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賀的超級阿嬤
日本作家島田洋七於2001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
《佐賀的超級阿嬤》是日本作家島田洋七於2001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在日本的銷量超過了700萬冊,持續三年位居日本各大暢銷書排行前列。
故事講述了在8歲那年,小主人公德永昭廣離開家鄉廣島,來到佐賀的鄉下老家。這裡沒有玩具,沒有朋友,甚至連送他來的姨媽也轉身離開,迎接昭廣的只有低矮破舊的房屋,以及獨立撫養了七個兒女的超級阿嬤。剛來阿嬤家的昭廣無法適應這裡的寒酸生活,但隨著時光的流逝,昭廣漸漸體味到了與阿嬤在一起生活所得到的幸福。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廣島原子彈爆炸后,小主人公德永昭廣的父親隻身“回廣島看看”,卻因受核輻射而死去。因無力撫養,德永昭廣的母親只好將年僅八歲的德永昭廣寄養在佐賀鄉下的外婆家。迎接他的是一間破爛的茅屋,以及曾經帶著七個子女熬過困難歲月的超級阿嬤。雖然日子窮到不行,但是樂天知命的阿嬤總有神奇而層出不窮的生活絕招。
阿嬤走路時會在腰間繫上一根繩子,繩子上拖著磁鐵,把地上的金屬廢品都吸附過來,阿嬤常常跟德永昭廣說“如果只是獃獃地走路,不是很可惜嗎”;阿嬤還在小河上橫了一根竹竿,把沿河而下的木棒和樹葉都攔住,保持河道清潔也有免費的燒火燃料,有時候別人祭奠死人的小船上載滿各式祭品,阿嬤把祭品取下而把小船放回,理由是“這些水果飄到大海去會污染大海,也會魚兒很頭疼,但是船上載著死人的靈魂,不好好放回河裡不行”。
同徠時貧苦的阿嬤善良的對待每一個人,她擁有著別人所沒有的樂觀精神,她不認為窮是可悲的,窮的開朗也能照樣活得很好。
《佐賀的超級阿嬤》電影由原作者島田洋七撰寫劇本,倉內均執導。由於拍攝經費不足,還特別發起一人一萬日元的募款活動,募得一億日元的經費。電影在2006年4月先行在九州部份地區首映,2006年的6月3日在全日本上映。2007年1月同名電視劇在富士電視台播出。
日本的20世紀90年代被稱為“失去的十年”。進入21世紀后,日本經濟不僅不見起色,甚至出現了通貨緊縮、經濟衰退的嚴峻局面。由於經濟不景氣和雇傭制度的改變,日本私營部門就業人數不斷減少,失業率逐年上升,同時自殺率居高不下,島田洋七想用“明治年間出生,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失去很多東西,依舊樂觀生活的阿嬤”的故事,鼓勵經濟危機中的人,於2001年寫下了這本書。
前言 | 十 一 萬元一雙的釘鞋 |
一 背後被推了一把 | 十一 考試零分、作文滿分 |
二 從貧窮到貧窮 | 十二 難以忘懷的老師 |
三 皮鞋鋥亮的轉學生 | 十三 佐賀的名人 |
四 有滋有味的貧窮生活 | 十四 麵條、橘子和初戀 |
五 最喜歡、也最討厭的運動會 | 十五 最後的運動會 |
六 熱水袋帶來的幸福 | 十六 多管閑事和體貼 |
七 錢是天上掉下來的意外收穫! | 十七 再見,佐賀! |
八 母親和棒球少年 | 超級阿嬤的快樂語錄 |
九 外婆和母親 | 後記 |
德永昭廣
德永昭廣,阿嬤的外孫。德永昭廣的爸爸因為核輻射染上了原子病去世,媽媽因為無力撫養德永昭廣,而把他送到了佐賀的阿嬤家。
阿嬤
阿嬤是德永昭廣的外婆,44歲的時候丈夫去世,阿嬤自己拉扯大了七個兒女。後來德永昭廣來到之後,和德永昭廣一起生活。阿嬤有許多生存智慧,而且積極樂觀。
德永昭廣的老師
德永昭廣的老師們總是假裝肚子不舒服吃不下飯,來跟德永昭廣交換午飯,只是為了讓德永昭廣吃得飽一些。
賣豆腐的大叔
賣豆腐的大叔每天都把破掉的豆腐半價賣給德永昭廣家,有一天沒有不完好的豆腐,大叔故意對其中一塊戳了一個小洞,半價買給了德永昭廣。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的時候,戰後的日本一片瓦礫,人們的生活極度貧困。阿嬤用內心燦爛的陽光,驅散了物質的困擾,帶著外孫堅強地活著、勇敢地活著、樂觀地活著,讓生活充滿創意。外婆說,窮有兩種,一種是窮得消沉,一種是窮得開朗。阿嬤給昭廣的教育,就是要做一個窮得開朗的人,所以不用擔心貧窮,要有自信。因為,沒有人會對在艱苦境遇中還能笑著努力的人惡語相向。《佐賀的超級阿嬤》通過阿嬤在困苦的生活中依舊堅強樂觀的故事,傳達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人在面對困難時要更加努力的生活態度。
自傳式的小說,許多片段讀來感同身受。
《佐賀的超級阿嬤》是記錄島田洋七童年時代被寄養在阿嬤家的故事。他從小父親就去世了,媽媽獨自撫養兩個兒子,他和哥哥。那時日本戰敗后不久,媽媽獨自拉扯兩個小孩的生活實在太困苦,又擔心他常半夜出門會有危險,便決定將小學二年級的他寄養到鄉下的外婆家。由此開始了祖孫二人長達八年的生活。
書中有許多描寫阿嬤努力生活的片段,德永昭廣接受了眼睛的治療,但是沒有帶錢,善良的醫生不但沒有要求治療費,還給德永昭廣回家的車費。阿嬤得知之後,說道,不管是車費還是醫療費,我們都要還,我們不能接受別人的施捨。骨子裡的倔強是阿嬤的特色,對待生活有受與不受的嚴格標準。
在《佐賀的超級阿嬤》中,媽媽寫給阿嬤的信里提到這個月的生活很拮据,另一半的生活費只能夠阿嬤自己想辦法。德永昭廣無意間偷看了這封信,懂事的他很是心煩,沒有吃飽就跑出家門。回到家裡,卻發現一個碟子,上面有一個饅頭和一張紙條,紙條上是阿嬤樸素的大字“至少要填飽肚子”,噴涌般的淚水從少年德永昭廣的眼睛里落下,在德永昭廣看不到的地方是心疼昭廣的阿嬤。有些時候,生活就是逼迫著人不能展顏,然而相依為命的親人總會是溫暖的大後方,總會有明天陽光繼續燦爛的理由。
和媽媽不能相見一直是德永昭廣心中最深的遺憾。但是他寫了一篇名為《我的媽媽》的作文,“我到佐賀來以後,就一直沒有見過媽媽,但是我不寂寞,因為我有阿嬤。我有兩個媽媽,現在阿嬤就是我的媽媽。”這裡的阿嬤停下手中的針線活,跑到水龍頭前沖洗淚水。阿嬤心中被真誠的感激和親情的強烈維繫而感動得無以言語。《佐賀的超級阿嬤》里阿嬤每一行皺紋臉上的淚痕都是一段不能容易走過的路,是一個不能簡單訴說的故事。
文字富有哲理性,催人深省。
《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語言。
德永昭廣在準備期末考試時和阿嬤間有段經典的對話:昭廣:我不會英文。阿嬤:你就在答卷上寫“我是日本人”。德永昭廣:我也不太會寫漢字。阿嬤:你就寫“我能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德永昭廣:我也好討厭歷史。阿嬤:你就寫“我不拘泥於過去”。阿嬤用簡短的對話在陳述自己眼中的考試,哪怕是考砸了,也得自信樂觀。
“別老是抱怨冷熱啊的。夏天時要感謝冬天,冬天時要感謝夏天。”這是昭廣在抱怨夏天熱的時候,阿嬤跟昭廣說的,阿嬤短短的幾句話就能看出她對生活的感恩。
“我們當開朗的窮人不是很好嗎?昭廣,現在要好好享受貧窮,等你變成有錢人以後可就辛苦了,要吃好的,還要去旅行,忙死了,而且穿好的衣服出門,還要小心不要摔倒才好。看吧,窮人真好。”外婆用這樣的語言告訴昭廣,窮是不可怕的,要笑對貧窮。
島田洋七,1950年2月10日出生於日本,本名德永昭廣,日本漫才(相聲)師、作家。
日本漫才大師島田洋之助門下,與師弟島田洋八(本名:藤井健次)組成漫才二人組B&B。他在NHK的漫才大賽獲得最優秀新人賞,在1980年代的日本掀起相聲熱潮,雖曾一度解散,但現仍活躍於電視和舞台上。島田洋七將童年與外婆生活8年的故事寫成《佐賀的超級阿嬤》,在2003年夏天由日本最受歡迎的談話節目“徹子的房間”主持人黑柳徹子專訪,《佐賀的超級阿嬤》的內容掀起話題。起今熱銷超過50萬冊,已經被改編成電影上映。
佐賀的超級阿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