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劉維寧的結果 展開
劉維寧
加拿大國家航天局科學家
劉維寧,1982年,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理學士;1987年,美國萊斯大學空間物理和天文系哲學博士。加拿大國家航天局(CSA)五級科學家。
英文名:William Liu
出生地:湖北武漢
出生年月:1962年11月
教育經歷:
劉維寧的成長時代,是中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後期,這一獨特的歷史階段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對他的職業和愛好有著重要的影響。
由於家教的熏陶,自幼以讀書為己任,對“優則仕”則不以為然。由於七十年代批林批孔、評法批儒、評《水滸》、通過《紅樓夢》透視中國古代階級鬥爭等一系列政治運動,劉維寧對中國先秦文化、詩歌藝術、和古典小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超越年齡的國學修養。在中學二年級以前,劉維寧的志向是做一名“黨的忠誠的文化工作者”。
劉維寧上初三時,正值四人幫倒台,讀到了徐遲寫的《哥德巴赫猜想》,對數學發生了強烈的興趣,通過自學,掌握了高中數學課程,和部分大學微積分課程。七八年四月以初中生身份參加武昌區高中數學競賽,獲得了第三名,開始走上科學道路。
1978年7月,劉維寧以初三學歷參加全國高考,獲取高分,15歲時進入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學習。學習成績優秀,但經常曠課,政治上不知道“要求進步”是什麼意思,故被私下認為是可能夭折的神童代表。
1981年8月,上武大三年級的劉維寧,通過了李政道先生在全國主辦的中美物理研究生聯合招生考試。1982年8月,劉維寧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年19歲。
1982年8月至1983年5月,劉維寧就讀於美國俄勒岡大學物理系,曾考出該系博士資格考試的歷史最高分,但由於該校沒有劉維寧喜歡的空間物理專業,立志轉學,於1983年8月轉到地處美國航天重鎮休斯頓、有南方哈佛之稱的萊斯大學。1987年11月,劉維寧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時年25歲。
1988年5月,劉維寧到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物理系做博士后。1990年加入加拿大國家自然科學和工程基金會建立的加拿大空間研究網任研究院員。1995年轉任加拿大航天局空間科學部專職研究員,直到2000年。在此期間,劉維寧在磁場物理、極光物理、和等離子體理論等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000年,劉維寧赴加拿大航天局總部擔任空間環境科學學科主持科學家,成為加拿大空間物理學界的實際領導者。在2000-2010年十年間,劉維寧為提高加拿大空間物理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地位,做出了卓有成就的努力。
劉維寧是加拿大航天局五級國家科學家。
劉維寧在近十個國際重要學術組織擔任常任職務。
劉維寧個人科學研究的主要貢獻在於地球磁層空間能量爆發的物理機制,及其衍發的各種波動和極光特徵。
太陽活動對地球影響
劉維寧書法《念奴嬌》
劉維寧喜歡唱歌,來源也和文革時生態環境有關,革命樣板戲耳熟能詳。後來這一愛好延伸到了古典京劇。在美國的一段時間裡,劉維寧的房東是一位教聲樂的私人教師,學了一些美聲唱法。他說退休后想在倫敦最奢華的哈羅德大百貨,給顧客免費唱歌劇。
劉維寧除科學外,真正有造詣是寫作。20世紀90年代中期,劉維寧對西方哲學、歷史、美學、心理學、和文學進行了系統的學習,開始用英文創作小說,被認為是華人中英文的一流寫手,著有短、中、長篇小說數十萬字。但一直由於低調,沒有發表。他認為最好的作品都是自娛的,像梵高的畫,生前最好一錢不值,身後才能永垂不朽。劉維寧崇尚西方現代派作家,特別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有時他會忍不住提醒父親,喬伊斯也沒得過諾貝爾獎)。2006年以後,劉維寧開始直接用中文寫作,公開發表過的作品僅有《報告文學》2006年8月期上的《長河上溯手記》。在家人朋友的勸說下,劉維寧在考慮翻譯發表自己的舊作。
劉維寧在科學方面的五篇代表性文章為:
Liu, W. W., B. L. Xu, J. C. Samson, and G. Rostoker (1995), Theory and observation of auroral substorms: A magnetohydrodynamic approach, J. Geophys. Res., 100, 79.
Liu, W. W. (1997), Physics of the explosive growth phase, Ballooning instability revisited, J. Geophys. Res., 102, 4927.
Liu, W. W., G. Rostoker, and D. N. Baker (1999), Magnetic pumping acceleration of relativistic electrons by large-amplitude ULF pulsations, J. Geophys. Res., 104, 17391.
Liu, W. W., P. Charbonneau, K. Thibault, and L. Morales (2006), Energy avalanches in the central plasma sheet, Geophys Res. Lett., 33, L19106, doi:10.1029/2006GL027282.
Liang, J., E. F. Donovan, W. W. Liu, B. Jackel, M. Syrjasuo, S. B. Mende, H. U. Frey, V. Angelopoulos, and M. Connors (2008), Intensification of preexisting auroral arc at substorm expansion phase onset: Wave-like disruption during thefirst tens of seconds, Geophys. Res. Lett., 35, L17S19, doi:10.1029/2008GL033666.
文學作品(括弧中為原創語言)
《不可承受的正義》(短篇 – 英文已完成)
《飛翔的爬行動物》(中篇 – 英文已完成)
《暴風雨中的小瑪麗》(短篇 – 英文已完成)
《黑冰》(短篇 – 英文已完成)
《后三國演義》(短篇 – 英文已完成)
《死亡修長的腿》(短篇 – 英文已完成)
《紫丁香上的一隻蜂》(短篇 – 英文已完成)
《中國鯨魚》 (短篇 – 英文已完成)
《無聊》(短篇 – 英文已完成)
《飛翔的爬行動物》(長篇 – 英文已完成)
《長河上溯手記》(中篇 – 中文已完成)
《霸王別姬》(中篇 – 中文,已完成)
《復活》(長篇 – 中文,寫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