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女阿五
華女阿五
《華女阿五》是黃玉雪用第三人稱敘述,一部以家庭生活為主要背景的自傳體小說。在小說中,生活中的一系列經歷使主人公玉雪逐漸明白美國個人主義信仰的偉大,明白自我發展和成名的權利。這也漸漸使她與父母以社會為中心的儒家價值觀念發生了衝突,最終迫使她走出唐人街並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融入進了白人的世界。
黃玉雪的《華女阿五》是一部反映二十世紀上半葉一個華裔美國少女在事業上奮鬥成功的自傳性小說。作者在這部小說中,向世界展示她如何逐漸明白美國個人主義的信仰,明白自我發展和成名的權利,因此使她與父母以社會為中心的儒家觀念發生了衝突。黃玉雪的故事是一個個人成長的故事,一個她自己獲得被人重視的故事,超出了小說標題第五個華人女兒(即華女阿五)低人一等的概念。
黃玉雪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要求她尊敬、服從父母、師長,嚴格遵守家庭的等級制度,要誠實、守信,學會約束自己,與人為善。生活雖然無憂無慮,但卻墨守成規;雖然莊重嚴肅,卻也適得其樂,這是對小玉雪生活的真實寫照。當父親拒絕資助黃玉雪上大學卻全力支持為黃家延續香火的哥哥上大學時,黃玉雪心裡開始抗議。她為了上學,只能自己去勤工儉學。黃玉雪在七個不同的美國家庭打工,不但解決了學費問題,更增加了生活閱歷。大學畢業時,黃玉雪在專科學校畢業典禮上的發言,贏得了掌聲的同時還獲得了黃家與老師們共進晚餐的機會,這不僅是中美文化在求同存異中融合的表現,也是她成長的一個見證儀式。工作后,黃玉雪從未停息探尋的腳步。在一次“沿海徵文比賽”中,黃玉雪打敗了白人成為獲勝者。她的文章被編人一份國會報告呈送美國總統,她以此獲得主持一艘威廉·A·瓊斯自由號艦下水儀式的機會。這個儀式不僅讓她得到了家人的認同,更重要的是作為華裔的她得到了美國人和美國政府的認可。黃玉雪的陶器店在唐人街開張最終也得到了家人和美國人的支持與肯定,使她成為“模範少數族裔”的代表,這是完整意義上的理想實現,也是她成長的見證。
第一章 新世界 | 第十一章 著眼中國 | 第二十一章 興奮之夏 |
第二章 世界在長大 | 第十二章 奇堂兄 | 第二十二章 派船出征 |
第三章 天恕 | 第十三章 既是個人,也是女人 | 第二十三章 天榮趣事 |
第四章 外婆和她的中國情結 | 第十四章 男女相會 | 第二十四章 重新發現唐人街 |
第五章 生為華人很幸運 | 第十五章 自由尺度 | 第二十五章 和春聖所 |
第六章 郭叔叔 | 第十六章 新舊婚姻 | 第二十六章 哎呀,她長得太高 |
第七章 學會當中國主婦 | 第十七章 意外收穫 | 第二十七章 制定終身大計 |
第八章 獨立的滋味 | 第十八章 學而不厭 | 第二十八章 一天之活勝於千天之慮 |
第九章 周末情趣 | 第十九章 台上台下的音樂家 | |
第十章 拖鞋的定義 | 第二十章 找到幫手 |
20世紀下半葉,多元文化主義成為美國社會的主要思潮。由於歷史原因,中西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西方的個人主義註定了美國人排斥和抵制一切其他人種,尤其是非西方人的文化,認為他們的文化優於其他任何民族,因為“對於一個以‘個人中心’為生活方式的民族來說,始終要高於別人是他們的根本”。儘管美國被稱為是多民族的大熔爐,但美國社會主要是由白種人組成,白人文化組成了美國的主流文化美國的少數族裔和他們的文化都是被排斥和歧視的,包括美國華裔和中國文化。長期以來,美國對東方文化也都採取文化帝國主義政策,對傳統的中國文化更是一味地排斥、歧視,華人形象被嚴重地扭曲、醜化。
在美國主流文化的語境下,華裔作家創作比較艱難。他們用英語寫作,作品在美國發行,讀者為美國白人,因此他們在寫作中要考慮諸多因素,如用什麼方式和故事來吸引西方人的眼球,使作品打入主流話語等。作家在寫作中因各種因素不得不採取自己獨特的風格,以便能在美國主流文化為主體的文學圈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1945年,黃玉雪收到《哈潑》雜誌主編、紐約出版家伊麗莎白·勞倫斯的邀請,讓她寫一部關於她如何在唐人街成長的故事。為了糾正美國白人對中國文化的許多錯誤觀念,黃玉雪接受了邀請。其後,密爾斯學院女院長主動邀請黃玉雪住在她鄉間的住宅里,為她創造良好的創作環境。黃玉雪的英語老師,舊金山市立學院的艾麗斯·庫珀負責改她的創作稿。黃玉雪回憶說,在對其稿子表示滿意的同時,艾麗斯·庫珀告誡她說:“你的小說很嚴肅,需要添加一些幽默。加上一些有趣的人物和有趣的事件。她的忠告使我添加了‘郭叔叔’那一章”。
完稿后,編輯伊麗莎白·勞倫斯認為有的內容太嚴肅、“太個人”了,為了吸引讀者增加銷量,對其中的內容作了大量的刪改,刪去了原稿的三分之二,剩下的部分由艾麗斯·庫珀串連。
黃玉雪
黃玉雪,黃家的第五個女兒。1922年黃玉雪出生,當時的生活還是比較艱難的,主要以縫製服裝為生,所以玉雪很小的時候就學會幫家裡做家務等事,包括放學后採購、縫紉衣服、洗衣、做飯等。
中學畢業后,黃玉雪父親並不希望女兒去上大學,因為玉雪所接受的教育已經達到了華人或者是美國女孩的平均水平。但玉雪並不這樣認為,在父親拒絕為她支付上大學的費用時,玉雪還是堅持了自己的觀點,通過勤工儉學一邊讀書一邊打工,“為幾個白人家庭幹家務,15歲時已經能夠支付自己的午餐費、車費、衣服和其他日用品的費用並具有傳統中國婦女當家的本領”。並於1942年順利從奧克蘭的密爾斯學院畢業,獲碩士學位。讀書期間,黃玉雪非常勤奮,她的學期論文不僅獲得了導師的讚賞,並為她贏得了在校際大會上朗讀的機會。此外,她熱衷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在她參加的徵文比賽中,她的文章幸運獲獎,甚至被編人一份國會報告,並要求附上作者的照片和生平簡介呈送給美國總統。在大學畢業典禮上,她被邀請作為學生代表發言。
大學畢業后,人家告訴黃玉雪說,即使她有大學學位,也無法在華埠之外找到工作。而黃玉雪拒接承認這一切,她找到了一份工作,當過一陣子秘書。在寫書之前,黃玉雪確定在陶藝方面開始自己的事業。
父親
黃玉雪父親相通道德責任,當他看到違背大眾利益的現象時,他便要說出他認為正確的道理。所有這些都深深地影響著年幼的玉雪。
父親也是一個基督徒。他的基督教信仰使他有力地擯棄儒家傳統的某些方面,諸如裹小腳、禁止女兒上學。父親認為在美國,“基督教信條允許婦女有其自由和個性”,也希望女兒擁有這種機會。不過,雖然與一般的華人家長不同,父親力挺女兒上學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但他的深層用意是為兒子培養聰明的母親。因此,他鼓勵黃玉雪發奮學習。但是,當黃玉雪為繼續深造而向父親尋求資助時,父親直截了當地說錢得花在弟弟讀書上,他還認為玉雪已經比在美國出生的普通中國女孩子讀了更多的書了,倘若她還要繼續學業的話,就得自己想方設法解決學費問題了。
《華女阿五》是一部描寫華裔女性成長的小說。
一個人的成長往往需要經歷一些重要的轉折契機,這就是對自我的認識。促使玉雪認識自我的一個重要契機是父親對待兒子和女兒的態度。當玉雪提出讓父親支助上大學的費用時,父親拒絕了。他認為玉雪作為在美國出生的華人女孩,“所受到的教育已經超出平均水平,達到美國女孩的平均水平”。父親必須用有限的資金竭盡全力地供哥哥上學。因為在父親看來,兒子會永遠使用黃家的姓,為黃家傳續香火。父親的話讓玉雪深感痛苦,她雖未支聲,可是內心卻在抗議。
幫助玉雪認識自我的另一個重要契機是專科學校的社會學老師的講課,這使得玉雪有機會重新審視父母的價值觀念。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講到在現代美國社會,“我們認為孩子都是個體,父母再也不能要求他們無條件順從。他們要儘力去了解他們的孩子,因為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力”。這一驚人的思想使得玉雪驚恐不安,輾轉難眠。經過連續幾天的冥思苦想,她第一次意識到也許她的父母錯了。
在《華女阿五》中,影響玉雪成長軌道的除了她的父親之外,還有她的社會學老師、辛普森夫人和米爾斯學院的主任等人。從這些人身上,玉雪領悟到了正確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和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技巧。
玉雪的父親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深深地影響著她,為她最終成長為“模範少數民族代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玉雪眼中,父親是一位能夠接受新思想的人,一生積極進取,渴求知識,完善自我。因此,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他絲毫沒有怠慢。父親不僅讓玉雪努力學習文化知識,而且十分重視女兒的德育發展。玉雪從小就被要求做人要誠實、勤快、有責任心,多幫父母做家務,與人為善,尊敬長輩等等傳統的美德。
除了父親的影響,美國朋友和教師給予玉雪的啟迪和幫助加速了玉雪的成長過程。專科學校的社會學課老師使玉雪的思想發生了徹底的革命,促進了她個體意識和女權意識的覺醒。她開始發現除了是個華人的女兒之外,她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也有權力。在玉雪專科學校畢業后的擇校的緊要關頭,社會學課老師及時地來信建議她去米爾斯學院試一試,並鼓勵她:“憑藉你的能力,你早晚會相當成功。但是,不管你多成功,永遠也別忘記為了種族平等你所必須進行的鬥爭”。僱主辛普森夫人一家把她看作家庭的一員,在辛普森夫人和其女兒瑪莎的幫助下,玉雪認識了並拜訪了米爾斯學院院長萊茵哈特博士,獲得入讀米爾斯學院的機會。在玉雪處於難以承受米爾斯學院昂貴的學費的兩難境地時,學院的主任想方設法為她解決費用問題,對她的成長進步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她為玉雪提供住處,鼓勵玉雪多與同學交往,融入集體,並激發玉雪對西方古典音樂的興趣,使玉雪受到藝術熏陶,為她以後經營陶器生意奠定了基礎。在玉雪讀書期間,主任逐步影響和改變著她,使其變成一個更完善、更全面發展的人。
自傳通常採用第一人稱敘事以拉近讀者與敘述者的距離。同時也更好地展開心理描述。在《華女阿五》中,作者詳細記述了主人公玉雪成長過程中在面臨傳統文化與美國文化之問的衝突時的痛苦和困惑,這樣的心理描述顯然採用第一人稱更為方便。也更真實可信。但是作者刻意選擇以第三人稱敘述是別有深意的。對此,黃玉雪在《華女阿五》的初版序言中解釋道:“對任何一個在中國禮節範圍中長大的人來說,一本由華人用‘我’寫成的書似乎很不謙遜,令人無法忍受。”黃玉雪雖然出生在美國,卻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下長大。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個體是不被重視,甚至是被刻意隱藏的。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為了淡化個人主觀色彩。中國傳統文學都避免以第一人稱敘事,即使作者要對書中的人物或事件進行評價,也大都假借書中人物之口,或從字裡行間隱隱流露出來。
為了糾正主流意識對華裔及其文化傳統的狹隘認識,黃玉雪在其個人成長故事中,穿插了大量中華文化和風俗的描繪。從“驅驚”儀式到“拾骨”習俗,從婚宴到葬禮,從中國陶藝到中華料理,各種極具濃郁中國色彩的場景無一不在展現中華文化最有吸引力的方面。
《華女阿五》出版后在美國引起轟動,取得了作者黃玉雪意想不到的成功,不僅擁有數千萬讀者,作品還被選進初中和高中文學課的教材,甚至與馬克·吐溫、傑克·倫敦、約翰·斯坦貝克等大作家的作品一起入選《加利福尼亞文學》。到1995年止,《華女阿五》已經再版4次,“是美國華裔文學發展史上的一部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作品,也是今天研究美國華裔文學、社會和歷史的必讀之作”,黃玉雪本人則成為舊金山的一部傳奇。
另一個重大影響即是1951年美國國務院資助她去亞洲巡迴演講。這件事的起因是《華女阿五》在香港《星島晚報》連載后引起了轟動,但一些香港讀者感到懷疑,以為是捏造的宣傳,駐香港的美國總領事為此打電報給華府,建議派黃玉雪親自去。美國國務院利用“領袖和專家”的資助項目,資助她去亞洲演講四個月。在她出國之前,國務院資助翻譯她的小說,把它譯成日語、漢語(在香港翻譯的)、烏爾都語、盂加拉語、泰米爾語、泰語、緬甸語等亞洲各國的文字和地方語言出版。
《華女阿五》出版后,一些評論家讚揚它改變了中國人在美國人心中低劣的形象,對美國主流社會對華人的認識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泰晤士報文學副刊》認為這部作品是一篇“有強烈吸引力的記敘文,不僅因為每一頁充滿勇氣和幽默,而且因為它揭示了一個典型的華人家庭成員如何適應美國環境、融入美國的社會生活卻不失他們引以為豪的文化傳統的精髓”。但與此同時,《華女阿五》也受到趙健秀等華裔作家的強烈批判,趙健秀認為文學即戰鬥,黃玉雪的《華女阿五》一味討好白人,身為華人很少提及種族歧視是應該遭到譴責批判的。美國亞裔文學研究學者黃秀玲也指出:“黃玉雪等一些華裔作家展示的不同文化是極有選擇性和表演性的,目的是討好主流,並非威脅主流……是去除了有害成分、政治色彩,純粹為娛樂消遣而提供的貨色”。中國學者研究這部作品時多數也認為黃玉雪的自傳忽視了種族歧視,一味展示的是取悅美國讀者的“飲食文化”,具有‘新東方主義”色彩。中國學者張子清卻認為一味地指責批評有失公允。黃玉雪本人在一次訪談中也進行了辯解:“今天的現實不是20世紀40年代的現實,不是40年代美國國民的狀態”。她認為不應該脫離她寫作時的時代背景,用當今的標準來評價她於二戰結束時寫的作品。
黃玉雪(1922-2006,Jade Snow Wong),於1922年在金山華埠出生。舊金山鮮少下雪,但她出生那天卻飄起雪花,其父因此為她起名。黃玉雪的父親自廣東中山移民來美,定居舊金山。黃家生活貧寒,以製作工作服和童裝為生。她十一歲時就要協助母親操持家務,後來以到白人家做家務得到的報酬到私立米爾斯學院學習。肄業離開米爾斯學院后,她在唐人街開辦陶器業起家。主要著作有:《華女阿五》、《沒有陌生的華人》、《華裔美國人:艱難和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