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應激性潰瘍的結果 展開

應激性潰瘍

應激性潰瘍

應激性潰瘍是在嚴重應激情況下發生的急性胃黏膜病變,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見原因之一。多出現在胃體和胃底部;大多集中在原發疾病出現的3~5天內,少數可延至2周。病因包括嚴重創傷、大手術、大面積燒傷、休克、嚴重感染等。主要的臨床表現為上腹痛和反酸,還可有嘔血或黑便,甚至出現休克。本病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內科治療無效可行外科手術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有嚴重併發症如消化道大出血、穿孔等,可能會導致死亡。治療效果較好,多數可以完全治癒。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或內科、急診科

病因


● 常見病因有:
● 嚴重顱腦外傷;
● 重度大面積燒傷;
● 嚴重創傷及各種大手術后;
● 全身嚴重感染;
● 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或多臟器功能衰竭;
● 休克或心肺復甦術后;
● 心腦血管意外;
● 嚴重心理應激,如精神創傷、過度緊張等
● 胃黏膜損傷因素作用增強,如幽門螺桿菌、胃酸、胃蛋白酶、膽汁反流等。

癥狀


● 應激性潰瘍多發生於嚴重原發病、應激產生后的3~5天內,一般不超過2周。其表現常被原發疾病掩蓋。主要臨床表現為:
● 上腹痛。
● 反酸、噁心、嘔吐。
● 嘔血或黑便。
● 甚至上消化道大出血,出現失血性休克。

檢查


● 通過纖維胃鏡檢查,可明確診斷並了解應激性潰瘍發生的部位以及嚴重程度。胃鏡下可見病變以多發性糜爛、潰瘍為主,表現為多發性出血點或出血斑,潰瘍深度可至黏膜下、固有肌層及漿膜層。

醫生是如何確診應激性潰瘍


● 醫生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和胃鏡檢查可以確診。

病史

● 患者多有近期創傷、大手術、燒傷、嚴重感染等病史,

臨床表現

● 有上腹部疼痛、反酸、噁心、嘔吐等表現,甚至出現嘔血、黑便休克等表現。

胃鏡檢查

● 可見病變以多發性糜爛、潰瘍為主,表現為多發性出血點或出血斑,潰瘍深度可至黏膜下、固有肌層及漿膜層。

鑒別診斷


● 應激性潰瘍需要與藥物性潰瘍、酒精性潰瘍和幽門螺桿菌感染性潰瘍相鑒別,醫生通過詢問病史和胃鏡檢查,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出現有上腹部疼痛、反酸、噁心、嘔吐等表現,應及時就醫。

治療


● 應激性潰瘍的治療主要是治療原發疾病和預防性應用抑酸劑、胃黏膜保護劑。通常採用藥物治療,必要時採用內鏡治療和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質子泵阻滯劑: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
● 組胺受體阻滯劑:法莫替丁、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
● 常用的胃粘膜保護劑有:磷酸鋁凝膠、硫糖鋁等。

內鏡治療

● 一旦發現嘔血或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癥狀,經上述治療無效后,應積極採取內鏡下治療,貧血嚴重者可繼續輸注血製品。

手術治療

● 經內科治療無效,必要時可行外科手術治療。
● 可進行迷走神經切斷術加胃切除術,連同出血性潰瘍一併切除。殘留在胃底的出血性潰瘍予以縫合結紮。
● 老年和危險性較大的病人,可行迷走神經切斷術加幽門成形術,並將出血性潰瘍縫合。

其他治療

● 介入治療
● ● 可用選擇性動脈血管造影、栓塞、注入血管收縮葯,如加壓素等。
● 全身治療
● ● 積極去除應激因素,治療原發病,糾正供氧不足,改善血流灌注,維持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
● ● 鼓勵進食,早期進食可促進胃黏液分泌,中和胃酸,促進胃腸道黏膜上皮增殖和修復,防止細菌易位。不能口服進食者可予管飼。

危害


● 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有嚴重併發症如消化道大出血、穿孔等,可能會導致死亡。

預后


● 大多數治療效果較好,可完全治癒。

預防


● 應激性潰瘍重在預防,對於嚴重創傷、大手術、嚴重感染等的患者,應積極進行治療。藥物預防包括抗酸與抑酸、保護胃黏膜、改善微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