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藏

忠臣藏事件

忠臣藏是發生在元祿14年3月14日(1701)的事件,在京都參加奉答之儀的赤穗藩主淺野內匠頭長矩,於松之廊下用腰刀砍傷高家吉良上野介義央。事件發生后,令德川五代將軍綱吉非常憤怒,獨斷的裁定即日淺野內匠頭切腹,因而內匠頭於下午五時在田村右京太夫邸切腹。這就是元祿赤穗事件的開端。

簡介


將軍裁定后,淺野家臣早水藤左衛門和萱野三平急忙從江戶出發。
於3月19日早5時到達赤穗藩。
首席家老大石內藏助良雄(忠臣藏)得知后馬上召開全體家臣會議,宣布了事態的嚴重性。
同日,夜9時,藩主淺野長矩死訊的消息到達赤穗藩,全藩上下大為震驚,家臣都極為悲痛。維持本藩的穩定成為首要任務,為此內藏助首先在穩定藩民上作出了對藩幣實行6折對換的決定;其次在對藩士的退還金上又作出了正確的分配,穩定了全藩上下。

經過


3月26日幕府決定沒收赤穗藩的命令達到赤穗藩。經過會議協商后,藩臣同意執行幕府決議,同時結成了以再興淺野氏為主旨的義盟。
不久,幕府收城使肋坂安照和木下肥后守到達赤穗藩。在內藏助的陪同下完成了藩事的交接。而後內藏助則為了再興淺野家活動著。
6月28日,內藏助移住在京都山科的淺野大學,更加專念主家再興運動,並多人互通書信。
7月13日江戶激進派使者原物右衛門忽然會見了內藏助,在席上內藏助答應擔當討伐吉良的首領。決定后,消息馬上傳達到各地的義盟同志。
成為首領后,內藏助為了不讓討伐行為而影響淺野家的再興,所以遲遲沒有決定討伐的日期。江戶的激進派為此逐漸活動起來。內藏助為此屢屢以書信和派遣使者進行安撫,后又於10月20日親自去江戶鎮扶。但討伐的時間仍然沒有決定。由此引發了兩件大事情:一.12月江戶激進派首領高田群兵衛脫盟;二.翌年1月萱野三平在攝津自宅切腹。使義盟出現了分裂危機。
因為赤穗事件,吉良上野介於12月12日決定隱居,將家督之位傳於嗣子兵衛義周,本宅遷入吳服橋邸。
在2月15日舉行的上方同志會議中(史稱:山科會議),因為幕府發表了處分淺野大學的決議,討伐義舉被迫再度延期。不久,江戶方出現以片岡為首的過激派。令局勢更加動蕩,而內藏助所派遣的使者也傾向激進派。2月21日,別無它法的內藏助只有寄希望于吉田忠左衛門兼亮(內藏助最為信賴的人)。兼亮果然不負期望,到達江戶后不僅鎮扶了激進派,而且穩住了過激派,使義盟內部出現了平靜局面。
同年3月14日,義盟同志分別在赤穗花岳寺和江戶泉岳寺為主君淺野長矩舉行一周忌。
7月18日,內藏助決定將淺野大學交於廣島的淺野本家管理。6日後(24日)幕府處分淺野大學的決議到達。面對主家再興無望,內藏助憤然決定義舉。於28日召集同志在京都元山集聚,發表了義舉決行宣言。(史稱:元山會議)
元山會議后,為了了解義盟同志的意向,內藏助派遣大高源五和貝賀彌左衛門向120餘名同志分發決心參與義舉的誓書。到8月5日截至,收回50餘封簽好的誓書,義舉人數初步確定為50餘人。此後同志陸續向江戶集結,內藏助也於10月7日由京都趕往江戶,準備義舉事項。
11月19日,為探聽吉良上野介動向,而已變名投奔茶匠山田宗偏門下的大高源五,探聽到吉良將於翌月5日夜召開茶會的消息。同日,內藏助也將赤穗淺野家的公金決算書類送至淺野內匠頭未亡人瑤泉院手中。
為了對義舉的時間,部署,戰鬥及應注意事項作出決議。12月2日,義盟召開了最後會議,決定討伐隊之表門隊主將為大石內藏助;里門隊主將為大石主稅,參謀吉田忠左衛門(事實上的指揮者)。
12月5日吉良茶會因故取消,義舉被迫延期。10日,大高源五再度探聽到吉良邸召開茶會的消息,而且與其他方面的情報一致,決定14日執行義舉。翌日,除去最後脫盟者毛利小平太,同志最終決定為47人。后因幕府緝拿,一名同志被捕。
14日深夜,餘下46名同志集結于吉良府邸附近。15日拂曉4~6時間,討伐吉良義舉開始,義盟同志按照部署攻入吉良府邸。在激烈的生死戰中,躲藏在台所橫向堆放柴火部屋中的吉良上野介,被間十次郎用槍突刺后,首級由武林唯七斬去,義舉成功。義士無一人死亡。
其後,在江戶泉岳寺的亡主內匠頭墓前,44(46)名義士奉獻上義央的首級,最大限度的體現了武士的忠誠,寬慰了亡主的英靈。
翌年2月4日,在將軍綱吉的裁定下:46名義士皆以士禮切腹。屍身與主君內匠頭同葬於泉岳寺。同日,幕府沒收吉良義周家祿,義周被流配到信州高島。至此忠臣藏(赤穗)事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