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齡

張靈甫妻子

王玉齡,女,1928年出生,安徽籍,是張靈甫的遺孀。

1949年4月先到台灣,之後又遠走美國,讀書打工,她在航空公司工作了20餘年,直到退休后,才隨兒子回到祖國,現定居上海。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28

出生

1928年出生。

1945

與張靈甫結為了夫妻

1945年,抗戰勝利后,經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程潛主婚,年僅17歲的王玉齡於上海金門飯店和抗日名將——時任國民黨七十四軍中將軍長的張靈甫結為了夫妻,此事曾轟動一時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48年母親隨她去台灣,爾後,她在美國工作時,母親又隨她移居美國,母女倆一直相依為命。
王玉齡
王玉齡

教育經歷

1953年,王玉齡考入美國紐約大學財會專業。為了解決生活問題,她上午做文秘工作,下午和晚上到大學聽課。通過4年的苦讀,王玉齡以品學兼優的成績畢業。

工作經歷

畢業后,王玉齡在羅斯福醫院任會計2年,后在五星級飯店(朴拉沙飯店)工作3年,最後在美國航空公司工作21年直到退休。
1973年秋,周恩來從海外華人口中得知王玉齡女士在美國的情況后,立即通知有關人員向她發出邀請,希望她回來觀光旅遊,歡迎她葉落歸根。
1997年7月,偕母回到故鄉湖南長沙,一直在家鄉陪伴老母到去世為止。
2003年,王玉齡在上海浦東玫瑰園為丈夫立了一座衣冠冢,碑銘是她為丈夫題的一首詩:“當年有幸識夫君,沒世難忘恩愛情。四七硝煙傷永訣,凄凄往事怯重溫。”
2005年,由於兒子選擇在中國上海經商,她也隨之定居上海。
2008年7月2日,王玉齡在北京參加張靈甫將軍的文化衫首發活動,身體健康,精神很好,只是提起丈夫,還是會動情落淚。由於兒子來上海投資經商,王玉齡便隨之定居上海。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王玉齡
王玉齡
1928年,王玉齡出生在長沙,原籍安徽舒城。其父系家族多年來經商有道,富甲一方。
5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將家裡的男佣全部辭退,並以婦禮教導王玉齡。
1945年,抗戰勝利后,經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程潛主婚,年僅17歲的王玉齡於上海金門飯店和抗日名將——時任國民黨七十四軍中將軍長的張靈甫結為了夫妻,此事曾轟動一時。兩人即居住在今南京白下區二條巷51號。婚後不久,解放戰爭爆發,張靈甫隨即奔赴前線。
1947年初,王玉齡為丈夫順利生下一個男嬰。
1947年5月,兒子沒滿月,張靈甫就被華東野戰軍圍困在孟良崮上,苦戰數日,最終殞命。直到幾個月以後,王玉齡才獲知丈夫陣亡的消息。這時她剛剛過完19歲生日。
1948年底,王玉齡攜幼子和母親轉移到台灣。
1952年,在當時台灣陸軍總司令孫立人(系王玉齡的姨父)的私人幫助下,王玉齡辦了去美國的護照,留下老母和6歲的幼兒,隻身去了美國求學。張靈甫沒有給王玉齡留下多少遺產,全家人過得非常清苦。
王玉齡
王玉齡

人物事件


1945年王玉齡與張靈甫結婚後,張在南京二條巷79號的蕉園1號(后改為51號,現屬白下區)買下了一棟花園別墅,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 1946年12月,在戰場上的張靈甫寫信給王玉齡。王玉齡說,在這封信里,張靈甫提出把這處房產送給王玉齡。“我當時覺得,房子在他的名下和我的名下都是一回事,所以並沒有馬上去辦過戶手續。 ”張靈甫死後,1948年6月,王玉齡向當時的國民政府南京市地政局提交了張靈甫對她的贈與據、房屋的原所有權狀、分段圖等文件,申請將房屋過戶到她名下。
解放后,據王玉齡說,王勝林在向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說明情況后,得到工作人員的口頭承諾:“發還房子沒有問題,你堂妹什麼時候回來,房子就什麼時候給她。”然而,檔案顯示,就在王勝林走後的一兩個月後,5月16日,房產局處理了因城市改造拆除此棟房屋的申請,註明“該張眷屬在解放前夕離大陸下落不明”,同年8月8日得到局長批複同意。次年,房屋被拆除。
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落實私房政策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如今二條巷51號樓已經拆除,在房屋產權認定為張靈甫的前提下,根據相關政策應該作價補償,由張靈甫的合法承繼人共同享有。而補償的金額,只有每平方米近600元,這棟300平方米的房子只能得到17萬元左右的補償款。他們提到的政策依據,是建設部1992年44號文件,規定對原去台人員的代管房產,確定產權人後,“可承認其產權,但不發還原房,對其殘值給予適當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