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臍腐病

番茄臍腐病

番茄臍腐病,又稱蒂腐病,是大棚西紅柿經常發生的生理性病害,發病初期在幼果臍部出現水浸狀斑,后逐漸擴大,至整個果實頂部凹陷變褐,嚴重時擴展到整個果實的三分之一。保護地、露地均有發生,但保護地重於露地。沿海(江)的砂壤土地區和乾旱年份危害嚴重。發病嚴重時常造成果實黑斑、腐爛,直接影響產量和品質。

番茄臍腐病為番茄種植中的重要病害。特別是連茬種植的土地,發病率達3-5%,減產20-30%,嚴重時絕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病原特徵


番茄臍腐病的主因為生理障礙(無病原菌),是番茄遇不適宜的環境條件時常見的生理失調症。

癥狀


番茄臍腐病
番茄臍腐病
該病一般發生在果實長至核桃大時。最初表現為臍部出現水浸狀病斑,后逐漸擴大,致使果實頂部凹陷、變褐;病斑通常直徑1--2cm,嚴重時擴展到小半個果實。在乾燥時病部為革質,遇到潮濕條件,表面生出各種霉層,常為白色、粉紅色及黑色。這些霉層均為腐生真菌,而不是該病的病原。發病的果實多發生在第1、2穗果實上,這些果實往往長不大,發硬,提早變紅。

流行規律


在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番茄臍腐病的多發季節主要在5-9月。通常在植株結果期,外界高溫乾旱,西南風向的熱燥風大,植株因缺水導致吸水能力減弱發病嚴重;還常發生在多雨季節過後接連乾旱,特別是在梅雨過後突然乾旱也常導致發病。田塊間土壤中氮肥偏多,營養生長過旺導致土壤缺鈣,果實不能及時得到鈣的補充,能引發病害。栽培上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或施肥過重過濃引起燒根或根系發育不良,使根系的正常吸水能力受影響,均易發病。

病因


此病是由水分供應失調、缺鈣、缺硼等原因導致的生理性病害。一般在第一果穗座果之後,植株處於生育旺盛階段。遇乾旱,特別是大棚栽培的,為預防灰霉病菌核病的發生,採取降濕栽培措施,當葉片蒸騰需消耗大量水分,導致果實,特別是臍部的水分被葉片奪走時,造成果實內部水分失調,果實的生長發育受阻,形成臍腐。也因偏施氮肥,造成植株氮營養過剩,植株生長過旺,使番茄不能從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鈣和硼,致使臍部細胞生理紊亂,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而引起臍腐病的。有時沿江的砂壤土,因土壤含鹽量較高,也易引發缺鈣的生理障害,一般在土壤中硼的含量低於0.5ml/L,或果實中鈣的含量若低於0.2%,均易引發臍腐病的發生。
此病喜高溫、乾旱環境。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發病盛期為5~9月。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座果后1個月。
偏施氮肥、土壤有機質少、土壤乾燥、土壤含鹽量高的田塊發病重。年度間番茄開花結果期高幹旱天氣多的年份危害重。

防治方法


番茄臍腐病
番茄臍腐病
1.澆足定植水,保證花期及結果初期有足夠的水分供應。在果實膨大后,應注意適當給水。
2.育苗或定植時要將長勢相同的放在一起,以防個別植株過大而缺水,引起臍腐病。
3.選用抗病品種。番茄果皮光滑、果實較尖的品種較抗病,在易發生臍腐病的地區可選用。
4.地膜復蓋可保持土壤水分相對穩定,能減少土壤中鈣質養分淋失。
5.使用遮陽網復蓋,減少植株水分過分的蒸騰,也對防治此病有利。
6.採用根外追施鈣肥技術。番茄及甜(辣)椒結果后1個月內,是吸收鈣的關鍵時期。可噴灑1%的過磷酸鈣,或0.5%氯化鈣加5mg/kg萘乙酸、0.1%硝酸鈣及愛多收6000倍液,或綠芬威3號1000--1500倍液。從初花期開始,隔10--15d1次,連續噴灑2--3次。使用氯化鈣及硝酸鈣時,不可與含硫的農藥及磷酸鹽(如磷酸二氫鉀)混用,以免產生沉澱。
7.田間管理,中耕時鬆土,且施草木灰200千克/畝,應施於7-8厘米土層內,以促進土壤透氣、透水,增強植株抗病性,這些簡易的方法可大大杜絕臍腐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