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蚌

瓣鰓綱蚌目珠蚌科下的屬

瓣鰓綱,珠蚌科的一屬。殼厚,輪廓為圓三角形,或近似菱形,殼面具有多少不等的瘤狀突起。

物種簡介


珠蚌科的一屬。殼厚,輪廓為圓三角形,或近似菱形,殼面具有多少不等的瘤狀突起。始見於侏羅紀,新生代特別繁盛,一直延續至現代。我國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湖泊、河流流水中有生存。

形態特徵


喜溫喜濕,在溫帶和亞熱帶,熱帶生存。
麗蚌殼質重厚,殼質細緻而堅硬。外形有卵圓形、橢圓形、豬耳形和佛耳形。殼頂位於前端。鉸合部由擬主齒和側齒組成,左殼有2枚 擬主齒和2枚側齒,右殼有1枚擬主齒和1枚側齒。麗蚌屬的種類棲息於水較深、底質較硬的流水湖泊和河流內。貝殼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鈣和少量的殼基質(conchiolin或稱貝殼素)構成,這些物質是由外套膜上皮細胞分泌形成的。貝殼的結構一般可分為3層),最外一層為角質層(periostracum),很薄,透明,有光澤,可保護貝殼。中間一層為殼層(ostracum),又稱稜柱層(primatic layer)占貝殼的大部分,由角狀的方解石(cacalcite)構成。最內一層為殼底(hypostracum),即珍珠質層(peral layer),富光澤,由葉狀霰石(aragonite)構成。外層和中層為外套膜邊緣分泌形成,內層為整個套膜分泌而成,可隨個體的生長而增加厚度。珍珠就是由珍珠質層形成的。當外套膜受到微小砂粒等異物侵人刺激,受刺激處的上皮細胞即以異物為核,陷入外套膜的上皮之間結締組織中,陷入的上皮細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囊即分泌珍珠質,層復一層地將核包位逐漸形成珍珠。人工育珠在我國已由來已久,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200多年,我國就有淡水育珠的記載。麗蚌屬貝類的肉可食,肉和殼粉可作為家禽、家畜的飼料。殼厚,為製造紐扣、人工育珠用的珍珠核以及貝雕工藝品的優質原料,也入中藥,稱珍珠母。麗蚌化石常發現於古人類遺址,說明我們的遠古祖先喜歡以麗蚌為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