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

廈門大學主管的科研機構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Taiwan Research Institute XMU)是廈門大學主管的科研機構,為教育部和福建省共建單位,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區域與國別研究培育基地、國家高端智庫培育單位。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前身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成立於1980年7月9日。2004年2月19日,經廈門大學批准,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改製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

根據2018年11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設6個研究所,6個跨學科研究機構,有國家級“2011計劃”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區域與國別研究培育基地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0個;有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

發展歷史


成立背景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祖國大陸對台方針政策出現重大轉變,中央有關部門開始考慮籌設專門從事台灣研究的學術機構。經過了解,廈門大學已有十幾位教授已經或正在從事台灣研究,因此決定在廈門大學設立台灣研究所。
1980年7月9日,經過中央對台領導小組組長鄧穎超、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項南、教育部長蔣南翔等領導的批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經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

艱難創業

1981年,台灣研究所開始招收台灣歷史、台灣經濟方向的碩士研究生。
1983年,創辦《台灣研究集刊》,是中國大陸第一份專門研究台灣的學術刊物。
1985年,由台灣研究所所牽頭成立了“廈門台灣學會”,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專門研究台灣的民間學術機構。
新辦公大樓建設
新辦公大樓建設
1993年,在國務院台辦、福建省及廈門市政府的支持下,台灣研究所建造了面積約為1700平方米的新辦公大樓。

邁向卓越

1997年,台灣研究所的台灣研究項目被列為國家“211工程”的重點建設學科。
兩岸協創中心成立
兩岸協創中心成立
2001年,以台灣研究所為母體組建的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入選“教 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
2004年2月19日,經廈門大學批准,台灣研究所改製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同年11月,研究院入選國家“985”工程二期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2014年,由廈門大學牽頭且以台灣研究院為核心力量成立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級“2011計劃”。
2017年9月,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入選國家高端智庫培育單位,並成為教育部高校高端智庫聯盟單位。

科研條件


人員編製

根據2018年11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有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有福建省哲學社科學術諮詢專家2人,福建省第六屆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1人。
福建省哲學社科學術諮詢專家:劉國深、李非
福建省第六屆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唐永紅

科研部門

國家級“2011計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
教育部區域與國別研究培育基地:廈門大學港澳台研究中心
研究所:政治研究所、經濟研究所、歷史研究所、文學研究所、法律研究所、兩岸關係研究所
跨學科研究機構:民進黨研究中心、兩岸青年研究中心、大數據與民調研究中心、涉台外交研究中心(籌)

學術資源

根據2018年11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文獻信息中心入藏的圖書以台版為主,有館藏台版圖書近5萬冊,其中外文圖書6千餘冊;200多種過刊裝訂本1.6萬冊、20多種往年報紙裝訂本0.9萬冊。每年訂購台灣地區出版的圖書近千冊,期刊120多種,報紙5種。有聯合百科系列資料庫4種、漢珍數位台灣研究系列14種、台港澳資源檢索系統(期刊1700多種,全文近50萬篇,學位論文近10萬篇,每年更新)、台灣研究基礎資料庫(台灣統計數據、選舉數據)、《台灣研究集刊》檢索光碟等電子資源20餘種。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台灣研究集刊》
《台灣研究集刊》
根據2018年11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學者出版學術專著30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3000多篇;共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及其他國家級重大項目10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的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50多項;在國家以及教育部、省、市社會科學成果的各項評比中,研究院撰寫的著作、論文共獲得優秀科研成果獎300多項,整理出版《康熙統一台灣檔案史料選輯》、《鄭成功檔案史料選輯》等資料檔案專輯。
2018年,研究院唐樺副教授申報的項目《常住大陸台胞群體的社會融入問題與對策研究》獲得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立項,張寶蓉教授申報的項目《兩岸青年交流中的群際接觸與融合發展問題研究》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立項,陳超助理教授申報的項目《台灣青年在大陸社會融入狀況研究》獲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青年基金項目立項。
相關出版專著
著作出版社出版年
台灣歷史故事(反侵略篇)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11
台灣經濟問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6
先王實錄校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12
台灣地方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8
鄭成功收復台灣史料選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3
台灣鄭成功研究論文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6
台灣懷鄉思親詩詞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康熙統一台灣檔案史料選輯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3
台灣外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8
台灣中篇小說選(第一、二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8
台灣作家創作談海峽文藝出版社1985.5
台灣省經濟關係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10
鄭成功檔案史料選輯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6
台灣特產風味指南福建科技出版社1985.7
蔣毓英台灣府志校注廈門大學出版社1985.11
清代台灣史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1986.4
台灣當代大學生散文選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6
台灣新文學概觀(上下冊)鷺江出版社上冊1986.7下冊1991.7
近代台灣地方對外貿易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8
台灣電影劇本選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
台灣中篇小說選(第三集)海峽文藝出版社1987.3
台灣中學生作文編評(高中版)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6
台灣中學生作文編評(初中版)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6
鄭成功滿文檔案史料選譯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9
台灣當代小說藝術採光鷺江出版社1987.11
台灣大學生詩選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3
台灣大學生小說選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4
今日台灣100問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5
紅塵劫——台灣中篇小說選之四海峽文藝出版社1988.8
隔海說文——台灣當代散文十家廈門大學出版社1988.12
台灣電影史話中國電影出版社1988.12
戰後台灣經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8
鄭成功研究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8
海峽兩岸用語差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11
台灣長篇小說創作論海峽文藝出版社1990.6
《台灣通史》辨誤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4
台灣研究十年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7
海峽兩岸首次台灣史學術交流論文集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7
戰後台灣四十年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7
台灣百部小說大展海峽文藝出版社1990.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辭典·台灣省商務印書館1990.5
戰後台灣經濟分析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5
清代台灣移民社會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10
大陸與台灣的歷史淵源文匯出版社1991.3
台灣政治機構概覽武漢出版社1991.9
台灣文學史(上下卷)海峽文藝出版社上卷1991.5下卷1993.1
台灣幽默散文選百花文藝出版社1991
戰後台灣金融鷺江出版社1992.2
李萬居評傳廈門大學出版社1992.8
戰後台灣經濟發展史鷺江出版社1992.10
台灣女作家愛情散文選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10
戰後台灣財政鷺江出版社1992.11
戰後台灣企業集團鷺江出版社1992.12
台胞探親旅遊用語手冊四川辭書出版社1992.7
戰後台灣交通經濟鷺江出版社1993.10
海峽兩岸經貿關係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1993.12
台灣民間信仰鷺江出版社1993.12
台灣電視發展史海風出版社1994.7
台灣當代散文綜論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10
台灣經濟現代化模式鷺江出版社1995.3
中國自然資源叢書·台灣卷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5.6
台灣歷史綱要九洲圖書出版社1996.4
台灣女性散文選廣東花城出版社1996.4
媽祖與中國的民間信仰日本東京平河出版社1996.8
戰後台灣農業鷺江出版社1996.8
彼岸的繆斯——台灣詩歌論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12
台港幽默散文精品鑒賞河南文藝出版社1996.12
台灣農業發展概論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9
閩台文化交融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11
台灣兩才女——李昂、施叔青小說精粹廣東花城出版社1997.11
台灣兩才女——施叔青、李昂散文精粹廣東花城出版社1997.11
簡明台灣史九洲圖書出版社1998.1
台港澳文學作品精選(小說卷)廣東高教出版社1998.10
台港澳文學作品精選(詩歌散文卷)廣東高教出版社1998.10
《認識台灣》教科書評析九洲圖書出版社1999.3
台灣歷史與兩岸關係台海出版社1999.6
祖國的寶島台灣(中學讀本)鷺江出版社1999.6
近二十年台灣文學流脈廈門大學出版社1999.8
陸島網路——台灣海港的興起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12
鄭成功與明鄭台灣史研究台海出版社2000.3
台灣研究論文集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6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問題研究九州出版社2000.7
鄭成功歷史研究九州出版社2000.8
台灣海疆史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3
台灣社會經濟史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3
戰後美台經濟關係概論九州出版社2001.6
震懾“台獨”華文出版社2001.9
當代台灣政治分析九州出版社2002.6
21世紀初期海峽兩岸經濟關係走向與對策九州出版社2002.10
火中龍吟:余光中評傳花城出版社2002.5
台灣新聞事業史中國時政經濟出版社2002.9
台灣志略九州出版社2003.3
閩台文學的文化親緣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7
加入WTO與兩岸經貿發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8
清代台灣移民社會研究九州出版社2003.8
觀察台灣華藝出版社2003.9
經濟全球化、WTO與中國特殊經濟區再發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9
資料來源:

學術刊物

《台灣研究集刊》主要發表關於台灣問題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灣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學、宗教、社會、教育以及兩岸關係等方面的論文、書刊評介、學術綜述等,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網、萬方資料庫等全文資料庫。
在影響因子方面,《台灣研究集刊》排在港澳台問題類刊物的第一位。從2010年第1期起,《台灣研究集刊》正式從季刊改為雙月刊。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根據2018年11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有二級學科博士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0個,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峰學科1個。
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峰學科: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二級學科博士點:區域經濟學、經濟法學、台灣研究、政治學理論、國際關係、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史
二級學科碩士點: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國際關係、區域經濟學、專門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現當代文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經濟法學、台灣研究

教學建設

根據2018年11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共招收博碩士研究生約600人,其中台灣學生50多人。截至2017年6月,畢業博士研究生53名,碩士研究生216名。

合作交流


根據2018年11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共有120多人次赴美、日、歐等國家或地區進行講學、短期研究和參加研討會,與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馬里蘭大學、首爾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倫敦政經學院、柏林洪堡大學、東京大學,以及布魯金斯學會、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蘭德公司、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史汀生中心、美國進步中心、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院、韓國統一研究院等國際知名高校和智庫建立起學術交流關係,在台北、台中、高雄、金門設立四個駐點研究室。

文化傳統


• 院徽
院徽
院徽
台灣研究院院徽整體設計風格與廈門大學校徽保持一致,色調為深藍色。
院徽主體是由大寫英文字母“TW”構成的“翻開的書本”,契合本院從事台灣研究、教書育人的內涵。
書頁圖案為大陸和台灣的輪廓,意為“兩岸一家”,中間的圓點即為本院所在地廈門。
“GIfTS”為研究院英文名稱的縮寫;外圈為研究院院名的中英文表述。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曾坤瑜
院長兼黨委副書記李鵬
黨委副書記陳文
副院長彭莉
副院長兼黨委委員張羽、張文生
黨委委員兼工會主席葉宏明
黨委委員王華

歷任領導

任期職務及姓名
1980年7月 — 1984年12月
1984年12月 — 1987年3月
1987年3月 — 1996年4月
1996年4月 — 2001年11月
2001年12月 — 2004年3月
2004年3月 - 2012年11月
2012年11月-2017年11月
所長:陳碧笙、袁鎮岳,黨支部書記:朱天順
所長:朱天順、陳在正,黨支部書記:蘇淑瓊 韓清海
所長:陳孔立,黨支部書記:韓清海
所長:范希周,黨支部書記:何天華
所長:劉國深,黨支部書記:何天華
院長:劉國深,黨總支書記:游澤民
院長:劉國深,黨委書記:曾坤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