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馬鹿

東北馬鹿

東北馬鹿(學名: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是馬鹿的亞種之一,身體呈深褐色,背部及兩側有一些白色斑點。雄性有角,一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於眉叉。它的夏毛較短,沒有絨毛,一般為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馬鹿生活於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喜歡群居。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活動,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善於奔跑和游泳。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喜歡舔食鹽鹼。9-10月份發情交配,孕期8個多月,每胎1仔、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

2020年5月29日,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

外形特徵


東北馬鹿
東北馬鹿
東北馬鹿
東北馬鹿
東北馬鹿屬大型的茸用鹿,成年公鹿的肩高130~140厘米,體長135~145厘米,體重230~320公斤;成年母鹿肩高115~130厘米,體長118~132厘米,體重110~135公斤。頭較大,呈楔形,眶下腺發達,淚窩明顯。四肢較長,後肢更健壯,有較強的奔跑能力。東北馬鹿夏毛為紅棕色或粟色,冬毛厚密呈灰褐色,腹部及股內側為白色。臀斑大呈淺黃色,尾毛較短,其毛色同臀斑。頸部鬣毛較長,冬季髯毛黑長。初生仔鹿體軀兩側有明顯的白色斑花,待換冬毛時斑花消失。東北馬鹿茸角的分生點較低,為雙門樁(單門樁率很低),眉、冰枝的間距很近,主幹和眉枝較短,茸質較磁實,茸毛為黑褐色。成角最多可分5~6杈。

生活習性


東北馬鹿群居性較梅花鹿差,常年多棲息在山地的混交林帶或森林草場中,春、秋兩季常到溝塘地帶啃食青草,並常到鹽鹼灘地舔食。生茸期公鹿獨居山林深處,以避開敵害。配種期與母鹿混居,公鹿之間斗偶十分厲害,直至勝者獨霸母鹿,敗者逃之夭夭,另求新歡。母鹿常年群居,夏季炎熱天氣或發情季節,經常到溝塘、溪間戲水,秋季常常到農田偷吃莊稼。東北馬鹿經馴養,性情變得較溫順,體型也較野生品種大些,適應性也增強了,易於管理。

分佈範圍


野生種源主要分佈在長白山脈、完達山麓及大、小興安嶺地區。以內蒙和黑龍江省分佈較多,河北也有分佈。

繁殖方式


東北馬鹿16月齡的母鹿可以發情受孕,但都在28月齡開始配種,受胎率在65%左右,繁殖成活率維持在47%左右,雙胎率不超過1%。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低危(LC)。
2020年5月29日,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

經濟價值


東北馬鹿的產茸性能較天山馬鹿差,9~10月齡公鹿開始生長初角茸,一般平均產鮮茸0.7公斤/付;成年公鹿1~10鋸平均產三杈鮮茸3.2公斤/付左右。東北馬鹿茸質磁實,且支頭較瘦小,因此茸質不如天山馬鹿。
成年公鹿的屠宰率為53.2%左右,成年母鹿為50.8%左右;凈肉率:成年公鹿為42.5%左右,成年母鹿39.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