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遺址

位於安徽宿州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金寨遺址,位於安徽省宿州市蕭縣莊裡鄉金寨村周邊,是徐淮地區面積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金寨遺址遺址四面環山,遺址範圍西、北以河為界,南至溝渠,東至沖溝東側,東西長800米、南北寬600米,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該遺址的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面貌與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龍山文化早中期相似,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徐淮地區的一處中心性聚落址。金寨遺址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30座、壕溝2條等遺跡,出土有新石器時代房址、灰坑、灰溝、墓葬等遺跡,其中陶、石、玉類文物200餘件,其中玉器134件,綠松石27件,石器4件,陶器2件。

2019年3月28日,金寨遺址被批准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蕭縣村民在村南側挖水塘(玉石塘)時發現較多的新石器時代的玉器。
199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金寨遺址進行首次發掘。
2015年,安徽省對金寨核心區進行鑽探。
2016年,安徽省對金寨遺址進行詳細調查,並上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啟動考古發掘工作。
2016年11月4日,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與蕭縣博物館聯合組成的考古工作隊啟動對金寨遺址的考古工作。
金寨遺址
金寨遺址
2017年11月,金寨遺址啟動度發掘工作,發掘面積為800平方米,發掘區分東區和北區兩個區域。

遺址特點


金寨遺址
金寨遺址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6年9月至12月、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蕭縣博物館聯合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2016年發掘區分東西兩區,東區位於遺址東北部,發掘面積250平方米,西區位於“玉石塘”的東側和南側,發掘面積250平方米。2017-2018年度發掘區仍分兩區,東區位於2016年度東區西側,發掘面積480平方米,北區位於遺址西部偏北,發掘面積330平方米。三年度總發掘面積1300餘平方米。
金寨遺址東區為一處有著統一規劃的公共墓地,該墓地位於一土台上,高於周邊0.5-1.5米。發掘揭露了該土台的西半部,成排分佈。為豎穴土坑墓,個別有二層台,頭向絕大部分為東稍偏南。
2016年度西區位於“玉石塘”的東側和南側,在東側偏北位置發現一條濠溝。開口寬12米、溝底寬4米、深2米,溝內堆積以灰褐土和紅燒土為主,出土較多的陶片和少量動物骨骼。
2017年度北區位於村子東北角,發掘面積330平方米。該區堆積豐富,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厚1.3-2米。從大汶口文化中期延續到晚期,主體為一片排房基址。該居住區亦位於一稍高台地上,底部鋪墊一層灰白粘土。大汶口中期房址殘缺不全,殘存少量基槽,基槽填土為青灰粘土。大汶口晚期房址有單間、雙間和多間,殘存基槽和居住面,基槽填土為紅燒土,房址內有灶和燒烤面。

文物遺存


金寨遺址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30座、壕溝2條等遺跡,在遺址的土層斷面中,發現有黑陶、白陶、夾沙陶殘片,在附近發現有明顯的紅燒土層。有少量的漢代及宋代遺存。

研究價值


金寨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徐淮地區的一處中心性聚落址。是皖北地區發現的範圍較大、保存較好、等級較高的文化遺存,已出土的大量文物充分顯示了該遺址所具有的地位和等級。蕭縣“金寨遺址”出土的玉器風格特徵見證了史前南北方氏族遷徙與文化交流的融合。
金寨遺址對研究距今5000年前後中國中東部地區史前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意義。遺址地處蘇魯豫皖交界處,其文化面貌與魯南蘇北地區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較為一致,首次將大汶口文化中期的範圍向南推進到皖北地區。同時與豫中地區、江淮地區、江漢地區、環太湖地區都有一定程度的交流。

保護措施


2018年,蕭縣召開金寨遺址考古發掘與保護工作專家論證會,山東省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江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漢大學考古系、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高校及文物部門的1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2019年3月28日,金寨遺址被批准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


金寨遺址的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面貌與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龍山文化早中期相似,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徐淮地區的一處中心性聚落址。
金寨遺址文化堆積從大汶口文化中期一直延續到龍山文化中期,其間沒有缺環,已有5200-4300年歷史。大汶口文化中期時,遺址西部為居住區,東部為墓葬區;大汶口文化晚期時,遺址西部主體是居住區,有少量墓葬,東部有少量墓葬;到了龍山文化時期,整個聚落向東北部推進。

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金寨遺址位於蕭縣莊裡鄉尠溝行政村金寨自然村周邊,西北距蕭縣30公里,東北距徐州35公里。
• 交通信息
從蕭縣城區出發經過生態大道、X019、X020到達金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