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苦參的結果 展開

苦參

豆科苦參屬植物

苦參是豆科植物苦參的乾燥根。苦參味道苦,藥性偏寒。歸心、胃、肝、大腸、膀胱經。苦參的成分為生物鹼、氨基酸、黃酮、揮髮油、脂肪酸等。生物鹼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規定,乾燥的苦參藥材中,苦參鹼和氧化苦參鹼的總含量不得少於1.2%;乾燥的苦參飲片中,苦參鹼和氧化苦參鹼的總含量不得少於1.0%。

物種簡介


● 正名:苦參。
● 英文名:Kushen。
● 拉丁名:Sophorae Flavescentis Radix。
● 別稱:苦骨、牛參、川參、鳳凰爪、地骨、野槐根、山槐根、地參

入葯部位

植物的乾燥根。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功效與作用

● 苦參具有清熱燥濕、利尿、祛風殺蟲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苦參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腫瘤、抗心律失常、抗肝炎、抗肝纖維化及免疫抑制等作用。
● 苦參可以用來治療便血、熱痢、黃疸尿閉、陰腫陰癢、赤白帶下、咽喉紅腫疼痛、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滴蟲性陰道炎等。
● 目前,苦參被用於治療心律失常。

相關配伍

1、熱病狂邪,不避水火,欲殺人:苦參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下。亦可為末,二錢,水煎服。(《千金方》)。
2、傷寒結胸:天行病四、五日,結胸滿痛壯熱。苦參一兩,以醋三升,煮取一升二合,飲之好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參醋葯不解,及溫覆取汗良。(《外台秘要》)。
3、中噁心痛: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煮取八合,分二服。(《肘後方》)。

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用。不宜與藜蘆同用。

炮製方法

除去殘留根頭,大小分開,洗凈,浸泡至約六成透時,潤透,切厚片,乾燥。

形態特徵


苦參,其根呈長圓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長10~30cm,直徑1~6.5cm 。表面灰棕色或棕黃色,具縱皺紋和橫長皮孔樣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剝落,剝落處顯黃色,光滑。質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切片厚3~6mm;切面黃白色,具放射狀紋理和裂隙,有的具異型維管束呈同心性環列或不規則散在。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砂壤和粘壤上均可生長,為深根性植物,應選擇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塊種植。當年播種的幼苗多不開花,冬季葉子變黃脫落進入休眠,至翌年春重新返青生長,6月孕蕾開花,7~8月中旬果實成熟。生於沙地或向陽山坡草叢中及溪溝邊。

分佈範圍


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主要價值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苦參、黃柏之苦寒,皆能補腎,蓋取其苦燥濕,寒除熱也。熱生風,濕生蟲,故又能治風殺蟲。惟腎水弱而相火勝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張從正亦云,凡葯皆毒也,雖甘草、苦參,不可不謂之毒,久服則五味各歸其臟,必有偏勝氣增之患,諸葯皆然,學者當觸類而長之可也,至於飲食亦然。又按《史記》雲,太倉公淳于意醫齊大夫病齲齒,灸左手陽明脈,以苦參湯日漱三升,出入慎風,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風氣濕熱殺蟲之義。”
2、《本草匯言》:“姚斐成雲,苦參,祛風瀉火,燥濕去蟲之葯也。前人謂苦參補腎補陰,其論甚謬。蓋此藥味苦氣腥,陰燥之物,穢惡難服,惟腎氣實而濕火勝者宜之;若火衰精冷,元陽不足,及年高之人,胃虛氣弱,非所宜也。況有久服而致腰重者,因其專降而不升,實傷腎之謂也,何有補腎補陰之功乎?”
3、《神農本草經》:“主心腹結氣,症瘕積聚,黃疸,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
4、《名醫別錄》:“養肝膽氣,安五臟,定志益精,利九竅,除伏熱腸澼,止渴,醒酒,小便黃赤,療惡瘡下部瘍,平胃氣,令人嗜食。”
5、《藥性論》:“治熱毒風,皮肌煩燥生瘡,赤癩眉脫,主除大熱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惡腹痛,除體悶,治心腹積聚。”
6、《滇南本草》:“涼血,解熱毒疥癩,膿窠瘡毒。療皮膚瘙癢,血風癬瘡,頑皮白屑,腸風下血,便血。消風,消腫毒,痰毒。”
7、《唐本草》:“治脛酸,療惡蟲。”

注意事項

● 如果您有苦參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苦參。
● 脾胃虛寒及惡寒腹瀉者,不宜使用苦參。
● 如果您正在使用奎尼丁、美西律、貝母、藜蘆等藥物,請務必告訴醫生。
● 孕婦不宜使用苦參,如有需求,請務必諮詢醫生。
● 哺乳期女性使用苦參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使用苦參前請諮詢醫生。

如何使用苦參

苦參可煎汁或入丸、散劑內服,用藥時要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4.5~9克。
苦參可煎汁擦洗患處,能治療疥癬、皮膚瘙癢等。
苦參可煎汁灌腸,有殺蟲的作用,可治療腸道寄生蟲病。
苦參可泡酒使用。
療白癩酒:將苦參泡在白酒中飲用,可清熱利濕、殺蟲止癢,用於白癩。
麻風藥酒:與防風、當歸、秦艽、羌活等藥物配伍泡酒,可涼血解毒、祛風勝濕,用於麻風

應該避免什麼

不要與藜蘆、貝母、漏蘆、菟絲子同時服用。
服藥期間,盡量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膩、腥膻的食物,如有需求,請在食用前請諮詢專業醫生,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
苦參出現變質跡象時,請不要繼續服用

選購苦參

苦參的道地產區為山西省長治市沁縣一帶,河南嵩縣和河北易縣、順平縣等地也有栽種。
苦參具有如下特徵:
苦參為灰棕色或棕黃色的長圓柱形,下部常有分枝,表面長有橫長皮孔樣突起和縱向皺紋,外皮多破裂、反卷,比較薄且容易剝落,剝落處光滑,色黃。質地硬,不易被折斷,斷面黃白色,纖維性,有裂隙和放射狀紋理,部分長有同心性環列或不規則散在的維管束。苦參氣味輕微,味道非常苦。
苦參的飲片為灰棕色或棕黃色的不規則形的厚片,部分在外表皮長有橫長皮孔樣突起,外皮多破裂、反卷,比較薄且容易剝落,剝落處比較光滑,色黃。切面纖維性,黃白色,具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部分可見同心性環紋。苦參飲片氣味輕微,味道非常苦。
好的苦參形態勻稱,斷面為黃白色,沒有鬚根,味道苦。
放於乾燥、陰涼的地方保存,並注意防潮。

含苦參的中藥

化痔栓:具有收澀止血、清熱燥濕的功效,用於治療大腸濕熱引起的內外痔瘡等。
復方苦參注射液:具有涼血解毒、清熱利濕、散結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癌性疼痛的出血。
濕毒清膠囊:具有化濕解毒、養血潤燥、祛風止癢的功效,用於血虛濕蘊皮膚所致的皮膚瘙癢。
消糜栓:可燥濕殺蟲、清熱解毒、祛腐生肌,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病,可改善帶下量多、腥臭、色黃質稠、陰部瘙癢等,也可以治療滴蟲性陰道炎、非特異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及宮頸糜爛等。
苦參片:可殺蟲、清熱燥濕,用於治療濕熱蘊蓄下焦引起的腸炎、痢疾、熱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等。

苦參和紅參

苦參是豆科植物苦參的乾燥根,紅參為五加科植物人蔘的栽培品經蒸制后的根和根莖。二者的功效不同。
苦參具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的功效。
紅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氣不攝血、體虛欲脫、肢冷脈微、崩漏下血等。

用藥誤區

誤區:苦參可以大補元氣
苦參具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的功效,用於治療便血、熱痢、赤白帶下、黃疸尿閉、陰腫陰癢、皮膚瘙癢、濕疹濕瘡、疥癬麻風,外用可治療滴蟲性陰道炎。並沒有補元氣的功效。

其他注意事項

請記住: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主要危害


藥物毒性

傳統醫學認為苦參沒有毒性,但如果有長期服用的需求,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不良反應

動物實驗顯示,苦參生物鹼可引起動物痙攣、呼吸麻痹;較大劑量時可使實驗小鼠出現躁跳、痙攣性抽搐等興奮現象。家兔靜脈注射后常因為呼吸困難而致死亡。
苦參藥性偏寒,過量使用出現胃部疼痛、噁心嘔吐、大便溏稀等不良反應,要立即停服。如果停服后短期內癥狀沒有好轉,要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