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十年
國家或地區長期經濟蕭條的情況
徠失去的十年(日文:失われた10年、英文:The lost decade)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陷入長期的經濟不景氣的狀況持續達10年左右才逐漸轉好的情況。曾經出現過這種情況的國家和地區包括: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5年 - 1955年期間;拉丁美洲在1980年代的長期經濟低迷;日本在泡沫經濟崩潰后自1991年開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長期經濟不景氣。一般多指此時期。
曾幾何時,隨著金融海嘯的遠去,市場開始傾向於認為全球經濟進入復甦通道,但急劇升溫的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將這一美夢擊得粉碎。標普調降美國信用評級后,整個國際金融市場哀鴻一片。
美東時間8月10日16:00(北京時間8月11日04:00),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519.83點,收於10719.94點,跌幅4.62%;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101.47點,收於2381.05點,跌幅4.09%;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51.81點,收於1120.72點,跌幅4.42%。而歐洲的情況更為糟糕。10日歐股午盤,主要股指開始跳水。有消息稱,繼美國之後法國的AAA主權評級也將不保。許多銀行股開始大幅下挫。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股市淪為重災區。巴黎銀行的股價重跌7.4%。歐股整體形勢風向標:道瓊斯Stoxx 600指數下跌0.2%,至231.66點。早盤該指數還上漲2%。歐元匯率也開始大幅下滑。法國CAC 40指數下跌1.4%,至3132.17點,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跌0.21%,德國DAX 30指數的漲幅縮減至0.3%,至5934.98點。義大利股市下跌2%以上,西班牙股市跌1%。國際市場的金價則大幅攀升,延續了近幾個交易日來的強勢,極度擔心全球經濟前景和各國股市暴跌迫使許多投資者轉向黃金,金價歷史上第一次突破1800美元/盎司大關。
嚴峻的形勢下,美聯儲發布聲明稱,今年截至目前為止的經濟增長速度遠低於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此前預期,FOMC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0-0.25%的目標區間不變。更重要的是,美聯儲給出了維持極低利率水平的具體期限,即2013年中期。此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安邦在此前的分析中也指出,這對於在當前的動蕩之下穩定市場信心,是一個很重要的保證。
客觀來看,目前的局面與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在兩年多前所做的預測頗為一致。在2008年12月24日《每日金融》分析專欄中,陳功就判斷,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大概會延燒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當時,無論是學者還是各國官員,都普遍預計金融風暴兩年後就會過去。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當時如此判斷的理由是:當時雖然各國央行全面減息,但在當時信用緊縮的情況下,推動不了資產價格的上漲,也提高不了居民收入,如果消費上不去,經濟增長將依然停頓。這樣的情況,在日本從1990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了十多年的時間。陳功看不出美國為什麼不會有這樣經濟持續疲弱的十年光景?從各國以財政政策來應對危機來看,陳功認為也需要很長時間來消化。陳功表示,戰爭是人類所發明的最大的政府投資項目,這樣的項目可以強制所有人拿出口袋裡的最後一分錢。但問題是,金融風暴後有什麼辦法擠榨人民,讓他們拿出戰爭年代那樣多的錢?以二戰總開支1.1萬億美元放大20倍來看,解決這場金融危機最後可能需要22萬億美元。這明顯是不可能的!因此,金融風暴只能依靠時間來慢慢消化,這也是為什麼認為它可能延燒10年以上的原因。
日前徠美聯儲關於低息政策至少持續到2013年的聲明,儘管可以短暫穩定住市場,但已成驚弓之鳥的歐美資本市場異常脆弱,10日的暴跌再次說明了這一點。同時,這也證明過去兩年的刺激政策沒有起到預期的療效。
美國信用評級被調降的影響到底有多遠,根本上說還得看經濟的基本面。美國商務部新近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經濟按年率計算實際增長1.3%,同時第一季度經濟增速由原先預測的1.9%下調至0.4%,為本輪經濟衰退結束后的最低季度增幅。不僅如此,美國企業和個人已經表現出陷入流動性陷阱的苗頭。據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公司中非金融類企業最近的報告顯示,這些公司共持有1.12萬億美元的現金和短期投資,較2008年第三季度的7030億美元大增59%。微軟公司稱,其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截至6月30日已達到52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3%,而谷歌公司則稱自己在6月30日共有390億美元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適宜出售的證券等,較去年同期增30%。此外,全球最大託管銀行紐約梅隆銀行最近致信客戶指出,鑒於近月有不少資金突然大量湧入,該行遂計劃由本周起向每月平均存款結餘逾5000萬美元的客戶,徵收0.13個百分點的年費,倘若美國一個月短期票據孳息率跌至負數,不排除進一步上調有關征費比例,壓抑資金進一步流入,以及收取向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繳付約0.1個百分點的存款保障成本。自今年初起,美國銀行業手持現金急增83%至1.98萬億美元,是增速最快的資產類別。理論上來說,當存款者通過銀行來窖藏現金的時候,銀行成了吸收資金的“黑洞”,真正的流動性陷阱就出現了。在此情況下,超低利率政策刺激投資和消費的槓桿作用基本上失效,只能通過財政政策,通過擴大政府支出、減稅等手段來改善。但問題是,極度惡劣的美國政府財政狀況並不能有效支持。這種局面並非短期內能夠解決,由此來看,陳功在2008年底的警告不幸言中。
世界經濟面臨失去的十年目前似乎已成了全球共識,世界主要的經濟體和多邊國際機構差不多都預言了。不僅日本因311大地震引發再次失去十年的猜想,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在今年6月份也稱美國現在也仍走在通往“失去的十年”的途中。11月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在擔心歐洲經濟十年後才可能好轉。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席拉加德也表示,除非各國採取聯合行動遏制危機蔓延,否則全球經濟將面臨“失落的十年”。而早在去年5月25日,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就曾經警告,發達國家若想避免遭遇“失去的十年”,就應該向發展中國家學習。但發達國家才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發達國家需求下降,新興國家哪能獨善其身?!實際上,新興國家也感覺到了寒流,在剛剛閉幕的第五屆中印對話后,中國和印度發表聲明表示,全球經濟正處於一個臨界點。看來,世界經濟可能已經難免會陷入失去的十年,那麼,對全球市場倚重較深,習慣經濟高速成長的中國就應該值得警惕了。世界經濟如果真正陷入失去的十年,那麼,這該意味著未來十年的世界經濟有可能是零增長,如此一來,中國又豈能獨善其身?也許5%的經濟增長都已經難以維持,而當前國內政經學各界幾乎都認為7%的增長率都可能讓中國崩潰。看來,中國必須在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上做出重大改變,以及在社會保障領域做好準備,以應對社會失業問題的爆發。安邦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就曾預警“這把火可能延燒十年”,中國應做好經濟低速增長的準備,而當前,中國依然盲目樂觀,各項經濟發展指標依然訂得很高。如果不早預案,後果將不堪設想。
廣義上講“失去的十年”我們普遍是指日本90年代的經濟蕭條的10年。1985-1995年日元升值,導致財富向美國轉移,就是所謂的“失去的十年”.
詳細過程:1985年,美國拉攏其它五國(7國集團)逼迫日本簽署了。以"行政手段 "迫使日元升值。其實的一個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過度"干預外匯市場.日本當時手頭有充足的美元外匯儲備,如果日本央行干預,日元不會升值。但由於美國駐軍,政治滲透,憲法由美國人制定等原因。不得不簽訂了廣場協議。於是從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至1988年初。美國要求日元升值。根據推高日元的,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協議前的1美元兌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時的1美元兌160日元。由於美國里根政府堅持認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過口頭干預等形式繼續推高日元。這樣,到1988年年初,日元兌美元的匯率進一步上升到1美元兌120日元,正好比廣場協議之前的匯率上升了一倍。但這還遠遠不夠,從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當時柯林頓政府的財政部長貝茨明確表示,為了糾正日美貿易的不均衡,需要有 20%左右的日元升值。當時的日元匯率大致在1美元兌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據美國政府的誘導目標,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兌100日元。以後,由於柯林頓政府對以汽車摩擦為核心的日美經濟關係採取比較嚴厲的態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匯率急升至1美元兌79日元,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日元升值的後果是什麼?洛克菲勒廣場重新回到了美國人手中,通用汽車在這個廣場的一賣一買中,凈賺4億美元!日資在艱難度日中大規模虧本退出美國.
由於日本經濟停滯,而產生幾點影響
1,由於資產價格顯著的降低,資產負債表的惡化
2,企業投資歷史性的停頓或減少
3,由於老齡化和少子化,大眾的精神活躍性顯著的降低。
4,由於企業的債務返還的財政支出的乘數效果降。
5,政權交換,當局政治環境惡化。
6,大金融機關(山一證券,三洋證券,北海道拓殖銀行,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日本債券信用銀行等)的經營的
失敗(不良貸款問題嚴重)
7,世界中相繼發生了的經濟危機的餘波(1992年英鎊危機,1994年~1995年墨西哥危機,1997年亞洲貨幣危機)
在金融行政中保駕護航方式的停頓表面化,以下的金融系統出現了嚴重問題
1995年8月-兵庫銀行
1996年-住宅金融專業公司
1996年3月-太平洋銀行
1996年10月-阪和好銀行
1997年10月-京都共榮銀行
1997年11月3日-三洋證券
1997年11月17日-北海道拓殖銀行
1997年11月24日-山一證券
1997年11月26日-德陽城市銀行
1998年10月23日-日本長期信用銀行
1998年12月-日本債券信用銀行
1999年4月-國民銀行
1999年5月-幸福銀行
1999年6月-東京相和銀行
1999年8月なみはや銀行
1999年10月-新瀉中央銀行
2001年12月28日-石川銀行
2002年3月8日-中部銀行
2003年9月-足利銀行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