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敏冬
光華工程科技獎得主
白敏冬,女,1965年5月26日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海洋環境科學工程與技術專家,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高氣壓強電場電離放電重點實驗室主任。
長期從事強電場放電產生自由基的新方法及其應用研究,主要在海洋赤潮治理、甲烷轉化制氫及液體燃料、煙氣脫硫脫硝資源化、防控生化污染等領域進行研究。
2021年6月,入選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
時間 | 院校 | 專業 | 學位 |
xx—1988年 | 鞍山鋼鐵學院 | 機械製造 | 學士 |
畢業后一直在大連海事大學任教,系大連海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高氣壓電場電離放電遼寧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大連海事大學等離子體物理學科帶頭人。
主持完成了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2002CCC009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9901001)、省國際合作項目(99303021)和遼寧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972223)等科研項目。主要參加了(第二位)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60031001)和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85-912-04)等省部級項目十餘項。在課題研究期間獲實用專利3項,發明專利1項;共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第1、第2作者論文45篇,被SCI、EI收錄14篇。目前已指導碩士研究生10名,其中,已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的8名,在讀2名。其中“強電場電離放電治理船舶壓載水有害微生物入侵性傳播研究”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3年);高濃度臭氧產生器-Ⅰ(ZL00252667.0)、高濃度臭氧產生器-Ⅱ(ZL00252668.9)、高濃度臭氧產生器-Ⅲ(ZL0022665.4)、高濃度臭氧產生器-Ⅳ(ZL00252666.2)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一種臭氧產生器件(00105877.0)獲國家發明專利。
工作業績
白敏冬講話
據介紹,白敏冬教授帶領著自己的科研團隊,又在海洋赤潮治理、甲烷轉化制氫及液體燃料、煙氣脫硫脫硝資源化、防控生化污染等領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這些項目都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她領導的科研組,目前承擔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國家“863”計劃重點及探索項目、國家“973”專項、政府間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等20多項國家級重大課題,實現總科研經費4000多萬元。白敏冬教授發表了上百篇學術論文;獲得國際發明專利3項、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等多項成果。其中科研成果“高濃度羥基自由基產生設備”、“高濃度臭氧水上水處理裝備”等項目實現經濟效益上億元。
白敏冬獲獎
國際臭氧學會會員、國家物理學會靜電專業委員會理事。
時間 | 獎項全稱 | 具體獎項 |
2021.6 | 入選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 | |
國際專利獎 | ||
中國專利獎 | ||
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先進個人 | ||
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 ||
國家新世紀優秀人才 | ||
全國“三八”紅旗手 | ||
2002.8 | 交通部吳福振華優秀教師獎 | |
2000.12 | 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 |
2000.12 | “百千萬人才工程”的千層次人才 | |
1996.3 | 全國“三八”紅旗手 | |
1996.3 | 全國“巾幗建功”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