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

浙江省第二屆政協副主席

林楓(1907年3月28日—1963),原名宋書常,化名王長善等,江蘇溧陽人。浙江省第二屆政協副主席

工作履歷


1918年,他入學讀高小。
1926年初中畢業后,由於家庭生活困難,無法繼續升學。他離開家鄉,隻身去關外謀生,在東北吉長鐵路當一名實習生。在吉林鐵路局工作時,結識了中共黨員吳敏茂,同年4月,他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他與吳敏茂通過組織書會和音樂會,發展了團員,建立了團支部,由他任書記。后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冬,吳敏茂被捕,林楓離東北返回家鄉。
1932年3月,他由中共溧陽特支(屬中共南京特委)委員葛春霖介紹再次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特支工作。他先後任溧陽特支組織委員、書記,縣委籌委會宣傳委員,溧陽縣委秘書、書記。
1934年10月,由於黨組織多次遭到敵人的破壞,他與縣委的其他兩位同志到上海尋找黨的組織關係時,被叛徒誘騙至國民黨上海老西門公安局而被捕;三個月後被押至國民黨龍華警備司令部軍法處,后又被轉移到國民黨鎮江特務看守所。
1935年6月,他被保釋出獄后,與上海的武裝自衛會取得了聯繫,在滬東工人區和南京路企業區開展救亡活動。
1936年2月,中共江蘇省委臨時委員會成立,書記鄧潔。4月,中共中央派馮雪峰到上海。年底,馮雪峰領導組織了中共(上海)臨時工作委員會(臨委),王堯山(宋書模、路丁)任書記。1936年冬,他與上海文委系統建立了關係。
1937年7月上旬,中共中央暫定由劉曉、馮雪峰等組成三人團,作為上海黨的領導機構。在三人團領導下,成立兩個委員會:工人工作委員會,林楓(宋書常)任書記,吳仲超、馬純古為委員;群眾團體工作委員會,王堯山任書記。
1937年,他任中共上海工作委員會書記。
1937年6月,林楓在上海重新入黨,任上海地下黨群眾工作委員會委員,負責工運,在工廠、企業開展群眾工作。七七事變后,中共江蘇省委著手組織抗日武裝鬥爭。
1938年初,中共江蘇省委設立軍委,他協助軍委書記張愛萍在江浙滬一帶開展武裝鬥爭。林楓作為中共江蘇省委軍委書記張愛萍的助手,到江浙一帶開展武裝鬥爭。
1938年春,中共江蘇省委成立外縣工作委員會,林楓任副書記。
1938年秋,省委調他和一批幹部組成中共寧滬路東特委,他任寧滬東特委書記。
1938年至1940年,他離開上海,轉到無錫、常熟等地活動,頻繁往返於上海、杭州、四明山之間,並親自參加四明山上王崗反擊戰。后他奔赴蘇中,參加蘇中區黨委工作。在蘇中區黨委工作期間,他負責創辦區黨委黨報《抗敵報社》,並任蘇中區黨委海濱工委會書記,領導當地鹽民、漁民和棉農開展武裝鬥爭。
1946年,國民黨發動內戰,中共中央上海分局調林楓參加農村工委,后在無錫、常熟等地開展黨的工作,在上海外圍開展游擊戰爭。開闢游擊區。
1947年5月,中共中央上海分局成立外縣工作委員會,林楓先後任副書記、書記,
1949年初,中共中央上海局決定將原杭州兩個地下黨系統(杭州市工委、杭州工委)合併,建立中共杭州市委,任中共杭州市委書記。解放前夕,發動黨員和進步群眾,開展了卓有成效的護廠、護校、護橋鬥爭,特別是保衛錢塘江大橋的工作。杭州解放后,林楓歷任中共杭州市委副書記、書記,后調任中共浙江省政法委員會書記兼高等法院院長,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兼統戰部部長。
1953年調任上海第一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前身)院長,邊養病,邊工作。
1955年返浙江任省政協副主席。
1963年2月6日病逝。
其四弟王堯山曾任上海市紀委書記。妹夫何占春畢業於聖約翰大學,是資深媒體人,長期向陳雲同志提供評彈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