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蚜蟲

梨樹蚜蟲

梨樹上主要蚜蟲種類有梨二叉蚜、梨園尾蚜、梨黃粉蚜等。黃粉蚜又叫黃粉蟲,主要為害梨樹果實、枝幹和果台枝等,葉很少受害,成蟲、若蟲常堆集一處似黃色粉末,故而叫“黃粉蟲”。以成蟲、若蟲為害,梨果受害處產生黃斑並稍下陷,黃斑周緣產生褐色暈圈,最後變為褐色斑,造成果實腐爛。喜在果實萼窪處為害。由於黃粉蚜的為害,嚴重時自萼窪處變褐腐爛,俗稱膏藥頂。後期在果實胴體部為害,常造成果實龜裂,降低梨的品質。梨二叉蚜又叫梨蚜,在我國梨產區普遍發生,以成蟲、幼蟲群居葉片正面為害,受害葉片向正面縱向捲曲呈筒狀,輕者向正面略卷,被蚜蟲為害捲縮的葉片大部不能再伸展開,易脫落,受害嚴重的葉片產生枯斑而早期脫落,梨蚜卷葉內易招致梨木虱的潛入。梨蚜為害的葉片,因蚜蟲的分泌物布滿葉面,用手撐開葉時粘手,井有泌露的反光。蟲體為綠色,有規蚜前翅脈分叉,故又叫二叉蚜。為者梨葉的蚜蟲還有蘋果黃蚜,黃蚜也在葉正面為害。但不造成卷葉,大量分泌物使葉片粘手,也有反光。但蟲體為黃色。

病原


梨樹蚜蟲
梨樹蚜蟲
黃粉蚜的病原為:1.成蟲雌成蟲體長0.7~0.8毫米,卵圓形,腹管退化,無亮光,雌成蟲足不發達,行動困難。 2.卵長橢圓形,黃色,長0.25~0.40毫米,常數十粒成堆,似一堆黃粉末,故又稱黃粉蟲,在陽光下 有亮光; 3.幼、若蟲初孵幼蟲長橢圓形,足發達,爬行較快,黃色;當找到固定為害部位后很少移動,身體膨大,足逐漸退化。此蟲每年發生6~9代,以卵在樹皮縫、翹皮下、果台脫落片下過冬。採收時果實萼窪及果面傷疤等處有大量過冬成蟲或卵,樹榦捆綁物下或葉片上也有蟲體,但這部分蟲體大多不能造成下年為害。此蟲在樹皮下常年均有蟲體寄宿和為害。在生長季節一部分轉移到果實上為害,並繁殖3~4代,此蟲多在蔽光處為害,成蟲一般都固定位置為害。卵孵化后,幼蟲一部分在果實上為害,一部分在樹皮下的新部位為害。幼蟲口針刺入組織后,一般即固定位置取食為害,梨果有雹傷造成傷口或縮萼品種果實萼窪里,很易受潛伏為害,實行果實套袋的果園,袋內果實很易發生黃粉蟲,因袋內避光,加之有高濕環境,紙袋成了保護傘,幼蟲從果柄上的袋口處潛入,則很難受葯,易造成為害,應引起套袋栽培者的注意。梨二叉蚜的病原為:1.無翅胎生雌蚜體長2毫米左右,綠、暗綠、黃褐色,常疏被白色蠟粉。頭部額瘤不明顯;腹管長大黑色,圓筒形狀,末端收縮。尾片圓錐形。2.有翅胎生雌蚜體長1.5毫米左右,頭胸部黑色,額瘤微突出;足、腹管和尾片同無翅胎生雌蚜。3.卵橢圓形,長徑0.7毫米左右,黑色有光澤。梨蚜一年發生20代左右,以受精卵在芽腋間、枝條皮縫內等處過冬,芽膨大開綻期孵化為幼蟲,一般在3月份。初解幼蚜群集在芽幼嫩組織上取食為害,吐蕾后鑽入芽內花蕾上為害,展葉期集中到嫩葉正面為害共繁殖,被害葉片向正面縱卷呈簡狀,輕者包成餃子形,蚜蟲為害葉背面稍有增生不平。以新梢尖端葉子受害最重。新梢期大量繁殖,是全年重點為害期。落花后開始產生有翅蚜,5~6月間轉移到其他寄主上為害。到10月間產生有翅蚜又遷回梨樹上為害,共繁殖幾代后,到11月產生有翅雌蚜和雄蚜,交尾后產卵於枝條皮縫和芽腋間越冬。春季乾旱年份為害較重。

防治方法


黃粉蚜的防治方法為:1.刮樹皮和翹皮以殺死過冬卵。2.在轉果為害期噴葯防治,應抓住7~8月份果實上發現為害但未形成褐變時噴葯,可噴速滅殺丁、氯氰菊酯、功夫菊酯、天王星等的2000倍液,重點噴果實,尤其注意噴頭向上噴到萼窪里。3.套袋栽培要用防蟲葯袋或在袋口處夾點藥棉。梨二叉蚜的防治方法為:1.抓開花前噴葯防治此期越冬卵全部孵化,而又未造成卷葉時應噴葯,可噴氯氰菊酯、速滅殺丁、溴氰菊酯、功夫菊酯等的2000倍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卷葉前防治,全年一次葯即可控制為害,如已造成卷葉,則難防治。2.保護利用天敵蚜蟲天敵種類很多,當蟲口密度很低,不值得噴葯時,保護利用天敵的作用則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