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鐵原阻擊戰的結果 展開

鐵原阻擊戰

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的組成部分

1951年6月上旬,發生在在朝鮮戰爭中的一次防禦作戰,是第五次戰役的組成部分。

1951年5月,由於後勤不濟加雨季將近,志願軍第五次戰役參戰部隊逐步向北轉移。

人民軍第2、5軍團在東線的一系列浴血的阻擊戰,一舉扭轉了中朝聯軍在第五次戰役後期的不利局面,戰線重新得到了穩定。

綜合各方面資料,63軍在鐵原的阻擊戰傷亡人數在10000人左右,聯合國軍方面的損失基本與之相當。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後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3軍為扼止“聯合國軍”的進攻,在朝鮮漣川、鐵原地區進行的阻擊戰。

戰鬥背景


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之初,志願軍攻勢如潮,出其不意地渡過臨津江和北漢江,直逼南朝鮮首都漢城。然而隨著戰役的深入,我軍後勤補給不足的劣勢愈發明顯。就在志願軍糧草彈藥幾乎耗盡的時候,1951年5月21日,彭德懷果斷命令投入五次戰役的志願軍各部全線後撤。就在彭德懷下令撤軍的同時,“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則指揮他部隊開始了全面反攻。李奇微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將我軍主力全殲在三八線以南。此時彭德懷盯著地圖,李奇微也在盯著地圖,兩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停留在了同一個地方:鐵原。
1951年4月22日,志願軍發起第五次戰役。聯合國軍通過前四次戰役,已對志願軍的進攻規律有所了解。在有效組織後撤的同時,派出大量飛機對志願軍後勤補給線進行瘋狂攻擊,嚴重影響了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經過一個月的戰鬥,一線作戰的志願軍和人民軍部隊攜帶的糧彈將盡,同時朝鮮夏季汛期將至,臨津江等幾條主要河流有發生洪水的風險。為防水位上漲影響志願軍後撤,志願軍於5月23日起轉入防禦並相繼後撤。
聯合國軍一發現志願軍有撤退跡象即作出準確判斷,集中4個軍13個師,組織了多支由摩托化步兵、炮兵和裝甲兵為核心的特遣隊,對志願軍部隊進行大規模的追擊作戰,長驅直入,妄圖穿插、分割、包圍、圍殲志願軍部隊。志願軍總部對於其機械化作戰形式的機動能力缺少足夠估計,致使撤退組織不佳,部分部隊在後撤途中被敵包圍,志願軍戰線中部也出現了巨大缺口。
為堵住這一缺口,63軍在後撤過程中,奉命在鐵原一帶展開,防禦地域寬約25公里,縱深20公里。志願軍總部命令63軍將敵阻擊在鐵原一帶15天,為志願軍其他部隊組織有效的二線防禦爭取時間。
圖1. 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態勢圖
圖1. 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態勢圖

戰區地形


地形如圖2,可見是一場山地攻防作戰。戰線寬約25公里,縱深20公里。志願軍根據地形,設計了以山地戰術支撐點式的防禦,組織了大量以連、排為單位的防禦分隊在廣大地域展開,僅189師就組織了200多個防禦分隊,而對於聯合國軍而言,需要進行拔點作戰,否則將陷入多方交叉火力的威脅,此種情況與1979年,中國軍隊在越南北部遇到的情況非常相似。
圖2 鐵原地區地形圖
圖2 鐵原地區地形圖

參戰部隊


中國人民志願軍
63軍下轄187、188、189三個師。戰鬥部署為:188師為預備隊,187師防守右翼,189師防守左翼。第五次戰役前,63軍全軍約3.6萬人,在進攻階段後送傷員約5000餘人,因此參加阻擊時,各個師均不滿員,初步估計每個師僅有約6000-7000人左右,全軍人數在2.4-2.8萬人左右。同時,63軍裝備情況較差,全軍各師均沒有師屬炮兵團,僅有一個軍直炮兵團和一個總部加強的火箭炮營。
聯合國軍
美騎1師、美25師、英28旅、英29旅共5萬多人,有各種火炮1450多門,坦克220餘輛,還有空軍支援。

戰鬥過程


1951年5月21日,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作戰結束,志願軍首長決定主力轉移至“三八線”南北地區休整。“聯合國軍”乘機實施全線反撲,於5月27日進佔汶山、永平、華川、富坪里、麟蹄一線后,繼續向鐵原、金化、楊口方向進攻,並將漣川、鐵原作為主要進攻方向。志願軍第63軍並指揮第65軍第194師,奉命在漣川、鐵原間組織防禦,堅決阻止“聯合國軍”沿公路向縱深推進。6月1日起,美軍第1軍以4個師兵力向第63軍陣地猛烈進攻。在第187師防禦正面,美軍2個師輪番進攻。漣川山口的戰鬥最為激烈,美軍進攻第一天即投入5個營的兵力。志願軍第561團第3營堅守漣川山口陣地4天3夜,抗擊美軍10餘次進攻,與敵反覆爭奪,斃傷美軍1300餘人。在第189師防禦正面,美軍每天以3~4個團兵力發動進攻,6月3日又將美軍第25師投入戰鬥。第189師頑強堅守陣地,擊退美軍一次次進攻。4日,第63軍以預備隊第188師接替第189師的防禦。5日起,第63軍轉入二線陣地,依託有利地形繼續實施堅守防禦。激戰至6月10日,美軍仍未突破第63軍防禦陣地。
鐵原阻擊戰防禦地域為山地地形,63軍根據這一地形和聯合國軍的傳統戰術,精心設計了山地支撐點式防禦為主的防禦戰術,將部隊化整為零,以連、排為單位,組織多支防禦分隊,部署在各個關鍵節點。聯合國軍的基本軍事思想對於遭敵側翼攻擊非常忌諱,如沒有消除敵側翼威脅,後勤補給線有威脅,一定要等到威脅被排除后,一線部隊才能“專心”進攻。聯合國軍的這種作戰思想為志願軍鐵原阻擊戰的成功實施創造了條件。
6月1日開戰,敵最先進攻187師陣地,受挫后,6月2日,主攻189師陣地,189師依託既設陣地節節抵抗,抵抗到6月3日晚上尚有一個團又2個營的戰鬥力,計4500餘人,6月4日暴雨沖毀了師的反斜面隱蔽部,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6月4日拂曉,軍預備隊188師接替189師陣地,189師剩餘2800人縮編為一個團,作為軍預備隊,另有2000多人的傷員轉運到後方治療。188師接替189師的防禦后,大力搶修工事,並且修築了大規模成體系的簡易坑道的塹壕。並靈活運用戰術,至6月12日63軍完成任務,該師隨軍一起撤退。該師從陣地上撤下了最後的不到3000人。在戰鬥中,軍直炮兵團、火箭炮營都參加戰鬥。特別是187師伴隨炮,到了6月10日還以187師在炮火的支援下,還對敵軍發動反衝擊。在衝擊中,打蒙敵軍后,63軍趁機組織撤退。
由於遭到頑強抵抗,且志願軍已經利用阻擊戰的機會在後方重新組織起有效防禦戰線,因此在鐵原阻擊戰後,聯合國軍也下達了停止進攻的命令。第五次戰役結束,戰線在38線以北地區重新穩定了下來,雙方均轉入防禦和修整。

戰役結果


在歷時12天的防禦作戰中,第63軍頑強抗擊美軍4個師的輪番進攻,共斃傷美軍1.5萬餘人,勝利完成阻擊任務,粉碎了美軍快速佔領鐵原、摧毀志願軍後方基地和交通線的企圖。
根據63軍189師師史數據,該師在鐵原阻擊戰中的傷亡人數約5000餘人。考慮到該師是阻擊戰中傷亡最大的部隊,而在右翼的187師僅僅承受了聯合國軍一天的進攻。188師則一直作為軍第二梯隊,在阻擊戰臨近尾聲時才投入戰鬥,因此187、188師的傷亡遠小於189師。因此初步估計,63軍在鐵原阻擊戰的傷亡約10000餘人。
與此同時,志願軍其他阻擊部隊,如20軍在華川、64軍在開城、65軍在漣川、15軍在芝浦里以及人民軍的第2、5軍團都與聯合國軍爆發了激烈戰鬥,成功阻擊了聯合國軍的瘋狂反撲,使得中朝聯軍在第五次戰役後期的不利局面得到徹底扭轉。
鐵原阻擊戰後戰場態勢圖
鐵原阻擊戰後戰場態勢圖