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中國芯的結果 展開

中國芯

中國自主研發並生產製造的計算機處理晶元

中國芯是指由中國自主研發並生產製造的計算機處理晶元。實施“中國芯”工程,採用動態流水線結構,研發生產了一系列中國芯。

通用晶元有:魂芯系列、龍芯系列、威盛系列、神威系列、飛騰系列、申威系列;嵌入式晶元有:星光系列、北大眾志系列、湖南中芯系列、萬通系列、方舟系列、神州龍芯系列。

簡介


晶元作為在集成電路上的載體,廣泛應用在手機、軍工、航天等各個領域,是能夠影響一個國家現代工業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國在晶元領域卻長期依賴進口,缺乏自主研發。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晶元市場,但晶元自給率不足10%。2017年,晶元進口金額超過2500億美元,進口額超過原油加鐵礦石進口額之和。
中國芯
中國芯
國外巨頭依靠在晶元領域長期積累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通過技術、資金和品牌方面的優勢一直佔據著集成電路的戰略要地,特別是晶元生產環節中的製造技術、設計能力和編碼技術等方面。常常會作為談判籌碼進行貿易制裁和出口禁運,對我國伺服器、計算機、手機行業帶來了巨大困擾,針對政務、銀行等核心行業造成了安全影響。

通用晶元


龍芯系列

· 龍芯1號:採用動態流水線結構,定點和浮點最高運算速度均超過每秒2億次,與英特爾的奔騰Ⅱ晶元性能大致相當,在總體上達到了1997年前後的國際先進水平。
·龍芯2號:2004年6月,中科院計算所將研發出實際性能與奔騰4水平相當的“龍芯2號”通用CPU,比“龍芯1號”性能提高10至15倍。
·龍芯3號:2007年問世,用來製造更高性能的新一代超級伺服器曙光系列。

威盛系列

·威盛系列:威盛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陳文奇稱將推出世界上最小的桌面處理器。

神威系列

·神威一號:實現了與市場上最通用指令的完全兼容,可運行DOS、WINDOWS等主流操作系統。

飛騰系列

銀河飛騰處理器2004年12月17日在北京通過國家鑒定,鑒定結果表明,數字信號處理器。

申威系列

中國芯
中國芯
申威處理器或申威CPU,簡稱“SW處理器”。SW處理器源自於DEC的Alpha 21164,其研製得到了國家“核高基”專項資金支持。在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支持下、採用自主指令集,具體負責研發的單位是江南計算機所屬於軍方研究機構(總參56所),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處理器系列。

嵌入式晶元


星光系列

·星光一號:2001年3月問世,是第一個打進國際市場的中國晶元。
·星光二號:2002年5月問世,是全球第一個音頻視頻同體的圖像處理晶元。
·星光三號:2002年9月問世,是中國第一塊具有CPU驅動的圖像處理晶元。
·星光四號:2003年2月問世,是中國第一塊移動多媒體晶元。
·星光五號:2003年6月研發成功並實現產業化,並被中國電信指定為可視通信晶元標準。

北大眾志系列

·北大眾志:2003年12月8日,北大眾志-863系列的CPU系統晶元由北京大學微處理器研究開發中心研製成功。

湖南中芯系列

·湖南中芯:2003年10月23日,我國第一片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圖像與視頻壓縮編碼解碼晶元誕生。

萬通系列

·萬通1號:2003年9月25日,可應用於公共服務、企業用戶、校園網、政府機構、家庭及個人用戶的晶元誕生。

方舟系列

·方舟2號:2003年8月11日,海淀區的電子政務領域正式推廣使用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晶元的網路計算機。
·S698:2003年5月,全國首家系統級晶元(SoC)設計平台日前在哈工大微電子中心搭建成功。

神州龍芯系列

·神州龍芯:2003年3月5日開始收尾,是從2002年推出的32位、266兆赫版本改進而來,它針對的是嵌入系統市場。

中國芯工程


“中國芯”工程是在工信部主管部門和有關部委司局的指導下,由中國電子工業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軟體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簡稱CSIP)聯合國內相關企業開展的集成電路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工程。自2006年以來,該活動秉承“以用立業、以用興業”的發展思路,旨在搭建中國集成電路企業優秀產品的集中展示平台,打造中國集成電路高端公共品牌。

發展趨勢對策


晶元強國的戰略已刻不容緩,然而通過對晶元行業發展的趨勢分析,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的破局和趕超充滿了挑戰。只有從全球發展的視角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營造生態圈,聚市場資本之力允許試錯和失敗,快速迭代,利用創新合作的模式發展才是正道。
(1)引領資本,吸納高級人才
集成電路行業面臨著針對人才要求高,但是相關待遇不匹配的窘境,加上集成電路行業產品周期長,這讓很多高級人才投身到了網際網路軟體行業。只有通過正確的價值引導,吸引更多的市場資本,提高相關崗位的價值匹配,才能夠打造一個複合技術團隊。
(2)重視研發,持續投入
立足全球,英特爾等行業巨頭動輒數百億美金的研發投入。而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大多都是中小企業,資本和政府投入資金不足以支撐產品迭代。研發作為高科技產業的核心動力,只有得到持續的資金投入,較為寬鬆的發揮空間,才能夠激發研發團隊的靈感,創造出更契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3)立足全球化,面向市場化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必須具備全球化的視角,也需要全球化的合作,開放與合作是未來的主流。同時,中國集成電路行業雖然需要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但是沒有充分的市場競爭,忽視市場真正的需求,無視資本市場資金關注的要素,一味的閉門造車也是很不可取的。
市場化也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不得不面臨的一個課題,只有在全球化和市場化的基礎之上,結合政府持續的政策扶植和資金投入,才能迎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春天。

總結


“中國芯”的發展無法脫離全球化的發展背景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實際規律,只有通過對關鍵要素的分析,才能尋找到產業發展的破局和機遇,從而提出更好的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