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
中藥
虎杖徠是蓼科植物虎杖乾燥的根及根莖。虎杖藥性偏寒,味微苦。歸肺、肝、膽經。虎杖的化學成分包括遊離蒽醌、蒽醌苷、鞣質、黃酮、酚類化合物、多糖等,蒽醌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規定,乾燥的虎杖中,大黃素的含量不能少於0.60%;虎杖苷的含量不能少於0.15%。
● 正名:虎杖
● 英文名:Huzhang
● 拉丁名:Polygoni Cuspidati Rhizoma Et Radix
● 別稱:酸杖、酸桿、酸通、陰陽蓮、雄黃連、斑龍紫、野黃連、斑根、斑庄根、酸榴根、土地檎、紅貫腳、活血丹、鳥不踏、大蟲杖、酸湯桿、黃地榆、號筒草、蒤、酸桶筍、斑杖、苦杖
● 虎杖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虎杖有止痛、抗肝損傷、抗動脈硬化、抗心肌損傷、抗休克、抗肺缺血、抗氧化、抗腫瘤、抗病原微生物、擴張血管、降血糖等作用。
● 虎杖可以用於治療濕熱黃疸、帶下、淋證、癰腫瘡毒、水火燙傷、蛇蟲咬傷、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癥瘕積聚、閉經、痛經、肺熱咳嗽等。
● 目前,虎杖還可用於治療急性扭挫傷、動脈粥樣硬化、小兒支原體肺炎、小兒病毒性肺炎、子宮內膜異位症、慢性盆腔炎等。
● 虎杖過敏者,禁止使用。
● 如果您正在服用紅黴素、制黴菌素、四環素類、利福平、鐵劑(如硫酸亞鐵等)、鈣劑(如氯化鈣)、苷類(如洋地黃類強心苷)、生物鹼(如奎寧)、鈷劑(如氯化鈷)等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請謹慎服用虎杖。如果需要,使用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哺乳期女性服用虎杖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服用虎杖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虎杖可以煎汁內服,也可以製成煎液或油膏外用。使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9~15克;外用適量。
● 虎杖單獨研末,和麻油調製后外敷患處,可治療水火燙傷。
● 新鮮的虎杖搗爛后外敷患處,可治療濕毒蘊結肌膚導致的癰腫瘡毒、跌打損傷、蛇蟲咬傷等。
● 虎杖還可以泡酒使用,例如:
● ● 虎杖桃仁酒:和桃仁配伍泡酒,有祛風利濕、破瘀通經的作用,可用於猝發腹癌癥結、疼痛難忍等。
● ● 化瘀逐痹酒:和威靈仙、制川烏、乳香、沒藥等中藥配伍泡酒,有行氣活血、通脈的功效,可用於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退行性變、肌筋膜炎、肌炎等。
● 避免和紅黴素、制黴菌素、四環素類、利福平、鐵劑(如硫酸亞鐵等)、鈣劑(如氯化鈣)、苷類(如洋地黃類強心苷)、生物鹼(如奎寧)、鈷劑(如氯化鈷)等藥物同時服用。
● 生冷、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虎杖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虎杖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 傳統醫學認為虎杖無毒性作用。但動物實驗表明,腹腔注射虎杖提取物會導致動物產生腹膜炎、肝細胞壞死、骨髓脂肪增生。如果需要長期服用虎杖,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虎杖主要產自浙江、江蘇、福建、江西、四川等地。
● 虎杖多為圓柱形短段,有些為不規則厚片。外皮為棕褐色,有鬚根痕和縱皺紋。切面可見皮部和木部,皮部和木部容易分離,皮部比較薄,木部比較寬,棕黃色,有放射狀射線。根莖髓中有隔,部分為空洞狀。虎杖質地堅硬,氣味清淡,品嘗時有微微的苦味及澀味。
● 好的虎杖切面為棕黃色。
● 存放於乾燥的地方,注意防蟲蛀、防霉變。
● 復方虎杖片:有清熱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 散寒感冒片:具有解表散寒、祛痰止咳的作用,可以治療傷風感冒、感冒合併支氣管炎。
● 燒傷靈酊:有清熱燥濕、收斂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治療各種原因導致的Ⅰ、Ⅱ燒傷。
● 膽寧片:具有清熱通下、疏肝利膽的作用,可以治療肝鬱氣滯、濕熱未清引起的右上腹隱痛、食欲不振、噯氣、食后腹脹、便秘,也可用於治療慢性膽囊炎。
● 熱炎寧顆粒: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療風熱感冒、發熱、咳嗽痰黃、口苦咽干、咽喉腫痛、小便黃赤、大便秘結,也可以治療急性咽炎、化膿性扁桃體炎、單純性肺炎、急性支氣管炎。
● 虎杖和虎杖也都來源於蓼科植物虎杖,虎杖為乾燥的根及根莖,虎杖葉為乾燥的葉子。兩者的功效有相同點,但虎杖的作用範圍更廣。
● ● 虎杖和虎杖葉都有祛風濕、解毒的作用,都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蛇蟲咬傷等。
● ● 虎杖還有清熱退黃、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作用,可以治療濕熱黃疸、帶下、淋證、癰腫瘡毒、瘀腫疼痛、閉經、肺熱咳嗽等。
● 誤區:虎杖無毒,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 ● 雖然傳統醫學認為虎杖無毒,但是虎杖有活血、祛瘀、通經的作用,孕婦使用,可能會對自身和胎兒造成不利影響。所以虎杖並非人人都可以使用,使用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以便對症治療。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朱建華。中西藥物相互作用。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 [6]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7] 李經緯。中醫大辭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