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學醫學院

長江大學下設二級教學學院之一

長江大學醫學院是是長江大學下設26個二級教學學院之一,創建於 1951 年 3 月,先後歷經沙市衛校、江漢醫學院、武漢醫學院荊州分院、湖北省衛生職工醫學院等時期。

長江大學醫學院有五系(臨床醫學系、護理學系、中醫學系、醫學影像學系、預防醫學系),四部(醫學形態學部、醫學機能學部、醫學病原生物學部、醫學實驗部),二中心(分子醫學實驗中心、中美合作中樞神經損傷治療研究中心)和六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

截至2016年,長江大學醫學院有專任教師75人,其中教授(正高)12人,博士、碩士學位人數達到85%;有“楚天學者”3人,“楚天學子”1人,“長大學者”2人,醫學院和附屬醫院共有碩士生導師151人。

學院簡介


長江大學醫學教育始於1951年。先後歷經沙市衛校、江漢醫學院、武漢醫學院荊州分院、湖北省衛生職工醫學院等歷史時期。2003年原湖北省衛生職工醫學院與原江漢石油學院、湖北農學院、荊州師範學院合併組建成長江大學。長江大學醫學教育現由1個醫學院、3個臨床醫學院和3所國家三級甲等附屬醫院組成。
長江大學醫學院
長江大學醫學院
醫學院有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影像學中西醫臨床醫學4個本科專業。臨床醫學是一級碩士點和湖北省“十二五”重點(培育)學科。學院擁有1個“省級臨床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中央與地方共建科研平台——“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心”。實驗室使用面積8685.99平方米,有1500個實驗台位,具有優良的實驗教學設備,能充分滿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需要。
醫學院堅持狠抓教學質量,將培養高素質醫學專門人才作為首要任務,在教學上突飛猛進。《免疫學》課程是省級精品課程,《中醫學》、《急救護理學》、《護理學基礎》、《人體解剖學》等4門課程是校級精品課程,還有《醫學影像學》、《生理學》和《推拿學》3門校級在建精品課程。近幾年來,醫學院科研工作快速發展,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科研到賬經費逐年大幅度增長。學院教師公開出版學術專著13部,編寫教材7部,發表的論文被SCI、EI、ISIP三大國際檢索系統收錄的有近20篇。學院高度重視國際合作教育,現有臨床醫學本科(MBBS)外國留學生500餘人,外國研究生30餘人。醫學院與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建立了長期合作交流項目,為師生教學和科研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交流平台。

領導簡介


部長:張大平
黨委書記:關輝
副部長:邱平、毛精華、李茂坤
副部長兼健康醫學院院長:黃江榮
基礎醫學院副院長:胡婭
健康醫學院副院長:陳曉光
行政副院長:吳浙
黨委副書記:張文君

師資力量


醫學院本部有專任教師近100人,其中,教授(正高)21人,副教授(副高) 29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70人。有“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1人、講座教授1人和“長大學者”特聘教授1人。
教 授
任伯緒鄧德明向光盛王貴林晏年春鄭鵬才舒先濤丁建中夏新中敖 薪
張曉方李玉和曾慶利李祥華雷元衛
副教授
龔 權黃柏青余萬桂余大海黃勁柏陳 清吳焱森劉洪濤汪海全許本柯
蔡 閩張德新張恆文周 紅衡艷林曾祥宏夏傳武
講 師
趙 靜馬紅鶯賀尚榮鄢 進劉 蓮張 靜孫 瑞劉 兵趙長瑤周曉娟
尹 剛胡 婭鄭 鄖陳曉光李明霞蘇 波吳 婧劉衛容謝小強劉本菊
李孝林鮑運平黃江榮潘豐滿龔愛萍王愷斌王 超夏 鵬聶 浩張海元
顧覺醒費 楊謝 斐胡艷紅李莉平何小兵楊 飛

硬體設施


實驗室

實驗室圖冊
實驗室圖冊
醫學院下設醫學形態學實驗室、病原生物學實驗室、醫學機能學實驗室、內科技能學實驗室、外科技能學 實驗室、醫學影像學實驗室、分子醫學實驗室等七個實驗室和一個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專職實驗人員13名,全院共擁有儀器設備總值1067多萬元的儀器設備,1456多台套儀器設備;實驗室面積1000餘平方米。服務於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影像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等四個本科專業;護理、中醫骨傷針灸推拿等3個專科專業。

實踐教學基地

學院有教學實習醫院27家,與包括北京、南京、武漢、廣州等國內大城市的三級甲等醫院建立合作教育基地,能較好地滿足護理學、醫學影像學兩個本科專業學生的臨床實習需要(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學生實習由臨床醫學院負責)。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北京安貞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
解放軍305醫院湖北省腫瘤醫院
北京積水潭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
中山醫學院附屬二院杭州蕭山醫院
廣州軍區廣州總院長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廣州第一人民醫院長江大學附屬荊州臨床學院
廣州第二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廣州軍區武漢總院東風汽車總公司東風總醫院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北京世紀壇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北京地壇醫院
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
十堰市太和醫院

專業科系


學院有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影像學 3 個本科專業和臨床醫學、護理學、針灸推拿學、醫學影像技術、中醫骨傷學 5 個專科專業,其中護理學本科專業設有“ 1+4 ”涉外護理培養模式,即學生第一年專修英語,后四年學習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以適應國際護理人才的需求。 2006 年 1 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醫學院內科學、外科學2個獲碩士點授予權和6個在建碩士點(中醫內科學、兒科學、藥理學、免疫學、影象醫學與核醫學、婦產科學)。醫學院現有在校學生 3800 余名。五十多年來,醫學院培養了近 3 萬名醫學專業人才,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為地方經濟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2004 年 4 月,湖北省衛生廳發文將醫學院確定為“湖北省衛生幹部培訓基地”,學院常年舉辦全省基層醫院院長培訓班、護士長培訓班、骨幹醫師培訓班等,為湖北省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培養了大批的衛生管理幹部和醫療骨幹。
2005 年 5 月,醫學院與美國科學家合作,建立了“中美合作中樞神經損傷治療研究中心”。醫學院建立的“分子醫學實驗中心”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項目,該中心涵蓋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理學、藥理學、病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醫學遺傳學和臨床醫學等各學科,為醫學院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獲獎情況


獲獎時間成果名稱獲獎名稱
2004年11月離子通道門控動力學模型及其在藥物對離子通道作用研究中的應用湖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2006年9月7省市14所三級甲等醫院護理隊伍的需求調查與相應對策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成果獎三等獎
2006年11月腦型血吸蟲病MRI、CT和腦脊液免疫學檢查對比研究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7年11月新生兒病房污染解澱粉芽胞桿菌和不動桿菌的研究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8年11月微泵給葯輸液器對心血管藥物吸附作用的研究與應用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9年11月低檔涉性場所艾滋病高危行為現狀及干預對策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12年10月依託實驗示範中心優勢資源穩步提高護理專業教學質量的研究與實踐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3年1月中藥升降浮沉作用特徵及其臨床應用示例研究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技術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