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窯鎮

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轄鎮

缸窯鎮是吉林市龍潭區東北部的一個工業重鎮,距吉林市區45公里,幅員面積292.04平方公里,轄有13個行政村,一個街道。缸窯鎮煤炭、陶瓷工業穩步發展,炭素、獸葯、化肥、建材飛速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快速發展。區劃代碼為220203101,長途區號為0432,郵政編碼為132000,車牌號碼為吉B。

歷史沿革


清初,為蒙王領地。康熙元年(1662年),名缸窯。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建缸窯村籌備處。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為缸窯處公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為烏拉街區缸窯鄉公所,並設警察分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設永吉縣缸窯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設缸窯鎮。
1958年,缸窯鎮改缸窯公社。
1983年,缸窯公社分為缸窯鄉和缸窯鎮。
1985年,缸窯鄉併入缸窯鎮。
2000年1月,劃歸吉林市龍潭區
2005年10月,楊木鄉併入缸窯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缸窯鎮是吉林市龍潭區東北部的一個工業重鎮,距吉林市區45公里,幅員面積292.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96公頃,其中果田面積3948公頃,水田面積748公頃,山林地10849公頃,人口40562人,其中農業人口24035人,轄有13個行政村,一個街道,交通便利,黑大一級公路和“吉哈”鐵路自西向東經過,與周邊鄉鎮為水泥路連接,全鎮村村通水泥路,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缸窯鎮地處龍潭區東北部,東與舒蘭市吉舒街道接壤,南與江密峰鎮相連,西與大口欽鎮毗鄰,北與舒蘭市溪河鎮交界,距龍潭區政府45千米,區域總面積288.03平方千米。

氣候

缸窯鎮地域廣闊,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植物繁茂,資源豐富,不但有大面積的山林,數量可觀的石材,而且地下儲有大量的褐煤和白矽土等。吉哈鐵路、五樺一級公路貫穿境內,全鎮村社通水泥路,交通便利。缸窯鎮經濟工業園區、民營區基礎設施完備,水力、電力資源潛力很大,程式控制電話普及率達85%,開通了寬頻網,實現微機上網,可與全國及世界進行信息交流,有線電視覆蓋全鎮,東北地區最大的陶瓷工業生產基地和吉林市所屬缸窯鎮煤礦都坐落在缸窯鎮境內。優越的地理環境、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礎設施,吸收了外地投資者,招商引資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煤炭、陶瓷工業穩步發展,炭素、獸葯、化肥、建材飛速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快速發展。哈什村永福養殖有限公司發展成為吉林省最大的民營養殖企業。

地形地貌

缸窯鎮地處大黑山低山丘陵與伊舒地塹區內,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南北為於屯河與團山子河沖積平原,中部是低山丘陵;境內最高點南歪脖子嶺山位於南部老躍村,海拔420米;最低點團山子河出境口位於東部二道河子村,海拔178米。

水文

缸窯鎮境內河道屬松花江流域,主要河道有團山子河、於屯河2條;境內河流總長度27.5千米,河網密度9.4千米/平方千米。團山子河為松花江右岸支流,發源於蛟河市牛心鄉長白山支脈海拔608米的南慶嶺,經蛟河市牛心鄉進入缸窯鎮境內,於趙屯村東靠山屯由東向西北經大屯、新龍、新立、二龍山、楊木村,流至二道河子村后崴子屯後進入大口欽鎮。

自然資源


缸窯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褐煤、白黏土等,其中褐煤儲量60萬噸,地質儲量55萬噸。缸窯鎮中藥材資源有山參、貝母、山胡蘿蔔、細辛、五味子等。
1、白粘土資源
缸窯鎮
缸窯鎮
以白粘土做為原料燒制各類陶瓷製品在缸窯鎮已有360年的歷史,據勘明,三級粘土儲量在上億噸,可生產各類陶瓷,日用陶類、園材陶類、美術陶類、仿古陶類、建築陶類、鍊鋼、耐火、模型、防火材料等,很有開發和利用的前景。
2、花崗岩石
可供開採的花崗岩石石料資源豐富,有待開發。
3、山林資源
區內山林超萬公頃,可開發種植中藥材,如山參、貝母、山胡蘿蔔、細辛、五味子等,還可以栽植各類美化苗木,還可養殖林蛙,蟾蜍和放養柞蠶等,可成片開發利用。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缸窯鎮下轄8個社區,27個行政村;下設8個居民小組,162個村民小組。
興陶一二委興陶三四委興陶五六委缸窯一二委
缸窯三四委豐廣一三委豐廣四五委楊木委
齊心哈什螞頭道碾子
康屯白家於屯窩吉
前豐新立站前新安
黃河新豐歪石大屯
老少新龍荒溝燒鍋
楊木二龍山宋屯致富
老躍趙屯二道
截至2020年6月,缸窯鎮下轄1個社區、2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缸窯大街。
興陶社區黃河村站前村歪石村二道村窩吉村前峰村
哈什村頭道村楊木村致富村燒鍋村新龍村老少溝村
碾子村白家村康屯村於屯村新安村新立村二龍山村
宋屯村老躍溝村荒溝村趙屯村大屯村齊心村新豐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缸窯鎮總人口3663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899人,城鎮化率32.48%。總人口中,男性19380人,佔53%,女性17225人,佔7%;人口以漢族為主;有滿、朝鮮等5個少數民族。2011年,缸窯鎮人口出生率4.6‰,人口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長率0.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5人。
2017年末,缸窯鎮常住人口為31067人。
截至2018年末,缸窯鎮戶籍人口為30589人。

經濟


綜述

2006年,缸窯鎮生產總值完成38455萬元,占年初計劃的118.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5050萬元,第二產業完成12473萬元,第三產業完成10932萬元;農業總產值完成24824萬元,人均收入3940萬元,同比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650萬元。
2011年,缸窯鎮財政總收入778萬元,比2010年增長6%。2011年,缸窯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150元。
2018年,缸窯鎮有工業企業29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農業

2011年,缸窯鎮有耕地面積7.1萬畝,人均1.9畝;可利用林地面積31.7萬畝。2011年,缸窯鎮農業總產值9.4億元,比2010年增長12%。缸窯鎮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缸窯鎮生產糧食3.5萬噸。缸窯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等。缸窯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缸窯鎮生產肉類9600噸,畜牧業總產值3.8億元。2011年,缸窯鎮水果種植面積3345畝,產量669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李子等,其中蘋果1860噸。2011年,缸窯鎮漁業總產值700萬元。

工業

缸窯鎮初步形成了以陶瓷、碳素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缸窯鎮工業總產值為6.3億元,比2010年增長25%,實現工業增加值2.3億元,占生產總值的36%。

商貿

2011年末,缸窯鎮有商業網點220個,職工660人。2011年,缸窯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3億元,比2010年增長15%。

金融

2011年,缸窯鎮存款餘額為2.56億元,比2010年增長11%,人均儲蓄6992元;各項貸款餘額0.2億元,比2010年增長2%。

區域經濟

缸窯鎮
缸窯鎮
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38455萬元,占年初計劃的118.5%,其中:一產完成15050萬元,二產完成12473萬元,三產完成10932萬元。企業戶1207戶,其中:農業26戶,工業126戶,交通運輸250戶,建築23戶,餐飲76戶,批發零售345戶,服務業360戶。占年初計劃113%,其中一產項目2項,二產項目9項,三產項目11項,共22項。招商引資8項,完成總額12635萬元,占計劃的126%,其中,二產5項,三產3項。

文化


地名由來

缸窯鎮因該地手工制缸業興盛而得名。

缸窯傳說

在吉林省境內,有個遠近聞名的缸窯鎮。缸窯鎮因當地的著名窯址而得名。缸窯燒造技藝的傳承,自康熙元年(1661年)至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康熙元年,山西、河北一帶發生嚴重旱災,許多人為了活命,不得不攜家帶口“闖關東”。在這些人當中,有個叫趙岩龍的人,他曾經當過瓷窯技術工人。
趙岩龍,祖籍河北省永平府,后遷至山西,曾在開平瓷窯當過技術工人,對燒窯制缸頗有研究。1662年4月,趙岩龍隨著逃荒難民來到了溪浪溝,在山坡上結草為廬住了下來。溪浪溝就是後來聞名於中國東北的以制缸為業的小鎮吉林永吉缸窯鎮。當時,溪浪溝地處群山之間,山高林密,是個野獸出沒的地方。散居在這裡的幾十戶人家,靠伐木、燒炭、挖藥材、打獵為生。趙岩龍在此地落腳后以燒炭為生。
缸窯鎮
缸窯鎮
1663年(康熙二年),趙在燒炭過程中,常常對黃土窯蓋不能經久耐用而感到苦惱。有一天他在山水沖刷的溪溝里,發現了細膩油滑的白土。他靈機一動,把白土取了回去砌成白土窯蓋。經過他多次燒炭,不但窯頂不塌陷,而且越燒越“磁實”。經過反覆琢磨,他覺得那細膩的白土有些類似唐山制缸用的陶土,很可能是制缸的好材料。為了鑒定土質,他毫不猶豫地攜此白土奔赴唐山,請那裡的老缸匠、老陶工鑒別真偽。經過燒制實驗,行家裡手鑒定,認定那白土確是上等制陶原料,就土質而論,較之唐山的陶土更為良好。
在那個年代,精通陶業技術的人很少,而且制陶較之伐木燒炭掙錢又多。因而,趙岩龍從唐山歸來就棄炭興陶了。

交通


2011年,缸窯鎮境內有縣級公路2條,總長17千米;吉哈線過境,境內長13.5千米,設客貨兩用站點:豐廣站;省五樺一級公路從缸窯鎮的南部穿過。

社會


計劃生育工作有序開展,缸窯鎮計劃生育率達到97%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以下,穩定了低生育水平。
推進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加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全年投資100多萬元用於教育事業的發展。
衛生事業取得新進步,農村五亂得到了有效治理,村容屯貌進一步改觀。安全生產和森林防火工作年內都實現了無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目標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缸窯鎮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1000人,專任教師50人;小學6所,在校生1603人,專任教師17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900人,專任教師9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缸窯鎮教育經費達68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02萬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缸窯鎮有科技人才120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20人,經營管理人才24人,技能人才160人,農村實用人才90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缸窯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年放映288場次,觀眾達2萬人次;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12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人。缸窯鎮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老年藝術團。2011年末,缸窯鎮有體育場地2個;25%的城市社區和7%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6%。2011年末,缸窯鎮廣播綜合覆蓋率99.5%;有中央、省市等55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0.45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9.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缸窯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34個,其中有衛生院1個;病床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專業衛生人員5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6人。2011年,缸窯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萬人次,住院手術120台次,出院病人60人次。2011年,缸窯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3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5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0%。

社會保障

2011年,缸窯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32戶,人數61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182戶,人數3958人,支出391.84萬元,比2010年增長12%,月人均82.5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84人,支出18.144萬元,比2010年增長17%;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4人,支出12.43萬元,比2010年增長29%;農村醫療救助43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600人次,共支出10.8萬元,比2010年增長33%;農村臨時救濟3800人次,支出25萬元,比2010年增長53%;自然災害受災人口3800人,救災支出2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108人。

基礎設施

交通:吉哈鐵路橫穿缸窯鎮北部,設客貨兩用站點:豐廣站。省五樺一級公路從缸窯鎮的南部穿過,鎮、村、社交通四八達。村循環小客和計程車為您提供方便。供電:園區內由舒蘭供電局供電,園區外由農電局供電,電網二期改造后遍布全鎮各村屯,符合國家標準。鼓勵工業用電消費,保證工業、民用全程供電。
供水:自來水公司負責全鎮居民和廠礦24小時供水,日供水量3000立方米,設施完備,採用環狀和網狀相結合的方式布置管理網,並設有提升設備,方便高位用水,避免浪費資源。
通訊:有郵政、電信局各一處,電信130至139全部開通,程式控制電話6000部,,移動通訊可達70%,郵政儲蓄全國聯網,郵政已經進入了信息化電子化管理時代,做到了快捷、方便、保密。有線電視入戶率95%,基本達到了一個家庭能在24小時收看42套電視節目,豐富了居民文化生活。

產業結構

經過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產品特色更加突出,逐步實現合理布局,一村一品、產品品種更加優化,效益明顯,出現了一批龍頭帶動類型的產業,大屯、老少溝聯合村,於屯、窩吉聯合村的木段黑木耳的種植,荒溝、燒鍋聯合村的生豬繁育基地,頭道、碾子聯合村的養鹿,及中草藥栽植,歪石村苗木栽植和果樹栽植,哈什村的永福養殖公司的肉食雞雛等。

新農村建設

1、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缸窯鎮
缸窯鎮
加強小城鎮規劃和建設,通過市場化運作,籌資近千萬元完成了綜合市場建設。強化道路交通建設,投資160萬元,新建趙屯、二龍山大橋、哈什大橋、康屯大橋,主體工程已經完工。新修豐廣礦區和大屯老少村水泥路4.52公里,投資20萬元延伸自來水線路,解決站前村80戶居民吃水難題,投資60萬元,延伸有線電視網,擴大收視範圍,6個村300戶居民因此受益。實施了綠化美化工程,投資18萬元在過境線大口欽至豐廣段栽植垂榆3040棵,培植路肩7.6公里。組織各村栽種綠化樹12.8萬株,油條4公里。
2、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按照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畜牧業和特產業的思路,進行農業產業戰略性調整。2006年缸窯鎮糧食生產喜獲豐收,全鎮糧食總產量達到33111噸,再創歷史新高。畜牧業持續發展,2006年存出欄肉雞353萬隻,豬5.3萬頭,牛1.6萬頭,羊0.5萬頭。特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06年,全鎮養魚水面達到300公頃,栽種黑木耳57萬袋,放養柞蠶156把,養蜂766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