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鋪頭街道

東鋪頭街道

東鋪頭街道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市政府、區政府駐轄區內。轄12個社區、1個行政村。

基本概況


辦事處駐瑞京路人民新村22幢。延安北路、勝利西路貫穿全境。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芝山紅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唐咸通經幢、宋塔口奄經幢、明嘉濟廟碑。1997年,面積3.9平方千米,人口5.9萬,轄東鋪頭、寶珠園、新華西、北橋、北塔、嘉禾、縣后、南台、西街、湖內、建築、芝山、水仙花13個居委會。街道緊緊圍繞“海西建設、漳州先行、薌城走前列”的實踐載體,著眼於“求進破滿、求活破僵、求實破難”的要求,組織參學對象從工作實際和思想實際出發進行深入討論,並形成了五點共識。還圍繞固循守舊、求穩怕亂和安於現狀等落後思想進行深入討論,進一步破除思想保守觀念,牢固樹立不進是退、小進也是退的觀念。積極引導黨員幹部要有開放的胸懷,競爭的意識,敢於打破思維定勢,勇於破解難題,以超常規的思維、超常規的舉措和超常規的力度實現超常規的發展,奮勇爭先,爭創一流,不斷開創街道發展新局面。

歷史沿革


東鋪頭街道
東鋪頭街道
東鋪頭街道位於市區西面,取原地名東鋪頭。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為東北隅、西北隅轄15街1巷。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為東北隅、西隅,轄5圖。民國24年(1935年)屬龍溪縣第一區,民國28年屬文元區,民國36年為崇安鎮。1949年11月屬城關一區,1951年屬漳州市一區。1955年2月15日,建置東鋪頭辦事處,作為漳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1960年5月改稱東鋪頭街道人民公社,1963年7月復稱東鋪頭街道辦事處,1968年11月成立東鋪頭街道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80年7月恢復東鋪頭街道辦事處,1985年7月市改區,為薌城區人民政府派出機構。1995年,東鋪頭街道東鄰巷口街道,南接西橋街道,東北連南坑街道,西北與芝山鎮毗鄰,總面積3.9平方公里,轄13個居民委員會,15934戶,人口58851人。辦事處駐南昌路97號。東鋪頭街道歷史悠久,文物古迹有唐代咸通經幢、宋代塔口庵經幢、明代嘉濟廟碑、仰文樓、芝山紅樓、中國工農紅軍進漳紀念碑,還有安徽會館、湖南會館、廣東會館、惠安會館、莆仙會館、興隆館、福州(三山)會館、浙江會館遺址。

經濟發展


東鋪頭街道
東鋪頭街道
薌城區東鋪頭街道圍繞招商工作,進一步破除各自為戰的招商方式,樹立集聚效應的招商理念。利用街道地處中心城區的優勢,致力發展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依託向榮大廈、華聯商廈、中旅商廈等樓盤,引進企業總部進駐;依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大力發展信息服務、商務服務、金融保險等新型服務行業,積極引辦擔保公司、典當行等新型行業;抓住香江新城、瑞京路片區舊城改造的契機,提早介入,科學論證,合理制定商業規劃,因地制宜建設高級寫字樓、引入大型商場和星級酒店,為促進轄區三產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著力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創稅能力強的優勢項目,突出在引進產業龍頭型、旗艦型項目上下功夫,帶動相關上下游配套項目,形成“引來一個、帶來一群”的集聚效應,力爭在引進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佔地面積少、經濟效益好的優勢企業上有所突破;坦誠相待四方客商,爭取更多客商到薌城投資興業,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街道經濟持續良性發展。

平安建設


東鋪頭街道
東鋪頭街道
薌城區東鋪頭街道圍繞維穩工作進行深入討論,進一步破除麻痹大意思想,牢固樹立防患於未然的平安理念。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好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的排查調處工作,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著力依靠“六支隊伍”和“三種力量”,發揮“平安家園”志願者的模範作用,構築群防群治的防控網路,大力打擊“六合彩”等非法賭博活動;積極發動廣大群眾參與治理摩托車、自行車被盜問題專項行動,檢舉揭發盜竊摩托車、自行車等違法犯罪行為;高度重視和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加大火災隱患排查力度,消除事故發生隱患,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千方百計保證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此外還要突出指導服務,幫助企業增強發展後勁,幫助企業主動轉變觀念,引導企業實施科技興貿和品牌戰略,挖掘現有企業內部潛力,推動企業發展。實現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強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