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迦山

自然風景區

洛迦山位於普陀山東南約5.3公里處,傳為觀世音菩薩發跡、修行之聖地。《華嚴經》載:“於此地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作《觀音大士贊》云:“南海海深幽絕處,碧鉗嵯峨連水府。號名七寶洛迦山,自在觀音於彼住……”。據民國《普陀洛迦新志》記載:“洛迦山,海中懸島,在普陀山東南。凡朝山禮佛者必兼謁是山。”

文化活動


洛迦山
洛迦山
短姑道頭東渡約半小時即到洛迦山。洛迦山面積約0.6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97.1米,岸曲折,周圍礁石嶙峋,千姿百態,如無數五色珊瑚圍繞仙山,是普陀山佛教聖地一部分,傳為觀音菩薩修行之聖地。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作《觀音大士贊》云:“南海海深幽絕處,碧紺嵯峨連水府。號名七寶洛迦山,自在觀音於彼住。”凡朝拜普陀山的信徒,必到洛迦山,有“不到洛迦山不算朝完普陀”之說。山上有圓通庵、大悲殿、大覺殿、伽藍殿、五百羅漢塔、四十八願塔、水晶宮等。
洛迦山
洛迦山
遠望洛迦山酷似一尊觀音菩薩安詳地躺在蓮花洋上,頭、頸、胸、腹、腳均分明可辮,故有“睡觀音”、“海上大卧佛”之稱。
位於洛迦山北山腰坪地處,原為觀覺蓬,建於清末。1988年普陀山佛協重建庵院改“觀覺”為“大覺”。在大覺庵南約15米處,有與其同時建的大悲殿。大悲殿由比丘尼修持,門聯雲“白雲伴洛迦山聖境涌佛塔,紅日初升蓮花汪洋騰金波”。
洛迦山有二處“水晶宮”,相傳為觀音大士靈現處。一在島北阜頭附近,岩底下一個三角形。
概況
洛迦山
洛迦山
洛迦山在普陀山的東南方,與之隔海相望,歷史上都把普陀洛迦連在一起。相傳,當年的觀音大士先在洛迦山修身得道,後來才到普陀山開闢觀音道場,所以舊時凡來普陀拜觀音的善男信女都必去洛迦山進香,有“南海普陀去燒香,不到洛迦燒半香”的說法。
從普陀山朝東眺望,洛迦山孤佇海中,猶如一尊仰卧於蓮花洋中的海中卧佛。山上林木翠郁,終日風呤浪嘯,四季鳥語花香,別有一番天地。從普陀山到洛迦山,每天上、下午都有專船到洛迦山。兩島雖相距不遠,但蓮花洋中波濤洶湧,故有“須經二十四個蓮花浪,方能得渡彼岸”之說。在山上嶙峋的礁石上,築有南、西、北三個不同方向埠頭,船隻可視風向擇埠停靠。
山上過去曾有妙湛、圓通、自在、觀覺四座茅篷,后僅存圓通篷,現擴建為圓通禪院,並新建大悲殿和大覺庵,以及土地祠、聞思亭、迦藍殿等。山中有女尼主持。1988年始,在妙湛庵舊址新建五百羅漢塔(又稱妙湛塔)。塔三層,高27.6米,三層共雕羅漢像518尊,組成12幅羅漢朝觀音圖。圓通禪院四周林木蔥鬱,環境幽靜,香火旺盛。山上尚有龍泉古井、仙橋、水晶宮等景點,以及普陀高僧謝世后存放骨灰的圓覺塔。東北小山上去過去曾設有天燈台,瀕臨洛迦門,是古時指點海船夜航的設施。“洛迦燈火”也成了普陀一景。明屠隆有詩讚曰:“熒熒一點照迷津,光奪須彌日月輪。”如今,天燈台已改建成國際燈塔,被載入國際航海圖志。
洛迦山
洛迦山
登上洛迦山極目遠眺,浩浩大海橫無涯際,山海奇觀悉入眼帘,南有白沙、朱家尖、月嶴,怪石嶙峋;北眺淡浮數山,巔圓如釜,即為葫蘆島;西望普陀山,逶迤起伏如蛟龍戲珠,山中的千步沙、紫竹林、梵音洞隱約可辯。

歷史沿革


自古以來,普陀洛迦融為一體,有“不到洛迦山就不算朝完普陀”之說。後為使二島分別,遂一稱普陀山,一稱洛迦山。船行蓮花洋,遠望洛迦山酷似一尊大佛安詳地仰躺在煙波浩渺的蓮花洋上,頭、頸、胸、腹、足均分明可辨,故有“海上大卧佛”之稱。由普陀山到洛迦山航程約40分鐘。據傳“須經過二十四個蓮花浪方能得渡彼岸”。島南、北有三處碼頭供香客渡航,並建有磐石磴道3000餘米,名“洛迦山香道”。恰如“四十八願塔”有聯云:“寂滅道場常樂我靜,洛迦勝境花木幽深。”登上洛迦山極目遠眺,南望白沙、朱家尖怪石嶙峋,北眺淡浮數山,巔圓如釜,是為葫蘆島;西望普陀山,逶迤起伏,猶如蟠龍戲珠,山中殿角出沒綠蔭叢中,紫竹林、梵音洞、千步沙……盡收眼底。據說當年觀音大士就是由此跨越蓮花洋去普陀山開闢道場的。志載,明萬曆年間,有僧在山中結茅。至清末,山上有妙湛、圓通、自在、觀覺四座茅篷。“文化大革命”時遭毀。1980年,普陀山佛教協會開始整修洛迦山,先後創建五百羅漢塔,新建土地祠、伽藍殿、圓通禪院、大悲殿、大覺禪院、圓覺塔、妙湛塔和大型石雕“觀音事迹故事碑廊”等名勝,從此洛迦勝境更是名不虛傳。

主要景觀


香道

從西碼頭至大覺禪院石蹬道3000米香道鋪設石階750餘級,間嵌蓮花石板,旁置石凳,供香客歇腳坐坐,一路依山映水,林木夾道,古樹濃郁,寺院、塔影沿途交相輝映,風光秀美。

妙湛塔

妙湛塔又名“五百羅漢塔”,坐落在洛迦山中部,1990年初始建。1993年6月建成。數百噸青石皆從溫嶺海運而至,用人工肩負扛抬上山,耗工二萬餘,雕工精細,堪稱海天佛國一大工程。塔旦四方形,高27.6米,基座邊長16.3米,雙層須彌座,塔身三層與多寶塔形似,莊嚴、穩重,頗具神聖感。

圓通殿

坐落在妙湛塔東,西北緊鄰大悲殿,為洛迦山主剎,建於明萬曆年間,1983年修建后對外開放,1990年重建。建築面積759平方米,殿宇27間,依山起勢,坐落在山腰叢林中,門前一片山坡坪地,環境幽靜,空氣清新。

旅遊信息


交通

由普陀山乘渡船可至洛迦山,行程約半小時。每天7:00在短姑道頭乘船,遊覽一個半小時后,乘原船返回,也可遊玩至下午,乘15:00的船返回。渡船票是雙程,當天來回,山上沒有可住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