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謠

王建創作的詩詞

《古謠》是由唐朝詩人王建寫的一首樂府詩。

作品賞析


壟頭的水,一條向東流,一條向西流,天邊的雲霞有時聚攏有時散開。路上的行人有來有往,鑽出水面的麻和它在水中的倒影,一正一倒,相映成趣。
首句用“東”和“西”兩個表示方向的詞寫出了兩條溪水各自的流向,雖沒有使用動詞,但卻給人以動感。第二句用“聚”和“散”兩個動詞寫出了天上的雲霞的特點。第三句中“來”“去”二字真實反映了道路上行人來來往往的情形。末句中“顛”和“倒”則充滿趣味地寫出了水中麻和它的倒影彼此輝映的優美景象。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就是運用了“一”字和成對的反義詞,讀來朗朗上口,充滿趣味。

作者簡介


王建(765年—835年),字仲初,許州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人,唐朝大臣、詩人。
出身寒微,貧困潦倒。大曆年間,考中進士,一度從軍。中年入仕,歷任昭應縣丞、太府寺丞、秘書郎、太常寺丞,累遷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唐文宗大和四年,去世,時年六十六歲。
王建擅於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詩作題材廣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形象反映現實,揭露社會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作品《田家行》《水夫謠》《羽林行》《射虎行》《古從軍》《十五夜望月》《渡遼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善於“宮詞”,為研究唐代宮廷提供重要材料。今存有《王建詩集》《王建詩》《王司馬集》等本及《宮詞》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