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大坡鄉的結果 展開

大坡鄉

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大坡鄉

大坡鄉位於沾益區西部,距縣城24公里,東與沾益區城區西平街道相連,南與馬龍縣為界,西與尋甸縣接壤,北與菱角鄉毗鄰,總面積497平方公里,大坡處東經103°39′40″北緯25°35′30″方向,海拔最高點2026米,最低點1670米,平均海拔1960米,年平均氣溫16-19℃,年日照時數210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073.5-1089.7毫米。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適中。

地理環境


大坡地處“一市一區三縣”交接處,呈輻射狀,具有較強的發散地優勢。

自然資源


鄉內有豐富的水資源,具有省內外著名的“海峰濕地”、“天坑”等旅遊資源,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品質好。

行政區劃


全鄉轄21個村委會,191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總人口43357人,居住著漢、彝、苗三個民族,人口2809人,佔總人口6%。

經濟


綜述

改革開放的大潮推動著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大坡全面實施“農業結構調整拉動、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旅遊產業開發推動,工業產業發展促動、社會事業發展互動”的發展戰略,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57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26.4元,糧食生產達2699.8萬公斤,人均有糧615公斤;全鄉烤煙實現產值3320萬元;畜牧業實現總產值6058萬元;鄉鎮企業實現總收入2790萬元;萬壽菊實現總產值2700萬元;水產業實現產值473萬元;財政金融業收入818.7萬元;蠶桑業平穩發展;林業生態全面加強。
大坡鄉環境
大坡鄉環境

第一產業

2010年農業生產總值23480萬元,經濟總收入3.1億元,較上年增7%,農民人均純收入3776元,較上年增10%,鄉政財政收入完成1500萬元,鄉鎮企業現價總產值完成2260萬元,信用神存款達6900萬元,發放支農貸款3621萬元,實現糧食總產量28349萬公斤,實現人均有糧640公斤,馬鈐薯實現產量5756噸,完成計劃產量,商品蔬菜完成種植面積300畝,產值365萬元,蠶桑新植3000畝,產量2500噸,比上年增5%,烤煙生產實現產量432萬公斤,產值6350萬元,萬壽菊生產實現產量36000噸,產值2160萬元,畜牧業實現產值10522萬元,比上年增14%,新增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820人,勞務培訓24000餘人次,累計實現勞務產值2500萬元,糧經結構比為:58:42。

文化


人文地理

民風民俗:大坡鄉有彝族1130人,苗族782人。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火把節,彝族群眾都身著盛裝,聚集在平坦的草坪上,對唱山歌,表演各種節目、鬥牛比賽等;苗族群眾能歌善舞,有尊貴客人到來,姑娘們便列隊起舞歡迎,男青年捧出上好的牛角酒,以特有的禮節奉送給賓客,賓客須喝光以示尊重。
大坡鄉
大坡鄉

交通


沾大公路、尋大公路貫穿境內,全鄉全部實現程式控制電話並開通了行動電話、通訊快捷便利。

社會


基礎設施

2009年以來,大坡鄉完成了3期總投資2000餘萬元的煙(農)田建設,受益面積30000餘畝;實施坡改梯工程,新增規範化梯地2100畝;投資430餘萬元,新建河尾大橋,完成麻拉至尋甸河口20餘公里四級砂石路的修建;大坡至岩竹的柏油路修建,已完成勘測,招投標等前期工作,已即將開工。教育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投資800餘萬元,完成了石仁、岩竹、威格、亮泉、天生橋、大坡一中等學校建設;進一步加大教學設備投入,投資93萬元新增電教設備。完成了第三期3000戶農電網改造任務。

旅遊


這裡有全國最大的萬壽菊基地,旅遊資源獨特,風土人情古樸醇厚,風光秀麗氣候怡人,民風淳樸熱情好客。

人文景觀

(1)永樂風雨橋:建於大坡鄉妥樂村前的牛欄江七彩峽谷江面上,又名妥樂江大橋。該橋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當時牛欄江連通東川的兩座大橋之一。橋長50米,寬3米,有5個古橋礅支撐橋面。原橋樑、橋面為木質結構,橋上建有12間木質瓦房避雨護橋,故又名永樂風雨橋。1996年改建為水泥橋面。
大坡鄉風景
大坡鄉風景
(2)“紅軍廟”、紅軍長征遺址紀念碑: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勝利到達陝北后,奮戰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正確執行毛主席、中央軍委的正確指示和北上抗日的路線,1935年11月從湖南桑植出發,開始了長征,經過艱苦卓絕的長途轉戰,1936年初進入雲南。4月1日,紅二六軍團在賀龍同志的正確領導下,由富源進入我縣,經過偏山水田、松林進入我社耕德、大坡、土城等地,途經現大坡鄉紅寨村委會湯浪村,賀龍率部在湯浪村設立臨時指揮部,後人稱此為"紅軍廟"。
紅軍長征遺址紀念碑於1977年1月建立,主要是紀念1936年4月賀龍紅二方率紅二方面軍長征經過大坡而建,碑文反映了當時紅軍長征經過大坡宣傳革命思想等情況。“紅軍廟”和紅軍長征遺址紀念碑,現為市級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3)天生橋化石群:分佈著大面積的古化海生動物化石群,可識別的主要有螺、蚌和遠古節肢動物類化石,化石形體完整,形象逼真,質地堅硬,對研究古代海洋和地殼運動具有較高的價值。

獲得榮譽


“生態之鄉”、“萬壽菊之鄉”、“烤煙之鄉”、“旅遊之鄉”、“平安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