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橋鎮

江蘇省泰興市下轄鎮

張橋鎮位於泰興市南郊,地處沿江經濟發展帶,江平線、334省道穿境而過,東通京滬、寧通、寧靖鹽高速,南鄰江陰長江大橋,北接泰興市中心僅10分鐘車程,西距長江黃金水道5公里。鎮區距上海浦東機場、虹橋機場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小時車程,距常州機場45公里。

歷史沿革


張橋鎮歷史悠久,始建於清嘉慶十七年。1952年為張橋鄉,1959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34.6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轄新華、湯庄、張堡、匡庄、朱巷、小常、幸福、四聯、常巷、家莊、前劉、吳榨、西橋、曹堡、通江、褚長、張華、朱陳、刀石、辛垡、團園、梅垡、新聯、薛陳、鞠垡、趙垡、陳家、陳東、陳西、印象庄、圩楊31個行政村。

概況

泰興市轄鎮。位於市境南部,距市區6千米。面積61.46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57175人(2017年)。轄3個居委會、15個行政村。江平、張蔣、張焦公路過境。羌溪河、天星港、焦土港縱橫境內。古迹有明、清時期建築的寺庵文化遺產。特產有梅岱山藥。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末,張橋鎮下轄1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382個村民小組。
代碼名稱
321283109001111張橋居委會
002112焦堡居委會
003112焦盪居委會
200121湯庄村
201112匡庄村
202220常巷村
203220陳庄村
204112鎮西村
205112吳榨村
206220褚陳村
207112西橋村
208220東聯村
209220圩港村
210220楊家莊村
211220薛庄村
212220郭橋村
213220克仁村
214220劉井村

經濟


第一產業

2015年,張橋鎮完成家庭農場工商註冊登記22個,申報泰州市示範農場2個,泰興市示範農場3個。按照統一部署,積極抓好全鎮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至目前已進入成果確認階段。水稻全程社會化服務覆蓋率明顯提升。整鎮推進實施機插秧。全鎮92.6%的中稻實現機插秧,居全市之首。植保專業化服務面積佔到全市近四分之一。劉井植保專業合作社的“田保姆”事迹在《農民日報》上選登。省農機局、泰州市農委先後3次來張橋鎮考察,給予了充分肯定。林業綠化工作有聲有色。吳榨村水蜜桃園,焦盪山羊場梨園,劉井村藍莓及黃金梨、櫻桃四個特色林業在全市頗有影響。全年新栽樹木10.9萬株,新增成片林590畝,其中果園面積252畝,新建農田林網8072.7畝,完善農田林網7515畝,完善綠色通道198.6畝,發展林下經濟100畝,新建5公里通村路道及焦盪中溝2公里的河坡整治,均超額完成了市交各項指標。泰州泰興兩級冬春水利會議均在張橋鎮設立了參觀現場。農業農村工作獲得市目標管理考核二等獎。

第二產業

2015年,張橋鎮全年完成工業產值87億元,銷售收入85億元,實現利潤5.4億元,利稅9.58億元,設備抵扣稅額320萬元。完成工業用電量1700萬千瓦時,工業投資4.2億元。凈增私營企業76家,凈增個體工商戶186戶,新增個轉企12家。申報國家三部委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民營科技企業4家,信用貫標企業3家。全年完成工業國稅開票銷售12.76億元,實現工商稅收1.11億元。

第三產業

2015年,張橋鎮全年新開工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9個,其中3000萬元以上項目4個,總投資1.81億元。預計項目達產達效后,可年新增開票銷售1.4億元,利稅1200萬元。新竣工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7個,其中3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總投資1.22億元。這些項目的實施,將為經濟持續發展積蓄能量、增添後勁。嚴格執行市政府關於促進盤活存量低效土地的文件精神,通過騰籠換鳥、協議回收等辦法盤活低效閑置土地近50畝。

社會


基礎設施

2015年,張橋鎮已完成村級公墓12個,並順利通過驗收。全年新建公路橋樑2座,農村小型橋樑16座。拓寬改造水泥路面4.48公里,新鋪設以獎代補水泥路面5.94公里。焦盪環衛工作站已經建成運行,極大方便東部6個村(居)的垃圾清運。

社會保障

2015年,張橋鎮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4207人,參保率達96%。1個村獲評泰州市衛生村。全面完成人口與計生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徵兵工作,實際出兵28人。

獲得榮譽


2014年,張橋鎮先後獲得江蘇省創新型鄉鎮、江蘇省生態鎮、江蘇省重點培育小企業創業基地、江蘇省農產品監管示範鄉鎮、泰州市安全監管規範化管理鄉鎮、首批泰興市質量強市示範鄉鎮、市信訪工作“四無鄉鎮”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