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高頭村

西高頭村

西高頭村位於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東南部,是梁寨鎮南部重村。西高頭村幅員9平方公里,以淤土為主,土地平坦肥沃,土層深厚,年平均氣溫13.8度,無霜期210天,年日照時數2462.3小時,年平均氣溫降雨量782.3mm。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莖類作物的生長,是中國最大的蘆筍牛蒡、山藥、苔蒜等特種蔬菜生產基地。西高頭村分四組,人口約3000人,土地面積5000畝,人均佔地1.5畝。

區劃沿革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梁寨鎮轄村。現與腰裡王村、後梁庄、耿庄等合併稱為新腰裡王村。
明末清初稱為“梁行”,因與梁寨集南北對應故亦稱“南集”,是當時很繁華的集市。至郡廩生梁寶慶時,修建“貢生院”,梁行集迎神廟會盛隆,稱“迎神賽會”(又稱“南集廟會”)。“文化大革命”后逐漸蕭條,“梁行”成為梁寨梁氏的一個村院,后逐漸增加別門外姓,衍化成“西高頭村”,而“梁行”之稱便縮小為原來的梁氏本家所在,“南集”獨立成為西高頭村旁邊的一個小村莊的名字。西高頭村位於梁寨鎮南部,與鎮僅一河相隔。面積約9平方公里,人口大約3000人。

歷史蹤跡


西高頭村西部是一個湖,古稱“西套”、“套里”、“淵子”,更多的叫“淵子”。“淵子”又作“淹子”。據記載,系曾經黃河故道決口,在這打了個漩渦而形成,面積1500餘畝。
昔日岸南曾有座龍王廟,廟前水深不可測,有稱“一兩蠶絲達不到底”的傳聞,故又稱“淵子湖”。
據村子老人講,當年乾隆皇帝撥了很多金銀財寶,命令貪官和珅修過此湖,要求做到“鐵底銅幫玉石欄桿金小洞”,可是被和珅貪污了。後來乾隆皇帝南巡到徐州時,想起來此事,詢問和珅,和珅推說此處有龍,兩龍相遇必有一傷,可在徐州雲龍山上觀望到,另一方面令人在雲龍山的淵子的不遠處燃放鞭炮煙花,做成很光亮熱鬧的景象。乾隆信以為真,草草觀望了事。
另據載,這裡每年都要沉船淹死人,傳說湖中有條美人魚在作怪,後來在岸東北角開一口子修建閘門,向東延伸一條人工河,直通微山湖;同時,又在東西兩岸大修水渠,引水灌溉田地,美人魚因水淺無法藏身,只得變成白鬍子老頭,在一霧天撐船到微山湖去了。
淵子周圍村民在岸邊淺水處種上蓮藕,香酥脆甜,聞名於天下,有稱“豐縣的煙,沛縣的酒,梁寨淹子白蓮藕”。據不可靠傳說,淹子藕的名聲曾驚動了乾隆皇帝,他下江南途經徐州時,欲觀“淹子勝境”,手下人對他說:“豐縣乃劉邦故里,龍地也;我主為一龍,恐龍見龍必定有傷。。。。。。”云云,乾隆膽怯,未至。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淵子北岸建一釀酒廠,生產“淹子大麴”,近售蘇魯豫皖毗鄰各縣,遠銷黑龍江等省,香濃味醇,深受歡迎。后湖中放養湖蟹、鴨、鵝等,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因此,淵子又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幸福湖”。

經濟綜述


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十五”以來,村委採取多種措施發展村域經濟,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來村投資辦廠,鼓勵村民創業興業。招商引資的效果不斷顯現,工業經濟的快速擴張帶動了鎮域經濟各產業的穩定發展。村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高,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地方財政收入和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年均增長0.6%,基本處於穩定發展階段;第二產業年均增長30%,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第三產業年均增長8%,處於穩定增長階段。人均GDP也大幅度增長。隨著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得到不斷優化。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54.7:23.6:21.7,發展到2007年的29.2:52.6:18.2。從“十五”以來經濟發展的趨勢看:第二、第三產業在經濟增長中的拉動作用明顯,非農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助推器。“十五”開局最初第一產業所佔GDP比重遠大於第二、三產業,之後第一產業比重逐漸縮小,第二、三產業逐年增加。隨著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實施,2005年第二產業佔GDP比重超過第一產業,成為引領村經濟發展的支柱行業。

農業發展


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十五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穩定發展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惠農政策,農村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農業內部產業結構趨於合理。首先是穩定發展種植業,在取消農業稅和實施糧食補貼和農機購機補貼的背景下,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得以提高,糧食種植面積得以穩定。產業結構為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相輔,養殖業相結合的優質高效農業。糧食作物主要為玉米、小麥、大豆等,這是村農業的基本保障的產業。經濟作物主要為蘋果、梨、山藥、牛蒡、韭黃、苔蒜、種子棉等,尤其是白蓮藕,此已為村農業的發展亮點和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打產業。另外大力發展養殖業,豬、波爾山羊、肉鴨養殖漸成規模,效益良好,特種養殖業已經成為促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十五”以來,村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興村”的發展思路,制定有利於工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的優惠政策,一方面招商引資,吸引外資前來興辦企業,另一方面鼓勵民間資金大力創辦民營企業,以盆瓦燒制、泡沫加工、木材加工、玻璃製造、煤炭加工、皮革鍛造等為主體的工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工業增速在保持較高平台的前提下,運行質量明顯提高。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較快發展。“十五”以來,村加大建設及推廣力度,大力支持梁寨大蒜交易市場、梁寨邊貿市場、河濱路商業街等鎮各種商貿服務項目。村民以梁寨鎮的文化、餐飲、購物、娛樂、商貿等服務行業為基礎,大力推進農家樂、梁寨淵子等特色旅遊項目,為村與鎮服務業的較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農民收入較快增長。隨著第二和第三產業的興起,農民一改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模式,開闢了多種收入渠道,非農收入已經成為農民增收主要組成部分。利用農閑時間外出務工,投身第三產業或者自主創業等,促進了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全縣平均水平,年均增長7.8%。與此同時,居民儲蓄餘額大幅增長,年均增長19.8%。村黨委、村委通過新一輪思想解放活動,思想觀念進一步更新,目標思路進一步明確,幹事創業的激情進一步高漲,一是抓服務,促大項目開工,二是抓技術改造,促企業升級,三是抓文化生態旅遊,促三產發展,四是抓產業調整,促布局合理,五是抓黨建,促新農村建設,通過“五抓五促”將進一步加快建設特色強村、邊界重村的步伐。

特色產業


苔蒜產業使農民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富裕路。為更快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目標,村委把眼光轉移到發展設施農業上來,積極引導農民發展大棚蔬菜種植,穩步推進設施農業建設,為農民開闢了增收新渠道。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科學規劃,按照點上有精品、面上有規模,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擴展基地的工作思路,著力培育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高效農業,在新集、趙樓兩個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區的輻射帶動影響下,實現了高效設施農業的全面推進。
為做大做強設施農業,打造設施農業強村,村委鼓勵村名規劃建設了設施大棚,堅持統一設計標準、統一貸款扶持、統一育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打井配套的“五統一”優惠政策,對按標準按期完成設施大棚建設的農戶,除享受縣級補助資金外,還出台了每棚獎勵500元的扶助優惠政策,大大的調動了農民建設設施大棚的積極性。同時實行農技人員與大棚戶責任對接,通過知識講座和實地操作示範等形式對設施農業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提高群眾種植技術水平。調整優化設施菜種植結構,合理安排種植期,在高產、優質、高效的優良設施菜品種上下功夫,力求均衡上市。鼓勵產銷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跑市場、找訂單,一部分農村經紀人已經在創品牌、佔市場上搶佔了先機,形成了經營輻射帶動效應鏈,使得生產銷售穩定增長,效益明顯提高。設施農業逐步形成了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的格局。

自然資源


淵子是清朝年間黃河決口而形成,古人曾對此淵子美稱為“鐵幫銅底玉石欄桿金小蟲”,使人們不遠千里慕名來此一游。該淵子佔地1500餘畝,盛產各類魚蝦,其中尤以白蓮藕著稱,曾是進奉朝廷的貢品。
交通便捷,距徐州市繞城高速僅20公里,距隴海鐵路黃口站僅15公里。村內公路四通八達,高等級梁滿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村區水資源豐富,豐縣長江南水北調工程--南支河穿境而過,地下水潔凈,達國家飲用水標準。村區擁有程式控制電話,可寬頻上網,迅速便捷,有線電視網遍布整村。

教育信息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西高頭幼兒園和西高頭小學成立;本世紀初,由於生源減少,被合併到梁寨中心幼兒園和梁寨中心小學。在盡其一生二十多年的歲月里,為村子培養了二十多屆學生,從村子走出了幾百個國家棟樑之材,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