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批

橫批

橫批拼音:héng pī;釋義為對聯相配的橫幅;出自:清李漁《閑情偶寄·居室·屏軸》:“十年之前,凡作圍屏及書畫捲軸者,止有中條、斗方及橫批三式。”馬三立張慶森《開粥廠》:“福字兒,佛字兒,橫批兒,斗方兒。”參見“橫披”。

基本介紹


1.指同對聯相配的橫幅。周立波 《懶蛋牌子》:“門楣上貼著新的紅紙的橫批,上書‘天作之合’,兩邊的對聯是:‘莊稼傳家久,翻身繼世長。’”
橫批,是指掛貼於一副對聯上頭的橫幅(橫披、橫額),一般僅用於少數有此必要的楹聯。所謂“橫”,指的是橫寫的書寫方式;“批”,含有揭示、評論之意,指的是對整副對聯的主題內容起補充、概括、提高作用。
中國書畫裝裱的一種樣式。其畫心豎短橫長,左右兩頭有尺寸相等的木楣一對,即兩“耳”。
橫批
橫批
2.區別於眉批的一種對圖書正文、作文作品批註、批改的形式,包括讀書心得、批語、訂誤、校聞、音注等。由於漢語書寫形式的改革,原來的直書改為橫書,這類批註、批改的文字一般就寫在橫書的旁側,稱為旁批,又稱作橫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