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筋龍

川筋龍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70厘米。球莖扁球狀,上生鬚根,莖圓柱形,有紫褐色斑點,全體禿凈無毛。

別名


川筋龍
川筋龍
【又名】酸桶筍、酸湯梗、川筋龍、斑庄、斑杖根、大葉蛇總管、黃地榆、順筋靈。

來源與性狀


本品為蓼科蓼屬植物,以根、根狀莖或莖葉入葯。根在春、秋季挖,切片曬乾;根狀基、莖葉在春夏採收。本品為多年生高大粗壯草本,高2~3米,地下有木質且長的根狀莖,外皮黑棕或棕黃色。莖直立中空,圓柱形。單葉可生,寬卵圓形。生長於山谷、溪旁。

植物形態


川筋龍
川筋龍
葉2枚,互生狀,掌狀複葉,3歧狀,小葉7~15枚,中央小葉較大,橢圓形,長約12厘米,寬約3~4厘米,基部楔形或鈍,先端銳尖,全緣或有疏鋸齒,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白色,葉脈在表面稍凹陷,側脈在近葉緣處相聯結。花單性異株,黃白色,肉穗花序頂生,佛焰苞紫褐色,有縱形白紋,苞片上部彎平,肉穗花序上端呈棒狀。漿果聚生成圓柱狀的果穗,熟時紅色。生態分佈:產我國中部及南部各省;多生於溝谷林下陰濕處或溪邊叢林下。

藥用部分


川筋龍
川筋龍
球莖入葯,秋冬採收。用途:同天南星

生態分佈


產於我國中部及南部各省;多生於溝谷林下陰濕處或溪邊叢林下。南昌附近西山山脈有生長。分佈於我國西北、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各地區。

成分和性能


本品含有揮髮油、香豆精等,具辛、平,有小毒。

用法與用量


用量為每天用(本品5克+苦參5克+金銀花藤5克)/千克魚體重,加水2千克熬煮,取汁加麵粉500克,攪拌成糊狀,冷后拌草餵魚,每天1次,連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