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具

漢語辭彙

徠器具,漢語詞語,拼音:qì jù;原指工作時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為為達到、完成或促進某一事物的手段。出自元稹《中書省議賦稅及鑄錢等狀》,常用作賓語。

詞語釋義


工作時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為為達到、完成或促進某一事物的手段。

詞語出處


唐·元稹《中書省議賦稅及鑄錢等狀》:“臣等約計……創置鑪冶,器具頗繁,一年勒停,並是廢物。”

示例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有以狐女為妾者,別營靜室 居之,牀帷器具,與人無異。”
清·王枚《睢州志·學校》:“舊移洛學書院在州署之西,系袁氏(袁可立)故宅。道光二十七(1847)年州牧馬恕修月課考試,應用器具咸備。”
《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宋卿道:這些器具名目,晚生雖開得出,只是辦得齊全辦不齊全,卻拿不定。
許傑《旅途小記》:“這裡也有工人,他們在這裡造了房屋,又設置了器具。”

詞語辨析


概述

器具是指能夠方便人們完成工作的器具,哲學家曾經認為只有人類才會運用工具,因此將人定義為懂得運用工具的動物。可是觀察發現黑猩猩及其他動物,特別是靈長類動物,和某些鳥類(如渡鴉)及海獺等都能使用工具。之後,哲學家認為只有人類才有製造工具的能力,直到動物學家觀察到某些鳥類和猴子也會製造工具為止。大部分人類學家相信工具的使用是人類進化史上重要的一步;人類發展出與其他手指相對的拇指用以把握工具,而智力的進步能幫助人類適當運用工具。

類別

包括跳繩、吊袋、棋子、鞍馬、二胡、板胡、笛子、嗩吶、鑼、鼓、各種刷,如牙刷和掃帚、刷布、清潔用手套、毛巾等。

現代工具

器具是指能用以直接或間接測出被測對象量值的裝置、儀器儀錶、量具和用於統一量值的標準物質。
計量器具廣泛應用於生產。科研。領域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在整個計量立法中處於相當重要的地位。因為全國量值的統一,首先反映在計量器具的準確一致上,計量器具不僅是監督管理的主要對象,而且是計量部門提供計量保證的技術基礎。
按結構特點分類,計量器具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量具。即用固定形式復現量值的計量器具,如量塊、破碼、標準電池、標準電阻、竹木直尺。線紋米尺等;
(2)計量儀器儀錶。即將被測量的量轉換成可直接觀測的指標值等效信息的計量器具,如壓力表、流量計、溫度計、電流表。心腦電圖儀等;
(3)計量裝置。即為了確定被測量值所必須的計量器具和輔助設備的總體組合,如里程計價表檢定裝置、高頻微波功率計校準裝置等。
按計量學用途分類,計量器具也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計量基準器具;
(徠2)計量標準器具;
(3)工作計量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