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冰

飲冰

飲冰,讀徠音yǐn bīng,漢語詞語,意思是形容十分惶恐焦灼;謂受命從政,為國憂心。出自語本《莊子·人間世》。

詳細釋義


典源

《莊子》內篇·卷二中《人間世》
「葉公子高將使於齊,問於仲尼曰:『王使諸梁也甚重,齊之待使者,蓋將甚敬而不急。匹夫猶未可動,而況諸侯乎!吾甚栗之。子常語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歡成。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執粗而不臧,爨無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兩也,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唐·成玄英疏:「晨朝受詔,暮夕飲冰,足明怖懼憂愁,內心熏灼。詢道情切,達照此懷也。」

譯文

葉公子高將出使齊國,問孔子說:“楚王派遣我的任務是重大的,齊國接待使者,表面上很恭敬而實際上不著急。普通人尚不能說服,何況是諸侯呢!我很怕他。你曾跟我說過:‘凡事不論小大,很少不按大道去辦能達到雙方滿意而成功的。事情如果辦不成,就必然有人為的刑罰之禍患;事情辦成了,也必有陰陽氣失調的病患,無論成敗都不遭禍患的人,只有得道的人才能做到。’我吃的是粗茶淡飯而不精細,燒火做飯的人沒有請求乘涼的。現在我早晨接受使命而晚上就要喝冰水,我是心中有火吧!我還沒有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就已經發作陰陽氣失調的病患了。事情如果辦不成,必定遭到人為的禍患。這雙重禍患,做人臣的實在承受不了,你有什麼辦法告訴我嗎?”

釋義

(1)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南朝宋·鮑照《謝永安令解禁止啟》:“飲冰肅事,懷火畢命。”
唐·宋之問《送姚侍御出使江東》詩:“飲冰朝受命,衣錦晝還鄉。”
宋·王安石《游棲霞庵約平甫至因寄》詩:“官事真傷錦,君恩更飲冰。”
(2)謂受命從政,為國憂心
唐·張九齡《與李讓侍御書》:“不然則命非飲冰,幸安中土,又安能崎嶇執事之末?”
《明史·李應升傳》:“陛下振紀綱,則片紙若霆;大臣捐私曲,則千里運掌;台諫任糾彈,則百司飲冰。”
梁啟超有飲冰室,著有《飲冰室文集》。
(3)謂清苦廉潔
唐·姚合《心懷霜》詩:“還如飲冰士,勵節望知音。”
清·錢謙益《譚性教授承德郎制》:“飲冰之操,已著於當時;如水之心,可徵於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