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福泉

中國現代主義建築師

奚福泉,中國現代主義建築師。1903年生於上海。 11歲便考入工部局英人開設的華童學堂。1921年考入同濟大學德文專修班。1922年赴德國留學,考入達姆斯塔特工業大學,於1926年獲得該校建築系特許工程師證書。1927年又進入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夏洛滕堡)建築系作研究,後於1929年12月獲得該校工學博士學位。旋即回國,先在上海英國人辦的公和洋行從事建築設計。1930年7月加入中國建築師學會。1931年4月創辦啟明建築師事務所。1934年又創辦了公利工程司,任建築師和經理。

人物簡介


奚福泉的父親奚瀾慶是進出口商人,特別重視子女的教育。奚福泉的三位兄長都分別赴英美大學留學。奚福泉自幼受到良好教育,20世紀30年代,在與世界相通的現代建築設計潮流中,中國建築師表現了在現代建築中體現民族特色的熱情。在這批建築中,最有特色及代表性的就是上海虹橋療養院。它是由留德學醫回國的丁惠康先生投資30萬元創建的,由啟明建築事務所奚福泉設計,建成於1934年。
上海浦東大廈。許步曾攝於93年10月6日
上海浦東大廈。許步曾攝於93年10月6日
為了讓肺病患者能曬到太陽,全部療養室朝南布置,設特大陽台,從低到高的樓層呈階梯形層疊,最充分地利用日照。虹橋療養院建築形式完全符合內部功能要求,沒有任何與結構無關的裝飾,重視功能實用,注意衛生及環境,造型美觀大方,已深得現代主義建築的本質特徵。1934年,由黃炎培杜月笙等人籌辦,在上海頗有聲望的浦東同鄉會興建新會所。約請了專家中有世界眼光的著名建築師四人為顧問,共同審查五位建築師的圖樣。
經迭次的研究,最後確定採用奚福泉設計的圖樣。奚福泉的精心設計彌補了這塊土地的正面呈現東北—西南的斜勢。大樓正面垂直分成五幅,每幅外牆呈六角外凸,邊上兩幅為六樓,對稱相擁中間三幅的八樓。用凹凸相間和左右對稱的手法達到了視覺美觀的效果。這座位於上海延安路成都路的大廈內部布局合理,實用。使上海的浦東人從此有了一個“消息宣傳之所、精誠團結之場、力量集中之地”。這座大廈已於九十年代中因建高架路而被拆除。

建築成就


留學德國期間
留學德國期間
始建於1934年的南京國貨銀行,是當時南京最高的建築。奚福泉的設計使整個建築立面莊重、堅實,具有現代建築的特徵。同時,拼花窗欞、花格鋼窗以及頂部的水泥塑飾等,均為中國傳統式的裝飾。整體風格富麗堂皇而脫俗不凡,堪稱是中國近代建築史上新民族建築形式的重要範例。
1935年9月,建設南京國民大會堂的提議獲得通過。決定要以正在籌備的國立戲劇音樂院和美術陳列館充用,這樣劇場和會場兩用,誠為一舉兩得。建築設計的 公開招標 得到了14份應徵方案。經籌委會於1935年8月評定,設計方案以公利工程司奚福泉建築師的為首選,關頌聲、趙深的設計方案分列二三名。最後方案綜合了其中一、二、三等獎的優點。在國立戲劇音樂院的設計中,奚福泉採納了西方劇院的造型和簡潔明快的近代建築風格,並在建築內外巧妙地運用了中國傳統紋飾進行裝飾。這使得大
會堂既不同於傳統帝都建築的宏大鋪排,又不同於近代早期的簡單模仿洋式風格,突顯中西合璧的”新民族主義”建築風格。與國民大會堂的大氣莊重近相呼應的是南京原國立美術館的藝術風範。奚福泉設計的主樓內部陳設十分考究,牆壁上刻著壁畫,展覽大廳寬敞明亮,造型線條流暢簡約,整體設計獨具匠心,充滿了審美氛圍,實為民族藝術與近代意識的結合之作。
同時,奚福泉在公用和工業建築設計方面也多有建樹。上海龍華及西安大型飛機棚廠,得到歐亞航空公司的好評。數處一等郵局,包括浙江鄞縣和湖北宜昌,沙市郵政大樓,成都四川大學農學院的設計都出諸他之手。另外上海阜豐麵粉廠全部自動化的2.4萬噸圓筒麥倉,系中國工程設計人員首次自行設計,效果特別良好。杜月笙還請他設計並監造了新華路上海正始中學,後為交通大學分校。其中的無柱大禮堂為當年全滬中學所不及,上海市“參議會”曾假此禮堂開成立大會。1938年奚福泉在抗日大後方雲南結識了繆雲台先生,得到他的支持繼續開業,先後設計了昆明裕滇紗廠和昆明大戲院等工程。
奚福泉在上海還設計了幾十幢花園洋房,住宅別墅和公寓大樓。其中有梅泉別墅,玫瑰別墅,自由公寓,康綏公寓等。當年留學德國歸來的幾位著名校友 朱家驊、俞大維、譚伯羽等都請他設計過住宅。建國西路的電話局職工住宅屬美國殖民地壁板牆式花園住宅,是在上海地區內僅有的兩幢之一。他的許多建築傑作經歷了七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依然風采不減,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1942年上海租界被日軍佔領后,日偽政府要求開業建築師重新登記。因不願為日偽效勞,奚福泉主動歇業,直到抗戰勝利后才恢復經營公利工程司。其後設計了南京中山北路四層郵局,上海中國紡織機械廠機械化鑄工車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解放初期,榆次經緯廠籌建委付主任,留德歸國博士許長卿先生請到了施嘉乾和奚福泉二位分別負責設計廠房和生活區。全部職工住宅及生活和福利設施規模宏大,奚福泉親赴現場設計。這一生活區后被當地人稱為小上海。
1952年奚福泉受輕工業部部長黃炎培之託,義務籌建輕工業部設計公司華東公司(現中國輕工業上海設計院)。后加入設計院任一級工程師。1957年任中國建築學會第二屆理事。是上海市第四、五、七屆人大代表,中國建築學會上海分會理事。
奚福泉負責土建設計,總圖和預算。至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四年間,為中國興建一大批輕工業骨幹企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在廠房建設中,他事必恭親,赴各地踏勘場地,選擇廠址,作現場設計,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單造紙工業方面,奚福泉選址新建的就有:南平造紙廠、蕪湖東方紙板廠、鎮江葦漿廠、福建青州紙廠和湖南嶽陽紙廠。擴建的造紙廠則有廣州、淮南、南昌和佳木斯等地。在造紙廠址選擇時,他特別注意保護環境和風景區,他曾否定了在風景甲天下的桂林建紙廠的方案。他設計的其它輕工業廠房包括:南京鐘錶材料廠、西安風雷儀錶廠、唐山輕工機械廠、甘肅甘谷油墨廠、西安子午廠和福建三明塑料廠等。在援外項目中,奚福泉負責指導設計了幾內亞捲煙火柴廠、阿爾巴尼亞三家造紙廠、一家五金廠與塑料製品廠以及越南、菲律賓、尼泊爾等輕工業援外工程的建築設計。他還曾榮獲受援國頒發的金質獎章。
奚福泉對中國古代建築頗有研究,他的博士論文就是研究清朝皇帝陵墓的建築特點。這篇論文至今仍然珍藏在不少世界名校的圖書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