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中國報學史的結果 展開

中國報學史

戈公振所著的圖書

我國著名報學家、傑出的新聞工作者戈公振先生的《中國報學史》,1925年夏至1926年6月完稿於上海。1927年11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是一部研究新聞學和我國新聞事業發展史的開山名著,國內外新聞界譽之為中國首部新聞史學權威著作。該書出版后曾多次重印,日本學者小林保將該書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中國報學史》首次全面、系統的敘述了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歷史,彙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基本勾勒出了中國新聞事業產生髮展的大致脈絡,標誌著中國新聞史系統研究的開端,被公認為中國新聞史研究奠基之作,對後世新聞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

簡介


中國報學史[民國時期新聞史學著作]
中國報學史[民國時期新聞史學著作]
《中國報學史》是由我國著名報學家、傑出的新聞工作者戈公振先生所寫,它是一部研究新聞學和我國新聞 事業發展史的開山之作。

歷程


1815年,中國第一份近代報紙《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問世,標誌著中國近現代新聞事業的發端,然而在此後的一百多年間,人們對於“新聞”這門新興學科的卻缺乏理性思考。而《中國報學史》的誕生,首次全面系統地敘述了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歷史,被國內外新聞界譽之為中國新聞史學研究的首部權威著作,對我們今天的新聞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聞學界泰斗方漢奇老先生就曾說過:“戈先生的《中國報學史》是奠基之作,我是站在他的肩膀上起步的”。

意義


《中國報學史》系統全面地介紹和論述了中國新聞事業發生髮展的歷史,彙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基本勾勒出了中國新聞事業產生髮展的大致脈絡,確定了中國新聞史研究的內容。它的出版標誌著中國新聞史系統研究的開端,這在我國新聞史學史上有重大的里程碑意義。此後,中國新聞史的研究至少在形式上展現出全面鋪開之勢,通史、地域史、斷代史、人物史、專題史等方面的專著紛紛問世。方漢奇先生曾評價道:當時,“多數新聞史著作的水平還不高,分量也稍顯單薄。”其中“以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最見功力,影響最大……是舊中國的新聞著作當中惟一有外文譯本的一本書……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惟一再版過的舊中國的新聞史學專著。”可見,戈公振先生的《中國報學史》不僅是中國系統新聞史研究的開山之著,還是解放前我國新聞史學研究的登峰造極之著,代表了解放前我國新聞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批評


不過,據考證,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之處:史料豐富而不確切,后被考訂出有200多處錯誤;闡述系統而不深入,敘述不免偏頗,如對於上海報業的介紹較為詳細,對其他地區介紹得比較簡略;並且,這本著作體系欠完整,任何學術專史著作,應以時為經,以其發展為緯。戈公振先生把中國新聞事業分為官報獨佔時期、外報創始時期、民報勃興時期、民國成立以後、報界之現狀等。朱傳譽在《報人·報史·報學》中曾寫道:這樣的分法“實屬武斷,與發展史實多所不合”。不難看出《中國報學史》本身有不成熟的地方,有待發展與完善。雖然有這樣一些不足之處,存在著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依然是無法取代的,依然是一本高水準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