3-2002.8
福州工藝美術學校(1956)
姓名職務任職時間姓名職務任職時間
李洪萬支部書記1959.7—1961.9周懷松校長1956.10—1959.7
夏禹錚支部書記
1961.9—1964.3
1978.12—1987.4
李洪萬校長1959.7—1961.9
黃新亞支部書記1964.4—1970.3夏禹錚校長
1961.9—1970.3
1978.12—1979.2
黃崇勤支部書記1987.4—1989.11肖碧珍文革領導小組組長1969.12—1970.3
林蔭煊負責人1978.7—1978.12
徐同科支部副書記(主持)1989.12—1995.5黃新亞校長1979.2—1986.10
盧貞濤
支部副書記(主持)
代支部書記
1995.6—1999.3
1999.4—2001.9
黃崇勤校長1986.10—1986.10
黃匡白副校長(主持)1989.11—1994.9
汪天亮代校長、校長1994.10—2001.9
閩江學院(2002)
姓名職務任職時間姓名職務任職時間
陳揚富兼黨委書記2002.8—2007.8楊斌院長2002.8—2007.8
陳永正黨委書記2007.8—2010.4楊斌院長(連任)2007.8—2012.11
王新民黨委書記2010.12—2017.2

知名校友


方寶璋北北宋克寧鄭捷翁桂香
吳立斌——

獲得榮譽


● 學生成績
2019至2020學年,學校學生在各類競賽中共獲得493項獎項,其中國家級186項,比2018年增加28項。在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國賽1銅、省賽2金1銀3銅,集體優秀獎以及優秀組織獎;在福建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競賽中2金2銀4銅,兩項創業之星。
● 教學成果
截至2016年底,學校教師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8項。2020年,學校獲省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
閩江學院教學成果獎獲獎名錄(截至2016年底)
成果名稱評審時間級別
21世紀《服裝衛生學》課程體系與教材建設的研究(教材)2005年福建省一等獎
新世紀高等服裝院校教材的建設(教材)2005年福建省二等獎
《地方高校的教育信息化研究》2005年福建省二等獎
藝術工學特色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09年福建省一等獎
社交禮儀(“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9年福建省二等獎
計算機網路基礎(“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9年福建省二等獎
基於藝術工學學科理論指導下服裝專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2011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二等獎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建設2011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三等獎
閩江學院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與實踐2014.3福建省一等獎
藝術工學特色服裝專業“四創型”人才培養實踐2014.3福建省一等獎
廣告學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教改成果2014.3福建省一等獎
閩江學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與完善研究2014.3福建省二等獎
線性代數(教材)2014.3福建省二等獎
“應用型”化工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研究2014.3福建省二等獎
視頻案例教學在法學課程中的應用2014.3福建省二等獎
服裝材料學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2015.11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一等獎
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管理的質量評價與實效2015.11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二等獎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研究與實踐2015.11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