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裘皮羊

太行裘皮羊

太行裘皮羊是河南省北部地區的一個著名的裘皮綿羊品種。該羊以常年放牧為主,適應性、抗病力強,性格溫順,產肉率高,裘皮品質較好。具有常年發情、產後熱配的特點,是河南省地方優良畜禽品種。

太行裘皮羊,是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

簡介


太行裘皮羊屬於蒙古系綿羊,起源已無從考證,目前主要分佈於安陽市。該品種是適應當地生態條件,經長期自然和人工選育的結果。產區現有太行裘皮羊14211隻,能繁母羊6650隻,用於配種的成年公羊1045隻,基礎公羊佔全群的7.3%、基礎母羊佔全群的46.7%。

產肉性能


太行裘皮羊是裘皮和肉兼用品種,產肉性能好,屠宰率高(達50%),2007年2月經嚴格挑選的20隻太行裘皮羊(12個月齡)進行了生長及屠宰性能測定。周歲公羊平均體重為45kg,屠宰率為51.06%,凈肉率為42.54%。周歲母羊平均體重為37.83kg,屠宰率為48.83%,凈肉率為39.99%,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凈肉率有較大幅度提高,體重、屠宰率稍有提高。

裘皮性能


30~45日齡屠宰所剝取的毛皮稱“二毛皮”。太行裘皮羊所產二毛皮品質較好,毛股的光澤、彈性、拉力均合要求。羊毛生長越快,毛股越彎曲,毛股間越蓬鬆,保暖性越強,製成衣料美觀,保暖,耐磨,輕巧。解放前二毛皮都遠銷外地,皮毛商稱之為“湯陰皮”。
據調查,毛股一般長6~7厘米,在秋季毛纖維類型測定中,無髓毛佔55.82%,有髓毛佔44.1%,兩者比例適當,故輕而柔軟,不易粘結。由於毛股彎曲大小、形狀不同,形成了不同花穗。屬於上等類型的麥穗花,有5~10個波浪型彎曲,毛股緊,根部柔軟,靠根底部1/2~1/3長度內有淺彎2~4個,上部有3~7個小彎曲,形似麥穗;次為粗毛大花,比例大,因纖維較粗,彎曲大而較少,多集中於毛股頂部,又稱沙毛花;第三為絞花,毛股彎曲呈螺旋形上升,纖維勻細,手感柔軟;第四為盤花,毛股呈平圓形重疊狀。皮板平均面積2,307±399.5cm2,秋剪皮:平均面積4,787±1,475cm2,平均重量0.76±0.28kg。鞣製后重量0.37±0.09kg。

產毛性能


太行裘皮羊的被毛為異質被毛。據調查,有髓毛佔11.65±5.42%,兩型毛佔14.28±4.79%,細絨毛佔74.08±9.55%。被毛密度2,327±659.40根/cm2。太行裘皮羊被毛全白者佔90%以上,頭及四肢有色毛和花樣者不足10%。毛細長,膚色以粉色居多。
剪毛量:一年剪毛兩次,成年公羊春毛量為0.81±0.06kg,秋毛0.75±0.31kg;成年母羊春毛0.80±0.13kg,秋毛0.71±0.03kg。
羊毛長度:公羊春毛長為11.30±2.73cm,秋毛長為8.36±1.13cm;母羊春毛長為11.15±1.13cm,秋毛長為7.66±1.13cm。

繁殖性能


太行裘皮羊常年發情,母羊一般5~6個月齡性成熟,一般7月齡初配,種羊可利用5—7年,具有常年發情、產後1~8天發情熱配的優點。產羔率為130.58%。雙羔率為15.8%。
裘皮羊以小群體散養居多,規模養殖很少。1980年太行裘皮羊存欄數達31.4萬隻,2006年數量同比存欄下降了95%。主要原因一是隨著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可放牧的區域不斷縮小;二是裘皮市場不景氣,比較經濟效益降低;三是受肉羊效益提高和無序改良的影響,品種雜交日益嚴重,純種裘皮羊越來越少。
20世紀80年代初我省組織的全省性畜禽遺傳資源調查,為近三十年來畜牧業的重要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但畜禽遺傳資源具有可變性、不可再生的特徵,近幾十年外來品種資源的引進和無序雜交,我省羊遺傳資源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儘管近幾年來加大了保護利用力度,但仍有一些資源數量減少,瀕臨滅絕。太行裘皮羊只是眾多地方品種的一個代表,因此,做好此品種的保種和利用工作刻不容緩。

所獲榮譽


2020年5月29日,入選到“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