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空天飛機

中國自研的首款空天飛機

神龍空天飛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首款空天飛機,屬於中國的跨大氣層飛行器,是863計劃支持的一個項目。2007年,國內網站就已開始流傳出神龍的照片,神龍被懸掛在轟-6的機身下方。2011年1月8日陝西電視台的新聞更是播出了“我國跨大氣層飛行器試飛成功”的畫面。但神龍的詳細資料一直被中國大陸官方保密,網站上的報道被相繼刪除。

2012年6月,中國湖北媒體主動披露,我國的神龍空天轟炸機在若干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事實上,此前,已有媒體透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院研製的某種新型發動機產品首次試飛成功,而消息中的“新型發動機產品”極有可能就是神龍次軌轟炸機。

飛機性能


中國神龍空天飛機
中國神龍空天飛機
藉助中國最先進的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在短短的兩年零三個月時間裡,中國神龍次軌轟炸機一舉突破了4大關鍵技術,創造了參加飛行試驗發動機5項先例、6項國內之最的輝煌成績,創造了航天四院發動機從研製到首飛的最短周期記錄,標誌著中國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與研製水平實現了新的跨越。這一消息並非僅僅是中國火箭發動機取得重大突破簡單,要知道,固體最大的好處是無需加註燃料,隨時可以起飛,安全性更高,而這又是空天飛機能夠搭載火箭重複往返的基礎保障,也就是說,中國要發展空天飛必須首先要解決的推力發動機,已經宣告完成。中國根據神龍戰機便可很容易設計出可對地面實施精確打擊的大型空天飛機,而該飛機的飛行速度和高度極高,可使其免遭攔截。

研發背景


中國航天部和中國權威航天專家曾暗示,中國在進行空天飛行器的研發,並指出,空天飛行器的發展涉及中國空天安全,其特點是高速度、高機動、高隱身和長航程。空天飛機優勢在於可作為偵察監視與預警平台,像軍用衛星一樣在太空軌道運行的過程中獲取敵方情報,與衛星相比,更靈活,綜合偵察能力更強,實時性更好。
空天飛機可作為空間武器發射平台,還是天基系統的支援平台;空天飛機可作為快速遠距離運輸機,從普通機場起飛,可在一至兩個小時之內快速達到全球任何地方,對全球範圍發生的地區衝突迅速作出反應;更重要的是,空天飛機可用於反衛星或在軌服務,能發現敵方衛星,對其進行跟蹤和干擾,戰時還可以使其失靈或將其擊毀。

新聞報道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一位資深航天專家接受該報訪問時透露,中國不可能再重蹈美國研發太空梭的覆轍,已啟動研發第一代可重複使用運載器,它將是超越美國太空梭水平的航天運輸系統,但尚不能達到空天飛機的技術水準。預計中國第一代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器可在2020年左右研製成功。同時,中國科研人員也有意圖開展空天飛機的研究。
轟6下方掛載的神龍
轟6下方掛載的神龍
此前有國外分析指出,中國航天運輸系統路徑為飛船(一次使用)—太空梭(不完全重複使用)天飛機(完全重複使用)。接受《文匯報》訪問的專家表示,這種論述並不準確。他指出,如今已經啟動研究、逐步論證的新一代可重複使用運載器儘管和美國的太空梭在動力性上差不多,但絕不是“中國的太空梭”,其特點和優點可用“重複、經濟、安全”來概括,不但可以局部或者全部進行回收及重複使用,而且克服了太空梭在防熱等技術問題未能過關及成本居高不下的重大缺陷。“空天飛機”專家強調,新一代可重複使用運載器和“空天飛機”也有區別,即必須用火箭進行發射,而“空天飛機”則可以自行起飛。如今中國的科研人員也有啟動空天飛機研製工作的意向。
專家表示,中國研發航天運輸系統選擇的技術道路和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均不相同。俄羅斯重在發展飛船,而美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太空梭作為研發重點,他們的太空梭系統其實只有兩樣,即太空梭機體和固體火箭助推器可重複使用。但美國搞的太空梭系統複雜、功能複雜、設計複雜,而且包攬許多可以用無人航天器進行的任務,導致維護費用高、容易發生事故等高代價,經濟上很不合理。
此外,據航天專家的報告,他們提出一種立足於新一代運載火箭主要技術的串聯式兩級入軌重複使用的運載器方案。該方案的主要特點是採用兩級方案,降低了對發動機、材料等技術的指標要求,從而可以立足於新一代運載火箭的成熟技術,技術基礎較好。這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可重複使用運載器的起步方案。可批量快速發射衛星 專家並透露,可重複使用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提供了大批量快速發射衛星的手段,作為商用運載器,可顯著提高商業發射的競爭能力。專家指出,可重複使用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通過多次重複使用,降低發射費用、提高可靠性、縮短髮射周期,採用空中發射、水平起飛等新型發射方式提供強大的機動能力,從而達到快速、機動、可靠、廉價地進入空間的目標。
美國網站《赫芬頓郵報》2012年11月11日報道稱,隨著美國空軍X-37B空天無人機下一次秘密飛行的臨近,分析家開始密切關注中國的太空飛機項目:神龍空天飛機。文章稱,神龍空天飛機是中國對美國X-37B空天無人機的回應,也象徵著中國挑戰美國技術優勢的能力。
中國媒體2011年曾報道稱,中國以轟-6轟炸機為發射平台,完成了神龍空天飛機的飛行測試。不過,神龍空天飛機的測試目的及其真正含義仍不得而知。
中國是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在空間領域,中國獲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2012年11月前,中國載人航天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獲得成功,使這一系列努力達到頂峰。中國已經宣布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60噸級載人空間站。
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科學與全球安全項目博士后研究助理馬克·格布魯德稱,神龍空天飛機是中國為了研製類似於太空梭或X-37B的再入航空飛船而做出的努力,只是其體積較太空梭或X-37B無人機小。如果中國神龍項目獲得了成功,中國空間設計師可能會嘗試研製體積更大的版本。
格布魯德指出,與常規火箭、衛星和再入太空艙相比,X-37B無人機能夠為美軍提供什麼樣的優勢,而不得而知。對於美國空軍而言,X-37B無人機很可能主要是一種象徵,標誌著雖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終止了太空梭計劃,但美國太空霸權依然存在。相似的,‘神龍空天飛機可能也只是象徵著中國挑戰美國技術優勢的能力。”
一些中國空間項目觀察家非常關注中國空間相關努力的軍事起源。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首席研究員成斌指出,1988年至1992年,中國召開了無數次科學會議,圍繞載人太空船的外形展開討論。由於解放軍文獻中常常提及未來太空對地面軍事行動,所以類似X-43(無人超音速試驗機)或X-37B無人機的平台,同樣會具有吸引力。
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教授愛德華·埃里克森與“洞察中國”創始人之一吉伯·科林斯8月撰文稱,北京以較許多人預期中更快的速度進入了太空飛機時代。可以肯定地說,神龍空天飛機測試的性質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性,這很可能是以轟-6轟炸機為平台進行滑翔或空氣動力學測試。神龍的能力很可能不及X-37B無人機,中國很可能還需要許多年的時間,才能夠研製出擁有實際行動能力的飛機。
埃里克森與科林斯還指出,有關神龍空天飛機的報道,也說明美國亮相軍事系統原型機和中國亮相類似系統原型機之間的時間間隔在縮短。“以前,在航空領域,中國至少會在美國首次亮相某種系統十五年後才推出自己的系統。”他們強調稱,國外決策者需要認真對待中國在空間領域的抱負。“北京空天飛機項目的發展有廣泛的基礎,它們的軌道是中國民用和軍事空間意圖的關鍵晴雨表。”
俄羅斯《軍事評論》指出,大型空天飛機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因此中國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力進行研發,並取得了可觀的成果。首先,與宇宙飛船和載人太空梭相比,中國空天飛機的發射成本更低;其次,新型神龍空天飛機的外殼可能加裝了新型防熱瓦,可以多次使用而無需更換;再次,其發動機的檢修也設置了一套簡易的程序。這都使新型神龍空天飛機能在短期內發射,以快速部署太空,從而與美國空天飛機爭奪軌道空間。新型神龍作為一種大型空天飛機,既可搭載偵察設備,也可搭載武器系統,從而可對敵國的太空裝備發動攻擊。未來中國還可能考慮將高能激光器甚至小型導彈等武器部署到空天飛機上,使它變身為空天戰鬥機,利用其機動能力穿梭於太空中,對敵國的軍用航天器實施打擊。另外,新型神龍空天飛機還可能配備較長的遙控機械臂,飛機通過機動飛行可向美國衛星靠近,再利用機械臂破壞後者的關鍵設備,使其癱瘓,或者直接將美國衛星“擒獲並帶回地面”。

自主著陸


2014年2月,中國航天某重點型號圓滿完成高速自主進場著陸飛行試驗,突破了高速自主進場著陸的核心關鍵技術。在該型號研製過程中,龍溪股份積極承擔相關協作、配套任務。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特意發出紀念牌匾和感謝信,對龍溪股份的傾情相助表示肯定和感謝。
2010年以來,福建龍溪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鼓勵裝備製造企業提高關鍵零部件自主化水平政策,堅持走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發展新路子,瞄準航空軍工等需求潛力大、成長性好的行業領域,著力開展航空關節軸承設計研發,不僅能夠研製符合美航標(AS)和英航標(EN)標準航空關節軸承,而且能夠研製各類非標航空關節軸承,所製造的航空關節軸承可應用於各類型航空器和航空裝備並為國家重點項目提供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