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施橋鎮的結果 展開

施橋鎮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轄鎮

施橋鎮,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下轄的一個鎮,位於金安區東南部,與舒城接壤,總面積116平方公里,轄26個村(居),總人口59000人。

施橋鎮素有“東引西進”的橋頭堡,也是金安區唯一的一個鄉鎮駐地。圖為著名的人工引水工程將軍山渡槽。將軍山渡槽地處江淮分水嶺之間,是溝通淮河水系和長江水系的重要樞紐,全長894米,平均高20米,寬7米,16個橋孔,是目前全國最長的渡槽。另外,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也有施橋鎮。

歷史沿革


施橋鎮[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施橋鎮]地圖
施橋鎮[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施橋鎮]地圖
施橋,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新石器時代,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從他們留下的遺跡可以推想原始人生活的概況,鎮南有一個叫將軍山村,該村一個地方叫“廣王城”,原是商朝廣王爺的鎮守之地。在馬安山村境內有一座馬柵寺廟墩,生長一棵參天大樹,五個大人才能擁抱過來的銀杏樹,傳說有一千多年,樹下有條巨蟒,盤繞廟墩九圈,頭飲豐樂河水,它守護這帶低洼的河灣,使之大澇無恙,成為“荷葉地”。那“海螺嘯天”、是區和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烏鴉城”、“活龍口出皇帝”分別在該鎮塘畈、施橋、七十鋪村境內,他為施橋記載了華夏文明幾千年的滄桑。
新中國成立后,有名播中外的將軍山渡槽和打山渡槽,兩條巨龍,雄踞在施橋境內,施橋將逐漸成為一個新興勝地。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施橋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帶領群眾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堅持以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錦濤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穿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2005年度實現年內生產總值1.82億元,增長9%;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30萬元,增長20%,完成財政收入80萬元增長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

地理環境


施橋鎮位於金安區東南部,北接六安,南通安慶,西距霍山,東臨舒城,北又於西(安)寧(南京)鐵路和合(肥)武(漢)鐵路鄰近,南與合(肥)九(江)鐵路較近,交通便捷,為六安通往舒城、廬江、安慶、九江等省內外的門戶,素有“東引西進”的橋頭堡,也是金安區唯一的一個鄉鎮駐地位於六(安)舒(城)三(河)路邊的鄉鎮。

行政區劃


將軍山村引墩子灣村草皮塘村大窯村埠塔寺村古河村佛庵村廉橋村大墩村半個店村高山村長沖村陳河村三口堰村大地集村旗杆村馬安山村躍進村栗樹村半個墩村長牛崗村八十鋪村河口村金斗村松棵村勝塘村唐畈村鄭榜村崗店村七十鋪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50367
25968
24399
家庭戶戶數14367
家庭戶總人口(總)50327
家庭戶男25934
家庭戶女24393
0-14歲(總)13247
0-14歲男7236
0-14歲女6011
15-64歲(總)33431
15-64歲男16989
15-64歲女16442
65歲及以上(總)3689
65歲及以上男1743
65歲及以上女194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9905

經濟


施橋鎮企業已有200多家,包括食品加工、建材、修配,家電超市多種工業門類,初步形成糧油加工為支柱,建築建材為龍頭的發展格局。返鄉大老闆楊家田投資500多萬元,創辦了金輝陶藝廠,福建老闆林凱來施橋投資400多萬元,創辦六安林凱建材公司。
施橋是六安市的“糧倉”,年產稻米3000多萬公斤,油料300萬公斤,生豬2萬多頭,家禽50萬隻,開發性農業成績顯著,下崗職工徐吉吉承包荒山1200畝種植仙桃、樟樹、李子,淮北老闆張長征來鎮承包2000多畝荒山種植果園,躍進村支部書記楊琦承包荒山1000多畝種植果園,將軍山村種植板栗1500畝,已成規模,碩果累累,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經濟穩步發展,基礎實施緊緊跟上。施橋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這個機遇,深挖了200多口當家塘,修通了盼望已久的馬柵寺大橋,溝通了豐樂河兩岸人民的聯繫,從八十鋪到將軍山,從草皮塘到舒城縣的張母橋,從半店叉路口到打山渡槽全澆上柏油;從棋桿到高山,從施橋到松柯全是沙石路,晴雨通車,徹底改變了當地交通閉塞的狀況。將交通施橋至張店30公里的柏油路面。

文化


人文歷史
張家店戰役
張家店戰役
施橋鎮是一塊紅色土地,在大革命鬥爭中佔有重要一面。有右牛崗農民起義遺址,有中共六霍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孝芝烈士墓。解放戰爭時期,張家店戰役炮火涉及施橋境內將軍山村望高樓旁,還長眠著烈士的英靈,記載了施橋這快大別山腹地對中國革命所作的貢獻。右劉崗位於金安區施橋鎮康橋村境內。1932年5月6日,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曾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右劉崗起義。
1932年3月,根據中共皖北道委指示:“凡是白區有條件進行暴動的,應立即舉行武裝暴動,以配合主力紅軍,爭取第三次反‘圍剿’獲得徹底勝利”同時,為了牽制敵人兵力,支援蘇家埠戰役,中共六霍縣委研究決定派汪孝芝領導右劉崗起義。
張家店戰役
1936年3月6日夜,起義領導成員汪孝芝、李少柏、李成、宋仁宏(小羅漢)、陳於成等,在過龍塘陳久宏村上,秘密召開各地赤衛軍大會,動員和發動赤衛軍、農協會員準備旗子、袖章等,準備於5月6日(古歷四月初一)進行武裝暴動。並抽調青年赤衛隊200人組成的戰鬥隊,但由於叛徒告密,二鄉主席李少柏被捕,3月21日在右劉崗英勇就義。后葬於雙河鎮六嶺村。
1932年5月6日,汪孝芝、宋仁宏、陳羽成、王善文等率領特務隊20人槍、青年赤衛隊於成等人槍及草皮塘、埠塔寺、九十鋪、陳家河、施橋等農協會員2000多人,在右劉崗召開大會,宣布武裝暴動的舒城張母橋黨支部,也組織150多人前來支援,大會宣布正式成立蘇維埃政府,主席朱懷德,秘書李樹波,下轄六個鄉蘇維埃:一時赤旗遍地,歡聲雷動,引起了反動派的恐慌,九十鋪劉敬之、埠塔寺李賓如、雙河施漢三等反共頭目急忙糾集數百人,兵分三路包圍右劉崗,由於沒有摸清力量,雙方相持到二更,最後研究決定汪孝芝、陳於成率農協會員和起義赤衛隊軍向西南突圍,宋仁宏負責斷後掩護,最後不幸壯烈犧牲。
此間,根據組織安排,汪孝芝曾率領160多人去麻埠參加主力紅軍,不久又重返二區,繼續開展革命工作。
1932年秋後,河西蘇區失陷,她率領獨立營及二區蘇維埃工作人員隨紅軍主力撤到金寨,后被敵軍衝散,獨立營大部編入紅25軍。汪孝芝、張代建等申請潛回二區,準備長期開展地下工作會議。1933年4月,白色恐怖籠罩六舒大地,為開展工作,汪孝芝秘密,潛回草皮塘井上庄,結果被當地地痞周則友告密出賣,當地偽鄉長陳九龍帶30人槍趕到井上庄搜捕,並揚言:抓不到汪孝芝,就燒光井上庄人,殺盡井上庄人。為換取井上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她毅然走出草垛。
1933年4月22日,汪孝芝被捕,26日在張店慘遭殺害。汪孝芝雖然犧牲了,但她領導的右劉崗起義和獨山起義、南山起義、河西起義作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六安境內四大著名暴動,永載史冊,名垂千古,激勵後人。

社會


教育
教育
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施橋鎮籌資一千多萬元,建教學樓15座,校舍350間,建立了中學和中心小學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微機房。現在全鎮有150台微機。施橋初中、施橋鎮中心小學為市級示範學校。加快施橋集鎮建設步伐。施橋居民用上了自來水,集鎮街如棋盤,生意興隆,顧客盈門,商貿新街,整齊新穎,街道綠樹成蔭。老街改造成為農貿市場,每晨一集,物品豐富,天業集團分公司和杭淠分局坐落在施橋,顯示了施橋一方生產發展,群眾生活富裕經濟繁榮。六安星星房地產開發公司來我鎮投資興建一條惠民東路和六舒三路邊兩條新大街,新大街后中央即將興建一處新型的農貿市場。埠塔寺、三口塘、將軍山、打山小集鎮建設加快速度,三口堰村是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他們成為了新農村的亮點,一幢幢農家小樓撥地而起,一家家庭院漂亮極了,掩映在綠樹叢中,美不勝收。土管所曾獲“全國文明單位”、司法所曾獲省“先進單位”和“人民滿意站所”稱號。
今日施橋,英姿煥發,未來的施橋發展方向和目標已定,力爭全鎮總產值2010年達12億元。為構建和諧施橋,全面建設小康施橋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